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临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我科250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护理经验。介绍了术后并发症:T管瘘管穿孔、胆道出血、术后发热、恶心、呕吐、导管脱出、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胆道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临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我科250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护理经验,介绍了术后并发症:T管瘘管穿孔,胆道出血,术后发热,恶心,呕吐,导管脱出,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临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作者总结了120例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并介绍了术后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胆道出血、发热、腹泻、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总结经T型管窦道纤维胆管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经验,分析胆管镜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胆道血管外科1989年1月~2008年12月98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采用PENTAX纤维胆管镜及PENTAX ECN-1530电子胆管镜经T型管窦道检查并取石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的产生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结果 986例患者中76例患者仅行胆管镜检查术,910例患者行胆管镜检查并取石术.取石时间10~ 120m in,取石次数1~11次,平均取石1.2次.等离子碎石后取石68例.由于结石位于末梢胆管内且近端胆管明显狭窄导致结石取不出28例,无死亡病例.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窦道断裂、胆汁性腹膜炎、窦道形成不全、还纳T管后脱出导致窦道闭塞、胆管出血、网篮嵌顿、肠瘘等.术前、术中和术后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石取净率达96.3%.结论 经T型管窦道纤维胆管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降低了残石率和再手术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进一步提高取石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1年2月~2009年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6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2例患者中656例取净结石,取石治疗成功率96.19%,取石次数1~6次,平均2.8次,有2例发生窦道穿孔断裂,经保守治疗痊愈,取石后胆管少量出血69例,并发腹泻28例、发热16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纤维胆道镜技术是目前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应作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预防老年患者胆道术后留置T型管的并发症。方法 对108例T型管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10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管周感染2例,脱出3例,胆汁性腹膜炎3例,胆道感染3例,出血1例。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的预防老年患者T型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管残余结石490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纤维胆道镜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490例,应用取石网篮、胆道扩张气囊、冲洗管、液电碎石仪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490例患者中485例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98.98%,取石次数1~8次,平均2.6次,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9例患者发生术后胆道少量出血,并发腹泻3例、发热6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 纤维胆道镜技术是目前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8.
胆道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手术方式多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若对T型管护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管周感染、胆管脱出、胆道感染、胆道出血、发热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因此对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做好T型管护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胆道T管引流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T管引流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79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做好管道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发生T管周围感染2例,T管滑脱造成胆汁漏入腹腔5例,窦道形成不全、拔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其余270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加强胆道T管引流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建立操作通道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5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6例患者中538例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98.5%,取石次数1~12次,平均3.6次,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29例患者发生术后胆道少量出血,并发腹泻46例,发热57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 纤维胆道镜技术是目前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胆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6年9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确诊为胆道穿孔的41例患儿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表现.采用四格表分析超声检查提示胆道扩张和胆囊壁增厚对胆道穿孔的诊断效果.结果 胆道穿孔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呕吐31例、腹痛23例、腹胀2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华枝睾肝吸虫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2003年263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22例肝吸虫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 术前确诊仅4例,大多数术前诊断为: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管癌等。22例肝吸虫症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成功率100%,术后无胆漏,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狭窄,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华枝睾肝吸虫症是安全,有效的;有副作用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加强对肝吸虫症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阿扎司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扎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对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前静注阿扎司琼,观察术后的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次数及程度,并与40例静注昂丹司琼及40例静注昂丹司琼复合地客米松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阿扎司琼组PONA5例,占12,5%;昂丹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PONA5例,占12.5%;与昂丹司琼组PONA13例,占3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司琼组比昂丹司琼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妇科腹腔镜的PONV。地塞米松可增强治疗PONV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赖敬业  周建华 《华西医学》2009,(10):2715-2717
目的:探讨拔T管后出现胆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986~2006年间取T管后发生胆漏的1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改进手术技巧,适当延长拔T管的时间有助于预防胆漏的发生。胆漏发生后及时用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心综合征2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588例胆道疾患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胆道患者中有215例(36.55%)患者出现胆心综合征,其表现为一过性心绞痛5例(2.8%),窦性心动过速55例(25.6%),窦性心动过缓79例(36.8%),窦性心律不齐38例(17.7%),早搏21例(9.7%),S-T段或T波改变者53例(24.6%)。结论胆心综合征不是胆道疾患手术禁忌症而是手术适应证,但手术不宜在胆心综合征急性发作期间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力生  王挺  彭其芳 《华西医学》2003,18(2):171-172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7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114例。结果:发现先天性胆管囊肿临床表现具有典型胆管囊肿三联征者少,仅20.2%;合并病变发生率高.达90例(78.9%),包括胆管炎18例、胆结石34例、胆汁性肝硬变22例、胆道癌变12例、胆囊腺瘤1例、胆道穿孔1例、急性胰腺炎2例,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并发症较少、效果良好。结论:认为早期诊断、早日手术、彻底切除囊肿,是减少合并病变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Orlando R  Lirussi F 《Endoscopy》2004,36(12):1115-1118
Bile peritonitis secondary to bile leakage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laparoscopy-guided liver biopsy. We report two cases of bile peritonitis occurring, respectively, during and 6 days after liver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both cases, bile leakage was first managed by compression with a palpating probe and, at onset or worsening of symptoms, by suture during laparotomy. However, while the first patient progressed uneventfully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second died 13 days after laparotomy. In the latter patient, bile leakage was associated with bleeding from the biopsy site with consequently diminished peritoneal irritation and delayed onset of symptoms. In this patient, pancreatic carcinoma, of which evidence was found at autopsy, may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fatal outcome. In conclusion, bile leakage and secondary peritonitis may also occur in the absence of dilation of the biliary tree and may be fatal, especially if not recognized and treated ear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腹腔分流管腹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方法:2005年的1例V—P置管后引起的脾脏破裂合并脑脊液腹腔感染,结合国内1995年~2005年10年间文献报道的33例(共34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少见腹部并发症主要多见于儿童,很少引起腹膜炎的表现,肠穿孔比较多见。若处理恰当,预后良好。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除与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有关外,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放置技术尤为重要。出现并发症应该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接受化疗的124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化疗,且大部分患者围化疗期仅食欲减退,无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结论:围化疗期及时制定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使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