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运用查新的方法,检索近5年来以温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周围性面瘫临床文献,对温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起源、穴位选取、临床疗效,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探析和展望。结果: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但临床研究的科学方法还存在不足,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本科收治4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加传统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6~81岁,平均56.3岁;发病24 h内就诊29例,48~72 h就诊12例,2例在5~7 d就诊.本组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2.8%,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悦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8):1294-1296
目的:观察并分析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4例。联合组采取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仅予温针灸治疗,电针组仅予电针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计分法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结果:温针灸组、电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77.78%、94.44%,联合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温针灸组和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周、3周、4周后,面神经功能H-B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其它2组(P0.01),温针灸组和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症状为一侧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偏向健侧,进食时齿颊间滞留食物残渣,面部表情肌失调。本文36例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6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穴位针刺、电针、注射、电磁波治疗仪、梅花针等综合治疗方法,1次/d,5次为1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治愈57例(87.7%),显效5例(7.7%),有效3例(4.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以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而深受患者欢迎,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诊的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疗效、治愈所用时间、患者治疗满意度、临床症状、消失所用时间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6.8%,对照组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各期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治疗3个疗程后急性期有效19例,无效1例;恢复期有效28例,无效4例;后遗症期有效6例,无效2例.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期治疗,同时强化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温针灸和西药强的松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疗效对比,寻找治疗面瘫的最佳时间及最有效的临床方法并判断预后。方法:收集面瘫患者40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和西药组2组,2组均在接受治疗时就进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并配合局部药物点眼预防眼部感染等基础治疗。温针灸组采取局部选穴与循经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刺,西药组以早期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周,3周和6周的H-B量表评定具有统计学意义,温针灸组优于西药组。结论:温针灸对于促进面瘫患者的恢复具有确切的疗效,而且面瘫急性期即可采用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穴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穴位时脑功能区变化.方法 将18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电针左侧地仓穴(6例)、左侧合谷穴(6例)、左侧后溪穴(6例),同时行全脑fMRI 扫描.以SPM 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5)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 结果电针左侧地仓穴、左侧合谷穴信号降低区:双侧额中回,左扣带回;信号升高区: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右侧脑岛.电针左侧后溪信号降低区:双侧额下回,左侧豆状核,右侧颞中回,右侧小脑扁桃体;信号升高区: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脑干,小脑蚓,右侧海马回. 结论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和地仓穴可引起大脑相应的功能区激活,而电针后溪穴未见和前两者有相似的激活区域,推测穴位与大脑的联系与其所属的经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我围剿推拿护理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3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自我围剿推拿护理配合电针治疗,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围剿推拿。结果 32例患者,通过动态静态观察护理疗效,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流泪及乳突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其中痊愈5例(15.63%),好转27例(84.37%),总有效率100%,缩短了面部功能康复时间。结论 自我围剿推拿护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科学、安全、简便、快捷、经济、实用、无副作用、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易于推广普及等优点,对于周围性面瘫病人具有很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面瘫患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配合针对性护理,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就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72例面瘫患者,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同时结合西医辅以优质的护理,随机将72名患者分为温灸针结合西医治疗辅以优质护理观察组和温灸针组,分别用温灸针结合肌肉注射腺苷钴胺辅以优质的护理和温灸针治疗,每日一次,治疗时间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观察组36例共痊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温灸组36例,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通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同时结合西医治疗辅以优质的护理,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电针(EA)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的脑功能区变化,试图从可视化的角度研究穴位功效和主治作用的现代医学原理,从神经学及脑科学角度部分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从而对针灸的现代化和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方法筛选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刺左侧合谷穴,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5)分析得出电针谷穴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合谷信号降低区:左侧扣带回,双侧额中回,右侧枕中回;信号升高区: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颞上回,右侧脑岛,左侧中央前回。结论穴位刺激与人脑各区域的确存在一定相关性,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在多个脑区均出现信号的变化,受影响的区域与穴位的功效、主治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对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比较,Ⅱ~Ⅲ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V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比较,Ⅱ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以上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Ⅱ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开始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Ⅲ级以上,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周围炎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根据面瘫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辨证施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五行音乐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症状体征量化表和面神经功能分级对2组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18,P<0.001; t=-2.658,P=0.010);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4.366,P<0.001);面部功能障碍分级轻于对照组(Z=-2.410,P=0.016)。 结论 五行音乐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动态评估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50例周围性单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针灸治疗过程中6个时间点面部表情肌(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的弹性模量值,同时临床面神经功能评分评估面瘫程度。线性相关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点,患侧弹性模量值与临床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面瘫患者患侧表情肌(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的弹性模量值,随着针灸治疗次数增加,弹性模量值逐渐降低,6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前7天下降速率最快;而对照组表情肌的弹性模量值无明显变化。与弹性模量值改变相一致的是,患侧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评分逐渐升高,治疗后7天内评分上升速率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弹性模量值与临床面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546, P<0.001; r=-0.757, P<0.001; r=-0.683, P<0.001)。结论 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动态评估针灸治疗前后面部表情肌群的弹性变化,与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分相关,可为面瘫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微视频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单向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微视频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  相似文献   

19.
刘桂连 《全科护理》2016,(18):1862-1864
[目的]研究协同理论指导下全方位康复护理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病人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协同理论指导下的全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例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观察病例干预后的Portmann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痊愈时间则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协同理论指导下全方位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病人实施干预,有利于提高该类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检查价值。方法对8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开始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后10~20d,进行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结果治疗后痊愈显效率为93.26%。强度-时间曲线显示,正常神经支配者占62.92%,部分失神经支配者占37.08%。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尽早开始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强度-时间曲线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