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年龄>85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12~24个月的随访,其中,2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生活可自理;5例日常行走需借助助行器,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疗效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27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9d(平均5.5d)下地负重行走,住院时间16~27d,平均21d。27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6~36个月,平均21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高龄老年骨质疏松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安全、患者能早期离床运动、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对本科2年来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观察患者身心恢复情况。包括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认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整体护理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促进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4例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给予积极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组6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术后3周因并发心梗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经1~5年随访,效果满意。Harris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7.5%。结论: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促进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2例,内固定术治疗3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3年。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显示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同时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辕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23-2824
Pinder和Dumin于1981年首先介绍了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早期功能恢复的疗效[1];Green和Moore等也于1987年报告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提出在有严重骨质疏松与粉碎骨折时,可采用这一方法.此后国内多家也陆续报道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其特殊性,本文拟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80岁以上合并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PFNA进行内固定术,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并发症预防等,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住院12.8d,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未出现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风险小等特点,结合术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108例,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较研究组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研究组长,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较研究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行康复训练,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其创伤性较大,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结果:2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病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7~30 d,术后平均住院日15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报道对比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意见均不统一;并且较多文献内固定治疗包含Richard钉、鹅头钉及动力髋等髓外固定方法,可能导致结论不准确。目的:通过 Gamma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指标的比较,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适应证及置换后并发证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56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中出血量及离床活动时间;末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 Harris 评分)和内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Gamma钉组平均随访时间为6.6年;人工股骨头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离床活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置入物松动断裂或假体松动、下沉、脱位,以及双下肢不等长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改善患者部分生活质量;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 Gamma 钉内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早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后,处理较为困难,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2.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158例(161髋)患者随访8个月~6年,了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15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9例(9髋)。其中发生股骨头脱位3例(1.9%);粗隆部骨折4例(2.5%);假体柄尾穿出股骨外2例(1.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作为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其并发症发生与手术操作技术、假体选择以及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条件,完善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手术并发症,并加强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 72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并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6月分别采用DHS、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PFNA治疗46例、39例和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2月.DHS内固定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和PFNA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83.6分、90.2分和89.2分,优良率分别为82.6%、94.8%和84.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和术后12小时引流量方面优于DHS内固定组(P<0.05);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输血以及平均住院日均较DHS、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少(P<0.05).结论:三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效,但必须注意手术指征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Gamm 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Gamm a钉内固定,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积极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2周下地活动,随访6~18个月,除1例骨折移位、2例复位不理想、1例继发股骨颈骨折外,其余效果满意。结论:对Gamm 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2月分别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比较PCCP组(n=19)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n=28)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结果:PCC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但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均〈O.05;PCCP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4.7%(18/19)和92.9%(26/28).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PCCP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均有效,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大,围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及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日渐普及。目的:观察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心脏病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疗养院骨科中心收治合并心脏病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其中合并心绞痛型冠心病16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8例,无症状冠心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3例。18例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7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除1例在术中死亡外,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置换过程中出现3例并发症均为骨水泥型组,其中1例在手术过程中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在置换过程中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经过抢救后生命特征恢复正常。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生物型组中2例骨质疏松较严重的患者有部分假体下沉,生物型组优良率89%(16/18),骨水泥型组优良率94%(16/17),提示对于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适合运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而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适合运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