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士兵负重单脚落地对膝关节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与肌力的关系,为日常负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分别采集12名士兵学员不负重和负重15 kg从30 cm高度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同步采集大腿前后侧肌群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并进行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与无负重相比,负重15 kg落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胫骨反作用力显著增加(P<0.05),股直肌、股内外侧肌和股二头肌sEMG最大值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负重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伸膝峰值力矩与无负重单脚落地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负重15 kg单脚落地增加了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胫骨反作用力,大腿前后侧肌群的激活可缓解落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肌力对于预防落地损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和关节角度评估脑瘫儿童手术后运动功能。方法 采集16名痉挛型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直线行走时股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外侧sEMG和髋、膝、踝关节角度,计算各步态时期sEMG均方根、积分肌电值和关节角度均值,进行肌力肌张力评估。结果 手术后,患儿下肢肌肉肌张力均显著降低(P<0.05),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在摆动阶段肌力减小。胫骨前肌在摆动中末期肌力增大(P<0.05)。髋、膝关节屈曲角降低(P<0.05)。踝关节背屈角增大(P<0.05),内翻角减小(P<0.05)。结论 治疗后患者蹲伏步态和马蹄内翻足均得到改善,运动功能得到提升。sEMG结合关节角度分析可对患者肌肉功能进行定量评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加强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起立-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以及ProKin平衡仪的评估,参数包括Y-COP标准差、运动轨迹长度、运动轨迹面积、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峰力矩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的测量。 结果 2组患者经过平衡训练后,平衡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肌力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等速测试系统在评定各专项运动员肌肉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运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研究优秀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肌力特征的报道较少。 目的:研究优秀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腰腹屈伸肌群生物力学特征,为篮球项目的腰腹力量训练、科学选材和预防腰腹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Cybex-Norm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广州男子篮球队运动员18人测定腰腹屈伸肌群在慢速60(°)/s和快速180(°)/s的肌力和做功情况。 结果与结论:受试者腰腹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在同一测试速度下,伸肌群大于屈肌群(P < 0.01);腰腹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P < 0.05),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减少更显著(P < 0.01);腰腹屈伸肌群的相对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 < 0.01);外线球员腰腹屈伸肌群各测试指标成绩优于内线球员;在等速向心收缩时,随测试速度加快,腰腹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屈伸比呈递减趋势,躯干稳定性减弱。结果提示,优秀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腰腹伸肌群肌力大于屈肌群;外线球员腰腹屈伸肌群的肌力优于内线球员;等速快速运动时,腰腹屈伸肌群力量减小,腰腹关节屈伸肌力平衡性减弱,应加强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腰腹核心肌群快速力量训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躯干肌肌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腰痛患者肌力变化方面,而对脊柱容易损伤的角度范围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躯干等速向心屈伸动作时屈伸肌肌力变化的特征及脊柱最容易损伤的角度范围。方法:苏州大学2005/2007级研究生,健康男性14名,自愿参加测试。选用瑞士产CON-TREX人体肌力评估和训练系统,测量受试者等速向心运动时的屈伸肌肌力及脊柱角度。测试速度分别为30,60,90,120,180(°)/s,每种速度下,受试者尽自己最大力量屈伸躯干4次,组间休息5min。主要观察:①受试者躯干运动的关节活动范围。②等速向心运动屈伸峰值力矩、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及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的变化。③等速向心运动屈伸肌总功、平均功率。结果与结论:①等速向心运动时,伸肌的峰值力矩值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屈肌峰值力矩值未见规律性的变化;屈、伸肌的峰值力矩比随角速度的加快而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慢速等速向心运动时,不同角速度下屈、伸肌到达峰值力矩角度分布离散,30(°)/s时为-48.56°,90(°)/s时为-46.18°;快速运动时,屈、伸肌出现最大峰值力矩角度基本接近,120(°)/s时分别为-48.71°,-51.61°,180(°)/s分别-54.86,-53.11°。③等速向心运动时,在不同角速度下,屈、伸肌的总功均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少,伸肌总功大于屈肌,伸肌总功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伸肌的平均功率随角速度的增加呈线性上升,屈肌平均功率始终小于伸肌(P0.01)。结果提示:①等速向心运动时,躯干屈伸肌群的肌力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躯干在慢速屈伸运动时稳定性较好。②快速等速向心运动时,突受外力打击后容易引起肌肉损伤和脊柱不稳。③等速运动时屈伸肌做功随运动速度下降而降低,但肌肉的爆发力随运动速度的增快而加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作为一种评价人体肌肉功能水平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研究大学生髋关节屈伸肌群发展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目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估大学生髋关节屈伸肌力。方法:志愿参加测试的大学生男女各20名。采用澳大利亚Kylingk公司生产的"Kinitech"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按照测试要求对参试者髋关节进行测试,测试顺序为先向心后离心。测试速度为慢速60(°)/s,中速120(°)/s,快速240(°)/s。观察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相对总功。结果与结论:在相对应的角速度下,男性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均大于女性(P0.01)。角速度为60,120,240(°)/s时,男性屈肌峰力矩均小于伸肌峰力矩,而女性屈肌峰力矩大于伸肌,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相对应的角速度下,男性总功及相对总功均大于女性(P0.01)。男性屈肌总功及相对总功均小于伸肌[角速度为60,120(°)/s时,P0.01;角速度为240(°)/s时,P0.05)];女性屈肌总功及相对总功也均小于伸肌[角速度为60(°)/s时,P0.01);角速度为120,240(°)/s时,P0.05)]。提示髋关节屈伸肌群在相对应的角速度下,男性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相对总功均大于女性;男女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相对总功随着测试角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对应的指标下,男性的值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已广泛应用来评价不同项目运动员关节肌群的力量特征。 目的:测试广东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观察曲棍球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测试力量特征。 方法: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14名现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检测指标为相对峰力矩、关节肌群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平均功率、总功和疲劳指数。 结果与结论:在60 (°/s)慢速测试时,女子曲棍球队员的两侧膝关节肌群相对峰力矩值表现为伸肌大于屈肌(P < 0.01);左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3种不同测试速度下的范围为66%~77%,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为82%~88%;左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值均大于屈肌(P < 0.01);左右膝关节伸肌的总功值均大于屈肌(P < 0.01);膝关节屈伸肌疲劳指数范围在0.24~0.48之间。膝关节伸肌的最大力量大于屈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240 (°/s)快速测试时略微偏低,而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慢速测试时偏高,说明女子曲棍球队员左膝关节屈肌快速力量偏低,右膝关节伸肌最大力量比较低,伸肌的快速力量大于屈肌,伸肌的工作能力强于屈肌,屈伸肌的力量耐力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剪切波成像与表面肌电图评估肩胛骨动力障碍(SD)中肌肉硬度的相关性,探讨剪切波在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KiblerⅢ型SD患者22例(SD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5.00岁。同期健康志愿者22例(对照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1.00岁。分别采用剪切波成像和表面肌电图评价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肌肉硬度,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SD组中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剪切波杨氏模量值均比对照组增高(64.53 kPa±6.44 kPa vs 36.18 kPa±6.54 kPa,46.16 kPa±7.72 kPa vs 41.69 kPa±6.91 kPa,31.85 kPa±6.13 kPa s27.59kPa±4.36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RMS)值均比对照组增高(23.81μV±3.41μV vs 18.13μV±2.63μV,20.95μV±3.07μV vs 18.04μV±2.33μV,24.22μV±3.19μVvs 21.59μV±2.3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上斜方肌、肩胛提肌的剪切波杨氏模量值与表面肌电图RMS值呈正相关(r=0.61、0.49,P0.01、0.05),菱形肌的剪切波模量值与表面肌电图RMS值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剪切波能够准确量化评估SD中肌肉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评估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下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方法 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在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VL)及股内斜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 VMO)表面肌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RMS)、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比较其平衡关系。结果 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时病例组VL时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VMO时域指标有统计学差异,伴髋内收时RMS、IEMG指标值较高,说明伴髋内收时VMO的肌肉募集增强。结论 坐位伸膝动作伴髋内收的动作可以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VMO肌电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从而使VL、VMO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用Tecnnobody康复系统本体感觉评定模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本体感觉[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所用时间]进行评估;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肌张力,使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肱二头肌、腓肠肌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计算协同收缩率;利用表面电极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周围神经形态学[宽度(W)、厚度(T)、横截面积(CS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TE、时间值、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评分、MAS评分以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CV、SCV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腕横纹处W值较治疗前升高(0.59±0.06比0.54±0.05,P<0.05),且高于对照组(0.59±0.06比0.56±0.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A值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辅以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肌张力水平,且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ORK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前后的角膜像差变化特点,并与传统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08至2009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激光中心就诊的平均等效球镜度、散光、角膜像差没有明显差异的近视患者400例(800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400眼)接受ORK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B组200例(400眼)接受传统LASIK手术.进行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等效球镜、散光和角膜像差的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6 mm时,2组患者术后等效球镜度和散光度均减少,但2组间比较及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三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四阶像差均方根值(RMS4)、球差和慧差均增加,但A组的增幅小于B组[RMS:(0.17±0.14)μm比(0.27±0.12)μm;RMS3:(0.03±0.12)μm比(0.10±0.16)μm;RMS4:(0.21±0.12)μm比(0.26±0.18)μm;球差:(0.17±0.13)μm比(0.27±0.19)μm;慧差:(0.01±0.12)μm比(0.11±0.17)μm,均P<0.05].结论 ORK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能相对减少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尤其是球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袁建  刘华 《医学信息》2019,(22):98-99
目的 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坐站训练,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Lst低于对照组[(85.05±14.25)mm vs(88.24±16.15)mm],SAst、BBS评分高于对照组[(151.96±24.88)cm2 vs(142.11±20.09)cm2]、[(35.93±7.34)分vs(29.33±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60.39±6.33)分vs(52.47±6.78)分],TUGT计时短于对照组[(40.10±7.82)s vs(53.60±8.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强化坐站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改善双下肢运动的稳定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肩周肌肉手法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差异,探讨肩周肌肉功能变化。方法选取冻结肩患者7例,利用AMT-8肌电仪对手法治疗前、后肌肉肌电值进行采集,将数据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求积分肌电值。用Stata11.0软件统计。结果①外展时三角肌、冈下肌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二头肌、肱...  相似文献   

14.
张肃  高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3):5344-5350
背景:人体关节力量输出主要取决于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激活效果,而拮抗肌通过共激活形式参与肢体活动,从而协助维持关节稳定性。但是肌肉不同收缩模式下拮抗肌共激活的不同中枢策略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膝关节伸肌在最大和次最大等速运动至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与差别。方法:对16名在校学生使用Biodex等速训练仪诱发下肢右侧膝关节伸肌等速屈伸运动直至疲劳,同时使用表面肌电仪采集单侧股内侧肌、股外侧肌以及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时域指标均方根振幅百分比以及频域指标平均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在膝关节最大等速屈伸运动中峰值力矩下降了40.3%(P < 0.05),主动肌活动先增加后下降(P < 0.05),而拮抗肌电活动保持不变。在次最大等速运动中峰值力矩平均下降了40.0%(P < 0.05),主动肌肌电活动逐渐增加(P < 0.05),而拮抗肌电活动先增加随后又降低。在指定的交互收缩屈伸运动中作为拮抗肌的股内和股外侧肌的均方根振幅和平均频率没有显著变化(P > 0.05)。结果提示,在不同强度的等速疲劳运动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和拮抗肌采取了不同神经支配策略。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包娜娜  刘超 《医学信息》2019,(2):115-117
目的 探讨太极拳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a-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太极拳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MoCA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分别为(25.12±4.17)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规康复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再予以8周的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运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cale,CMS)、基本概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ugl-meyer Simpl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FMA-UE)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分别是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CMS评定量表中5个方面都有好转(P<0.05),VAS疼痛得分明显降低(P<0.05),FMA-UE 上肢功能评定也有显著好转(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MS 5个方面,VAS,FMA-UE 都有显著好转,且与治疗4周后相比,两组各方面也都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4周后,只有VAS 疼痛得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CMS评分除却力量测试上无明显区别(p>0.05)外,其他4个方面以及FMA-UE上肢功能评定、VAS疼痛得分上都存在明显区别(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及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都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然而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缓解肩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等速肌力测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上、下肢屈、伸肌群的肌力情况。 方法 对87例COPD患者(实验组,其中轻度17例、中度44例、重度26例)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肘和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试,分别记录角速度60°/s、180°/s时上、下肢屈、伸肌群的峰力距;计算下肢屈、伸肌群的易疲劳指数。 结果 实验组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峰力距分别为(20.56±7.54)N·m、(22.61±9.26)N·m,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峰力距分别为(35.78±16.99)N·m、(71.86±27.98)N·m,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屈、伸肌群的易疲劳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等速肌力测试可作为分析COPD患者外周肌力变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等速肌力测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上、下肢屈、伸肌群的肌力情况。 方法 对87例COPD患者(实验组,其中轻度17例、中度44例、重度26例)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肘和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试,分别记录角速度60°/s、180°/s时上、下肢屈、伸肌群的峰力距;计算下肢屈、伸肌群的易疲劳指数。 结果 实验组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峰力距分别为(20.56±7.54)N·m、(22.61±9.26)N·m,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峰力距分别为(35.78±16.99)N·m、(71.86±27.98)N·m,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屈、伸肌群的易疲劳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等速肌力测试可作为分析COPD患者外周肌力变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老年患者应用自控-靶控舒芬太尼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4组。Ⅰ组:自控-靶控镇痛(PCATCI)模式,设置舒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Cp) 0.06μg/L,最低有效Cp 0.04μg/L。Ⅱ组:PCA-TCI模式,设置舒芬太尼初始Cp 0.08 μg/L,最低有效Cp 0.05μg/L。Ⅲ组:PCA-TCI模式,设置舒芬太尼初始Cp 0.10 μg/L,最低有效Cp 0.05μg/L。Ⅰ、Ⅱ、Ⅲ组药液配置相同:舒芬太尼(sufentanil)Ⅰ mg/L。Ⅳ组(对照):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药液0.06%吗啡+0.2%罗哌卡因,用负荷剂量+持续输注+PCA(LCp)模式。4组患者术后均待腰麻感觉阻滞平面下降至T10后开启镇痛装置,监测其启动前及启动后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恢复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舒芬太尼C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患者对该镇痛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记录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及24h用药总量。结果4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在相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D1,D2值在Ⅱ、Ⅲ、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1、2、4h时点VAS评分较高(P<0.05)。所有患者24h内均有肛门排气,Ⅰ组为(16.5±3.9)h,Ⅱ组为( 16.2±3.8)h,Ⅲ组为(16.8±4.1)h,均较IV组的(19.1±2.5)h时间缩短(P<0.05)。Ⅰ、Ⅱ组用药量相似[(36.7±5.1)μg和(37.8±4.7)μg,P>0.05],Ⅲ组用药量[(42.3±5.6) μg]比Ⅰ、Ⅱ组高(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舒芬太尼PCA-TCI用于老年患者TURP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其设置舒芬太尼初始Cp为0.08μg/L,最低有效Cp为0.05 μg,/L时,VAS评分较低,用药量较少,且有利于患者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严重程度(CURB-65分级标准)分为低危组(0~1分),中危组(2分),高危组(3~5分)三组,同时选择7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观察组患者根据治疗前PCT水平分为两组,即PCT≤10 ng/mL组和PCT> 10 ng/mL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CT(9.24±2.05 ng/mL)及CRP(48.14±5.38 m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95±0.52 ng/mL,4.46±0.6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治疗前低危组PCT水平(4.33±1.48 ng/mL)低于中危组(8.72 ±2.58 ng/mL)及高危组(19.42±3.8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PCT水平低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危组和中危组PC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CT≤10 ng/mL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PCT> 10 ng/mL组(P<0.01).结论 血清PCT可用于老年肺炎的诊断,血清PCT水平与老年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可用于患者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