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复制水平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入选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157例患者,其中49例为早期肝硬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对49例早期肝硬化患者和108例无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的患者,而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12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并作肝功能检测.将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8例,HBV DNA水平为3~4 log10拷贝/ml,乙组52例,HBV DNA水平为5~6log10拷贝/ml,对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和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HBVDNA水平为(3.68±0.19)log10拷贝/ml,乙组HBV DNA水平为(5.97±0.32)log10拷贝/ml,t=22.98,P<0.001,甲组HBV特异性CTL(0.33%±0.04%),高于乙组(0.11%±0.01%),t=9.61,P<0.001,甲组非特异性CTL为11.99%±1.51%,乙组为11.91%±1.61%,t=0.16,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有关: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低,由于HBV DNA水平高,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7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并接受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乙肝病毒基因型、ALT、HBV DNA、血常规、肝脏组织病理等各项资料,分别按照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0、G1、G2、G3、G4)和纤维化程度(S0、S1、S2、S3、S4)分组.观察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表面抗原定量对数是对肝脏纤维化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对数是较DNA定量对数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的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301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纳入研究,同时进行肝脏活检术检查和生物化学、铁蛋白、血清HBsAg、HBV DNA定量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法评价血清HBsAg水平预测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家族史对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无明显影响(P<0.05).AST、ALT随着炎症、纤维化进展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193、96.344、47.847、63.981;P =0.000、0.000、0.000、0.000).纤维化为S4时,HBV DNA明显下降(x2=33.322,P=0.000).HBsAg水平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下降(x2=68.173,15.719;P =0.000,0.000).HBsAg水平预测≤G3和≤S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和0.793,特异度分别为0.778、0.891,灵敏度依次为0.685、0.633.结论 中国CHB患者HBsAg水平随着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血清HBsAg水平对CHB患者肝脏炎症≤G3和纤维化≤S3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对纤维化的预测优于炎症.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血清HBeAg和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特点与血清HBeAg和HBVDNA的关系.方法对10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检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G4和S4分别为7.83%和12.17%)较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G4和S4分别为3.39%和5.44%);HBeAg阳性的患者中HBV DNA滴度低的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高(HBV DNA 104~105 G3G4和S3S4分别为45.64%和30.20%),而HBeAg阴性的患者则是HBV DNA滴度高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高(HBV DNA106~107 G3G4为54.55%和HBV DNA 108~109S3S4为42.8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与血清HBeAg及HBV DNA水平有不同相关性,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及早进行肝脏病理检查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FN-α)、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苦参素和联合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干扰素组及苦参素组大(P<0.05)。治疗结束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情况3组间无明显差异。抗病毒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有效组较无效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IFN-α与苦参素联合应用抗病毒效果与单一用药效果无差别,但有助于减轻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提高抗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并同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ALT、AST、PLT等指标,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计算出FIB-4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212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3例(1.4%),S1期49例(23.1%),S2期66例(31.1%),S3期50例(23.6%),S4期44例(20.8%),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160例(75.5%),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94例(44.3%),肝硬化者(S4期)44例(20.8%).FIB-4指数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733(95%(CI:0.660~0.806,P〈0.01)、0.746(95%CI:0.679~0.813,P〈0.01)、0.756(95%CI:0.687~0.825,P〈0.01).结论 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的、准确的、经济的非创性诊断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使多数患者避免肝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基因型与外周血HBV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9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HBV特异性、非特异性CTL的差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9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55例(60.44%),B基因型35例(38.46%),B、C混合型1例(1.1%),C基因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27例(49.09%),HBV特异性CTL(0.18%±0.03%),B基因型HLA-A2阳性18例(51.43%),HBV特异性CTL(0.38%±0.04%),高于C基因型,t=5.01,P<0.01,非特异性CTL:C基因型(11.87%±1.50%),B基因型(11.90%±1.51%),t=0.14,P>0.05.HBV DNA水平:C基因型[(6.01 ±0.81)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5.01 ±0.54)log10拷贝/ml],t=5.01,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C基因型(251.13 ±131.11)U/L,高于B基因型(121.25±63.21)U/L,t=3.61,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 45.61 ±15.11)μmoL/L,高于B基因型(28.11 ±6.25)μmol/L,t=3.05,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较低,导致HBV DNA水平较高,肝功能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并同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ALT、AST、PLT等指标,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计算出FIB-4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212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3例(1.4%),S1期49例(23.1%),S2期66例(31.1%),S3期50例(23.6%),S4期44例(20.8%),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160例(75.5%),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94例(44.3%),肝硬化者(S4期)44例(20.8%).FIB-4指数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733(95%(CI:0.660~0.806,P<0.01)、0.746(95%CI:0.679~0.813,P<0.01)、0.756(95%CI:0.687~0.825,P<0.01).结论 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的、准确的、经济的非创性诊断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使多数患者避免肝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临床意义。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志不同状态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浓度及共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建立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慢性肝炎(CH)51例、肝硬化(LC)36例、原发性肝癌(PHC)38例的血清HBV DNA浓度。结果 HBVDNA阳性的CH患者血清HBV DNA浓度为4.36log10HBVDNA拷贝/50μl,LC为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差别。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2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LC)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及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病毒学和基因型差异。结果 210例HCC患者和220例HBV LC患者HBV 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3%(177/210)、94.5%( 208/220);HBV DNA定量为(5.06±1.01) log10拷贝/ml和(5.36±1.13)log10拷贝/ml,HBV LC患者均高于HCC患者(P<0.01);HCC组和HBV LC组均以C基因型为主,两组B,C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HC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HBV LC患者。两组HBV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C基因型为多。  相似文献   

12.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与透明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血清透明质酸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的62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对血清HBV DNA水平和透明质酸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显著升高,随Child分级的加重血清透明质酸也呈增高趋势(P<0.05),但与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 DNA和肝硬化的程度及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与血清HBN DNA含量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与血清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mpliSensor)定量方法。测定一组自发性反复发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作前,中和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的变化。结果 (1)11例患者中有9例(82%)血清HBV DNA含量的高峰值是在最大肝损害之前出现或与丙氨酸转氨酶(ALT0同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方法对19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的肝组织G2、G3~4、S2、S3~4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S0组与S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G0~1组与G2~4组、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表达为" "者与" ~ "者血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达S1或(和)G2以上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U/L组占28.57%,40~80U/L组占53.33%,81~400U/L占80.15%,>400U/L组占77.88%。结论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与肝内HBsAg无关,HBV DNA含量低可能是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高,ASC和轻度肝损害者应争取肝活检,以及时判断肝组织病理程度和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HBsAg与HBV DNA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脏穿刺活组织学检查的患者,根据肝脏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G0-G1、G2、G3-G4三组,根据不同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S0-S1、S2、S3、S4四组,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A1 (ALT≤40U/L)组、A2(40<ALT≤80U/L)组,对不同分组患者进行血清HBsAg测定、HBV DNA测定及ALT测定,分析其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0-G1组、G2组、G3-G4组HBsAg定量分别为(3.85±0.87)U/ml、(3.54±0.79) U/ml、(2.79 ±0.58) U/ml,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0-G1组、G2组、G3-G4组HBV DNA定量分别为(6.27±1.67) U/ml、(5.68±1.49) U/ml、(5.84±1.59) U/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sAg定量分别为(3.95±0.93) U/ml、(3.62±0.86) U/ml、(3.55±0.62) U/ml、(3.35 ±0.54) 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V DNA定量分别为(6.23±1.72) U/ml、(5.79±1.62U/ml)、(5.50±1.48) U/ml、(5.48±1.35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HBsAg、乙肝病毒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低,血清HBsAg结合HBV DNA载量作为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内HBV 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关系,探讨HGV感染对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方法对56份CH-B患者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分别进行了检测,并将血清HGV RNA与肝组织HGV Ag的表达、HGV RNA、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含量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分别为10份(17.9%)、8份(14.3%)。血清HGV RNA阳性与肝组织HGV Ag表达显著相关(P<0.01),但部分肝组织HGV Ag阴性患者亦有血清HGV RNA表达。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GV感染对CH-B患者HBV复制无影响。HGV可在肝脏中复制,但致病性可能较微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将133例CHB患者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70例(52.63%),HBV DNA水平为104~105拷贝/ml,乙组63例(47.37%),HBVDNA水平分107 ~ 108拷贝/ml,对两组患者作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和肝功能的比较.结果 甲组HBV DNA水平为(5.03±1.01)log10拷贝/ml,低于乙组(7.59±0.99) log10拷贝/ml,t=11.23,P<0.01,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26.32±2.56)%,低于乙组(39.35 ±2.86)%,t=18.69,P<0.01,HBV特异性CTL (0.37±0.02)%,高于乙组(0.22±0.02)%,t=25.80,P<0.01,非特异性CTL(16.26 ±2.17)%,低于乙组(19.94±2.47)%,t=3.19,P<0.01,ALT (259.16 ±85.11) U/L,低于乙组(501.16±86.15) U/L,t=15.10,P<0.01,TBil(27.99±6.13)μmol/L,低于乙组(44.86±9.51) μmol/L,t=3.92,P<0.01.结论 CHB患者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也低,HBV特异性CTL水平高,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也高,导致HBV特异性CTL水平降低,并启动非特异性CTL,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