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监护仪对ICU病房55例外科术后危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一些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并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该组病例除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外,其余未出现心肺严重并发症,病员皆获抢救成功.因此,加强对循环、呼吸功能监测,积极进行肺部并发症的预防,落实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危重病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转运途中的急救与护理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挽救病员的生命、防止病情恶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 2 0 0 1年 1~ 10月成功地转运了危重病员 2 1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危重病人 2 10例 ,男性 16 8例 ,女性 4 2例。其中 ,呼衰病人 4 2例 ,心衰病人 4 0例 ,脑血管意外6 0例 ,脑外伤 30例 ,服毒 16例 ,严重复合外伤 2 2例。其中途中死亡 1例。2 急救与护理2 1 转运前评估 :转运前必须对病员进行护理评估 ,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所用药物情况 ,并取得家属充分理解后才能转运 (无家属者例外 )。转运者除对转运途…  相似文献   

3.
马玉云  曲萍 《黑龙江医药》1997,10(4):254-255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脑出血发病快,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骤的变化,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抢救治疗渡过了急性期,多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后遗症,所以对脑出血病员的病情观察和合理的护理是很重要的.1 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现在有逐渐向年青化发展的趋势。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病员随时都有产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有心脏骤停的可能。在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及时的抢救,密切的观察病员每个细小环节的变化,可能使病员转危为安,顺利地度过急性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现将我们对该病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员容易引起医院内感染,其病原菌大多为内源性的,即病员口咽部和消化道内的细菌,主要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和酵母菌。为了确定阻止重危病员的菌群失调能否防止革蓝氏阴性菌感染,作者进行了一前瞻性随机研究。96名重点护理的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7和49名。研究组的病员除了静脉投用头孢噻肟(50~70mg/kg.d)5~7天外,均在颊部粘膜上每6小时局部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糊剂(多粘菌素E、妥布拉霉素和两性霉素B的含量均为2%);鼻饲管内每6小时注射200mg多粘菌素E、80mg妥布拉霉素和500mg两性霉素B混悬液。二组  相似文献   

6.
社区医疗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芳 《淮海医药》2005,23(4):320-320
随着社区医疗护理的深入开展,静脉留置针已逐渐应用于家庭病床,对晚期癌症濒临死亡、病员及家属又不愿放弃治疗的危重病人延长生命、减轻痛苦起到积极的治疗和安抚作用。笔2001年3月2004年5月在社区医疗护理中对家庭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除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综合的业务素质外,更要注重病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能力为一体的护理,这样才能与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相适应。 几年来,笔者先后对我院的交班报告和交接班形式做过调查,从中发现;在旧的医学模式的熏陶下,形成了一种只注重病人机体整体状况,而忽略病员心理状态的交接的交接斑形式。无论是危重、术后交接时均是:“病人血压XkPa,引流畅通,色浅红,量约Xml……”或在交班报告中规范地写着:“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敷料干燥无渗……”内科病员也只是交待何时发病、症状、体征等等,唯独缺少对病人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的交接,使下班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形成了护理断层。  相似文献   

8.
学习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文件后,我们护理部门的同志们进一步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决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本职,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我院百分之六十以上收治的病员来自农村,他们举旗抓纲干革命、披星戴月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同志们都要求自己做好护理工作,促进病员恢复健康,早日投入农业学大寨的革命运动。很多同志对病员无微不至地观察病情和照顾生活,送便盆、  相似文献   

9.
宫外孕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常伴失血性休克,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抢救病员及时,术中配合熟练,严格无菌操作,手术顺利进行。45例宫外孕患者平均术后5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破裂合并骨盆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对1例膀胱破裂合并骨盆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7d的治疗及护理,病员病情稳定转骨科继续治疗。结论通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促进病员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7例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危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47例危重患者经综合护理,在MRI扫描过程中均未出现病情急剧变化,其中有3例虽经镇静仍无法配合而成像效果不佳,其余顺利完成成像。结论对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危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病情在检查过程中急剧变化,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12.
我急救中心成立晚,在成立前及成立初因许多抢救技术不能开展,而造成我中心院前急救中对危重病员的抢救成功率低;延误了院前急救中的黄金时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遗憾。经努力,自2004年我急救中心成功开展气管插管后,我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中对危重病员的抢救成功率较前有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普外科是医院护理纠纷的易发地,我院普外科集普外、胸外、泌尿外科于一体,特点是病种多,急诊多,危重患者多,抢救多,术后患者引流管道多,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治疗护理任务重,而患者家属对诊治的要求高,心情迫切,在护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纠纷。因此,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现将我科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护理事故的范围及处理  当今有护理事故、护理意外、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多种用词 ,它们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区别。护理上事故的定义 :凡在护理工作中 ,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员带来严重的痛苦 ,造成残疾 ,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虽有护理错误 ,但未造成伤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者 ,称为护理差错 ;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的难以预料和防范不良后果者属护理意外 ;凡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 ,医院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发生纠葛 ,对发生原因、情节、责任、过失等有不同看法 ,在未作出…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症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患者必须予以缜密、全面的观察,及时分析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1],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病情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我院在危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上使用质量监控系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院就诊时无任何经济来源、无正常居所、无正当职业或务工不着病人的特殊护理要点。方法本院从2003年5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560例“三无”病员,给予了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及安全护理。结果“三无”病人在生理、心理上得到了应有的救治。结论在对“三无”病员的护理中应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纠正病员不良行为习惯;必要时使用床栏、约束具等特殊护理是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创伤患者急救护理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是由于外来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出现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破坏和紊乱.创伤患者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抢救护理.病情则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而导致死亡.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32例急性创伤患者.规范了抢救护理措施及护理程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创伤是由于外来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出现的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破坏和紊乱。创伤患者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抢救护理,病情则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而导致死亡。我科2000年3月至2008年共收治846例急性创伤患者,规范了抢救护理措施及护理程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急救医学了进步,愈来愈多危重患者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到时康复。但总有部分危重患者难以回转,终因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而进入临终状态,意味着死亡。在患者即将告别亲人,结束人生的最后日子里,不仅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心理和行为上反应复杂。临终患者及其家属都比较痛苦,更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休克具有病情紧急危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争分夺秒抢救护理,对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外科1993年11月至2001年11月救治的17例严重创伤休克病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病员均有脏器损伤,其中肺脏、脾脏损伤6例,心脏、肺脏损伤3例,肺脏、肝脏、肾脏损伤2例,肝脏、胰腺损伤2例,脾脏、小肠损伤4例。合并肋骨骨折9例,合并血气胸12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治愈15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心脏刀刺伤造成的循环衰竭。2 术前急救护理及注意事项2.1 立即将病员安排在抢救室,给予平卧位,抢救车推于病人床旁,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大流量高浓度氧气吸入,4~6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