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其病死率高达 5 0 %左右。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吸氧时湿化瓶或管道染菌所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 ,我院对氧气湿化装置的消毒与管理较为重视 ,按福建省有关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要求制定了消毒措施。即每天更换氧气湿化瓶水 1次 ,用冷开水或灭菌蒸馏水 ,每周消毒湿化瓶 1次 ,夏天每周 2次 ,管道采用一次性给氧管 ,一人一管。医院感染监控室不定期进行湿化装置的细菌学检测 ,去年检测 5 6份 ,对其中不合格的 8份 ,立即查找原因 ,进行整改。之后再检测 6 7份 ,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输液器的新用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消毒灭菌质量检查中 ,从氧气装置的湿化瓶和橡皮胶管中多次培养到致病菌 ,以绿脓杆菌、葡萄球菌为多见。这些医源性污染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为了杜绝因吸氧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我们在实践中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滤器来过滤、阻止细菌进入呼吸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作用原理在湿化瓶的氧气出口管上安装一次性输液器滤器 ,它的作用是 :在输氧过程中可以滤除细菌、阻止细菌进入呼吸道 ,预防病人因湿化瓶污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2 操作过程2 1 消毒灭菌 先将湿化瓶和橡皮管浸泡在 1∶2 0 0浓度的84消毒液中 ,10min后取出 …  相似文献   

3.
<正>在治疗和抢救中,比较重视给氧的效果,易忽视氧气吸入中存在的感染问题.例如:吸氧管道、氧气温化瓶等各环节中存在的严重污染.给病人增加或加重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此吸氧装置的消毒和氧气的选择将是减少危重病人因吸氧气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关键.下面我们将各类不同环节的污染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氧气湿化瓶采样培养,了解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洗涤液或瓶内液培养分离细菌。结果 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湿化瓶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氧气湿化瓶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非一次性使用,塑料湿化瓶消毒采用氯制剂浸泡30min后用蒸馏水冲净晾干备用[1],湿化液通常为蒸馏水,湿化液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h,一般要求湿化液8h更换1次,此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湿化液污染的概率,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保证患者吸氧安全,降低因吸氧系统污染所致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我科应用OT-MⅡ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吸氧可改善人体缺氧的状态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 ,近年来文献报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程度相当严重 〔1〕,致病菌检出率高达 2 0 % 〔2〕。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机会。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我们对吸氧的消毒管理做了以下改进 ,介绍如下。1 湿化液的选择  采用瓶装生理盐水 ,可避免由于桶装蒸馏水长期搁置所致的细菌污染。湿化液每 2 4小时更换 1次 ,生理盐水启用后放置时间 4 8小时。2 湿化瓶的消毒湿化瓶采用 2‰的洗消净浸泡 1小时 ,倒置晾干水份备用。用时 ,用少量生理盐水冲刷内壁以去除洗消净刺激性气味 ,对长期吸氧的病…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使用氧气湿化瓶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碧 《贵州医药》2009,33(3):275-275
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一位,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为了解某三级医院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中湿化液和清洗消毒后存放不同天数的湿化污染状况,我们进行了现场采样并监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氧气湿化瓶是一种连接氧气供应渠道与患者之间的重要器材,其主要作用为对患者吸入氧气的加湿放置气体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增加肺泡活性,并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直观的吸氧动态观察以及流量的调节依据[1]。氧气湿化瓶主要由滤芯、瓶壁、湿化液组成,在吸氧过程中易产生细菌的滋生,若缺乏有效而规范的消毒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2]。既往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主要由临床科室应用消毒剂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氧气输送和加湿装置OT-MⅡ型一次性吸氧加湿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呼吸科病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湿化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氧气湿化装置.比较2组吸氧管折压报警次数、湿化噪音影响、氧气湿源物质内细菌污染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报告每日折压报警次数为(3.3±0.9)次多于对照组的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白天和夜间明显感受到湿化噪音的人数均为0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和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的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输送的同时,消除了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的风险,降低了吸氧气泡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了患者吸氧的适从性,进而有助于保证氧疗效果并保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氧气输送和加湿装置OT-MⅡ型一次性吸氧加湿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呼吸科病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湿化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氧气湿化装置.比较2组吸氧管折压报警次数、湿化噪音影响、氧气湿源物质内细菌污染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报告每日折压报警次数为(3.3±0.9)次多于对照组的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白天和夜间明显感受到湿化噪音的人数均为0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和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的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输送的同时,消除了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的风险,降低了吸氧气泡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了患者吸氧的适从性,进而有助于保证氧疗效果并保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治疗工具,尤其是对呼吸功能较差,血氧浓度低于正常的患者使用较多,因患者患病期间抵抗力较差,致病菌会随着湿化瓶的污染而导致患者呼吸道的感染发生,因此做好氧气湿化瓶的集中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保证。对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常规氧疗时氧气加湿和输送过程中微生物的传播规律,寻找杜绝气溶胶产生和微生物传播的方法,探讨解决吸氧相关医院肺炎的方案。方法应用常规人水湿化和仿生表面湿化两种装置,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为污染湿源物质后,对吸氧管终端氧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培养计数。结果湿源物质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2.5×10^6/ml的当天、第2天和第3天,将氧气经过入水湿化,终端氧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分别为83.1、125.2、263.2CFU/ml。相同条件下,将氧气经过表面湿化,终端氧气中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氧气经过表面湿化与入水湿化相比,当天、第2天和第3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常规入水湿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被输送到吸氧管终端,而经过表面湿化,湿源物质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到达吸氧管终端。切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将避免与吸氧相关医院肺炎的发生,对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对使用中的鼻导管、氧气连接管、湿化瓶的消毒工作已被普遍重视 ,但备用中心供氧装置氧气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往往被忽视。注意做好氧气接口处使用前后的消毒和备用状态的保洁工作 ,是避免引起医院感染的环节之一。为了解氧气接口处的细菌污染 ,全面做好氧气吸入各环节的消毒工作 ,我们对全院1 55个氧气接口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并针对污染状况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把全院 1 3个病区划分为内、外两大片区 ,内科片包括儿科、中医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降低中心ICU医院感染中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中心ICU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院中心ICU2000年6月-2002年3月共收治的486例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人数为186例,中心ICU病房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区,总感染率为38.4%,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9.1%,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率为17.7%,其它为9.6%,经统计学处理,感染与吸氧、吸氮无统计学意义,而感染与病人应用呼吸机和气管切开等治疗操作关系密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降低中心ICU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护理方面必须做到:做好空气、物体和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吸氧管和吸氧装置的应用;吸痰管、呼吸机及其管道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用后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OT-MⅡ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用后的污染程度,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方法随机选同一ICU病房用后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和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各50只,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3.17.7.2进行采样后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50只OT—MⅡ型湿化装置平均使用时间225.6h(9.4d),49只各层面未检出细菌,1只OT—MII型氧气湿化装置内容物的上表面检出一个G’球菌菌落,使用后细菌污染率2%;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1d染菌率32%。两种湿化瓶使用后的污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x2=15.89,P〈0.05)。结论应当尽量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必备装置,而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1]。临床上常规用清水冲洗后消毒,氧气湿化瓶反复使用后其内壁附有不同程度的污迹,不能彻底清洁,不能及时干燥,保存方法不正确,存放过程中易被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氧疗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647例COPD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氧疗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家庭氧疗目的、氧疗指征、吸氧浓度、吸氧持续时间、氧气湿化和设备的消毒与管理、用氧安全、家庭有无氧气设备共八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前先征得病人和家属同意,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与受试者交谈后如实填写.患者书写有困难,以家属代写.采取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47份,回收647份,回收率100%.同时采取会谈法,电话访问等形式对部分家属进行家庭氧疗知识调查.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法进行分析.结果90%患者对氧疗目的不了解,100%患者对家庭氧疗指征和吸氧持续时间不了解,88.7%的患者对氧气湿化和设备消毒和管理不了解,7 3%对用氧安全不了解,35.5%对吸氧浓度不了解.90.1%家庭无氧气设备,在9.9%的有氧疗设备家庭中,无1例进行正确家庭氧疗.同时直接和患者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对氧疗知识了解也是很少.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严重缺乏家庭氧疗知识,缺乏家庭氧疗设备.  相似文献   

19.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常见的氧气吸入治疗装置,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湿化液将氧气湿化,避免干燥的氧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氧气的治疗效果。然而氧气湿化装置能够产生大量的直径<4μm的气溶胶,细菌污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后,产生大量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随着氧气的吸入,沉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需长期氧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对照组给予传统吸氧管吸氧,观察2组患者氧气湿化装置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装置抗菌效果及湿化气道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氧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