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出生后不久家人发现其右侧阴囊肿大,无发红、发热,平卧后未见消失。初起时肿大不显著,未予治疗,后肿大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不适,拟诊“右侧精索鞘膜积液”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反应良好。右侧阴囊肿大延及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光滑界清的包块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5年始对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 ,采用小切口鞘膜外翻替代传统的鞘膜翻转 ,共行手术2 0 1例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该术式具有术后阴囊肿胀轻 ,恢复快 ,操作简单的特点 ,并且无一例复发。方法 :取积液低位处纵行小切口长约 2cm ,依次切开达鞘膜 ,稍加分离皮下 ,打开鞘膜 ,放净积液 ,于鞘膜切缘的周边由内进针再从内出针 ,然后缝合于皮下分离的边缘 ,如此缝合4~ 6针 ,置引流条后缝合皮肤 ,术毕。注意事项 :1)术前明确是否为交通性鞘膜积液 ;2 )成人患者应明确是否为病理性鞘膜积液 ,如为病理性则应行相应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术后继发性隐睾的形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男性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患儿,鉴别出因隐睾再次手术的患者。误诊和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医源性隐睾及回缩睾丸排除在外。结果:近15年,我院共手术治疗男性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患儿12 849例,17 295侧。其中,8例患儿共9个继发性隐睾(占0.052%)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初次手术年龄1~8岁;出生体质量1.6~3.7 kg;术后发现隐睾的时间间隔为5.5~75个月;早产儿2例,足月儿6例;左侧4例,右侧3例,双侧1例;8个睾丸位于腹股沟下方,1个位于阴囊上极。亚组分析显示,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分别占0.067%和0.029%)、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分别占0.062%和0.022%)以及左右侧(分别占0.074% 和0.038%)之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术后继发性隐睾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睾丸阴囊皮下埋藏法,利用阴囊肉膜行睾丸鞘膜积液和隐睾手术共21例,其中睾丸鞘膜积液12例,隐睾9例,并与传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操作方法一般采用局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平卧位进行。一、治疗睾丸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 在患侧阴囊外上方无血管区作长约3~4cm的纵行切口,先在阴囊皮肤和肉膜之间分离出足够容纳睾丸之间隙,继而切开肉膜和壁层鞘膜约1~2cm,放尽囊内积液 相似文献
5.
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为一种先天性疾病,绝大多数为鞘突未关闭所引起,也有少数合并有其他原因,手术采用鞘突高位结扎加睾丸鞘膜开窗术既消除了积液的来源,也加强了积液的吸收途径,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各型鞘膜积液腹腔镜治疗的新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对手术中及手术后遇到的问题,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6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 岁) .平均年龄4岁其中术前诊断交通型鞘膜积液128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34例.结果 术中发现术前各型鞘膜积液均存在鞘状突未闭合.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15 min ,伤口不需缝合,无一例中转手术,术后2~3 d出院.随访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比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优越.手术中和手术后遇到的问题多能预防并能得到满意处理,在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巧的情况下,可以广泛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实施鞘突管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78例,年龄2~11岁,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3例,精索鞘膜积液35例,睾丸鞘膜积液30例。通过跟踪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8.
张兵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5):F0003-F0003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手术是治疗该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2001年1月以来作者采用皮下环处小切口对132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治疗45例,年龄3~65岁.既往均未进行过任何治疗.鞘膜腔内积液最少15ml,最多400ml,但治疗效果与积液量多少无关.病例选择及诊断: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和婴儿型鞘膜积液.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和单纯精索鞘膜积液者未应用此疗法.病人表现为阴囊肿大呈椭圆形或梨形(婴儿型鞘膜积液),质软、表 相似文献
10.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合方法治疗146例小儿鞘膜积液。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治愈率100%;每例手术时间为8~10min,术后1~2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需缝合,术后无瘢痕。全部病例均随访观察,时间最长者已达1年,患儿症状消失,无复发,无睾丸萎缩及发育异常。结论采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合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解剖结构清楚,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术后无瘢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小儿鞘膜积液是临床常见病,新生儿鞘膜积液部分可逐渐自行消退,超过1岁者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很少,若张力较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运行,导致睾丸萎缩,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50例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内环结扎术,经过精心观察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0年2月采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36例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全部病例均在镜下探查关闭内环口,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术后2—4天出院。术中术后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确切,只要细心操作,基本上无复发及并发症,可作为小儿鞘膜积液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状突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429例腹腔镜下鞘状突环扎术后的鞘膜积液患儿,年龄(2~12)岁,平均(2.8±0.3)岁。其中左侧191例,右侧220例,双侧18例。腹腔镜直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带7号丝线穿刺入腹膜外,沿着腹膜外从鞘状突的内侧,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环绕半圈穿出腹腔,再从腹壁原穿刺孔带7号双丝线从鞘状突的外侧环绕半圈,从环绕的内侧孔穿出,用双线将尾线带出皮肤外,环扎鞘状突,线结埋于皮下,对侧鞘状突未闭同法环扎。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3±2.9)min,住院时间(2~5)日。随访(6~24)个月,复发2例,无腹腔内脏损伤、出血、感染、阴囊血肿、输精管损伤以及精索血管损伤所引起的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小儿鞘膜积液腹膜外环扎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美容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我院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9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套管针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4月~2007年12月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套管针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86例,年龄14月~11岁。结果手术时间10~15分钟,住院1~3天,无严重并发症,切口无需缝合,术后无瘢痕,全部病例均随访观察,时间最长已达3年,症状消失,无复发,无睾丸萎缩及发育异常。结论腹腔镜下用硬膜外套管针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解剖结构清楚,操作简单,安全,无需特殊器械。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未闭鞘突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鞘膜开窗术治疗睾丸鞘膜积液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4月~1997年4月,我院对39例睾丸鞘膜积液患者施行了鞘膜开窗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年龄13~79岁,平均42岁。发生在左侧16例,右侧19例,另外3例为双侧。积液量195~1055ml,平均392ml,其中<500ml者28例,>500ml者10例。术前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