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针对腹壁注射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5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腹壁注射按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4、5、6、7、8、9、10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大小之间存在关联。结论: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按压7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并同时需要静脉输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按压8 min组与按压9 min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按压9 min或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数。结果:ITP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按压14 m in组与按压15 m in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静脉穿刺后按压15 m in或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杨丽 《大家健康》2013,(1):36-37
目的探讨脐周注射克赛后皮下出血与按压方法的研究。方法对我科20例需要注射克赛的患者给予脐周注射,改变按压时间与压迫力度。结果适当的按压时间和压迫力度明显减少了皮下出血点或减小了出血面积。结论通过改变按压时间和压迫力度,减少了脐周注射克赛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孙慧  王娟  李学敏 《中外医疗》2010,29(26):151-151
目的 通过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后的按压方法,进一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每例患者的10次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改进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改进组不仅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而且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0.2cm×0.2cm),P<0.01.结论 采取改进的按压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每位患者均接受16次静脉穿刺,按按压时间不同共分为8组,观察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患者皮下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8min与按压9min的皮下出血情况与面积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平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9min为合适的时间,既不会影响血液供应,又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并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7.
李锦 《安徽医学》2009,30(8):964-965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拔针按压与否与皮下出血的关系,从而探讨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出血的适宜注射方法。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推注完毕后停留5s后拔针,局部不按压;对照组拔针后用棉签按压2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不压迫的皮下瘀斑发生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注完毕停留5s后拔针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6组:A组(注射10 s, 不按压)、B组(注射10 s,按压5 min)、C组(注射10 s,按压10 min)、D组(注射30 s,不按压)、E组(注射30 s,按压5 min)、F组(注射30 s,按压10 min)。注射完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用透明毫米软尺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 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和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不按压(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与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注射局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不按压、按压5 min、按压10 min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为减少皮下出血和注射局部疼痛的发生,同时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应持续30 s,拔针后按压5 min。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保护献血者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02--2011年8万份无偿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若用一个手指按压针眼,其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用3个手指按压针眼者;首次献血者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按压10分钟以上者较少发生皮下出血。结论献血者用正确的指法按压针眼、护士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均可减少献血后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较好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方法:对118例患者1 062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平行按压法和横行按压法,按压时间分为小于1min、1min+、2min~3min,观察皮下出血和/或皮下瘀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平行按压法明显优于横行按压法(P〈0.01),按压时间大于1min为宜。结论:静脉输液拔针采用平行按压法,按压时间不少于1min,能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按压时间对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50例需要静脉采血(用棉球大面积按压法)的学生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压时间≥5 min。对照组:按压时间1~3 min。结果:观察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针后按压5 min能有效减少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米舒 《中外医疗》2010,29(25):152-152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太小;按压方式不当,边压边揉;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非交换式纵向按压法既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最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对258例病人1408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传统按压拔针方法和不按压拔针方法.时间2分钟,观察皮下出血或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不按压法明显优干传统按压法,时间大于2分钟为宜.结论:静脉输液拨针采用不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同样的注射方法,不同的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即将患者分为注射后按压3分钟和6分钟两组,观察并记录6次注射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按压3分钟出血18例,占45%;压迫6分钟出血5例,占12.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皮下注射后压迫3分钟以上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儿肌肉注射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皮下硬肿和青紫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小儿肌肉注射后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的发生。方法:实验组50例肌肉注射后采用多指按压法,对照组50例肌肉注射后采用单指按压法。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指按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的发生,同时减轻小儿的疼痛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孔丽秋 《当代医学》2014,(10):92-93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钙的流程,针对注射后皮下血肿的发生找出干预性按压的最佳时长,以避免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7月曲阜市例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208例随机均分为按压时间长组和按压时间短组(n=104)。按压时间长组男7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5.2±9.5)岁;按压时间短组男8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6.4±12.1)岁。操作护士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起腹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皮下,缓慢推药,注射完毕后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按压时间长组用棉签按压穿刺点2 min以上,以一定力度(皮肤下陷1 cm)为准。按压时间短组以同样的方法拔针后,按压穿刺点0.5 min左右,注射2次/d,连续每例注射12次,每天早上由治疗护士在注射前观察前1d注射部位的瘀血硬结的面积,并记录出血程度。结果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按压时间长组注射部位轻度出血79例,重度出血25例;按压时间短组注射部位轻度出血98例,重度出血6例。2组比照,按压时间短组其整体出血程度显著低于按压时间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应将穿刺点的按压时间控制在0.5 min内,既能止血,又能防止按压时间太长诱发皮下出血而形成瘀斑或硬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情况探讨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的关系,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常规注射按压时间,分为6min、8min、10min、12min、14min进行观察,对注射后不同时间按压情况下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和分析。结果:本实验中,压迫时间≥10min皮下出血15例次,<10min皮下出血26例次,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1)。结论:局部压迫时间≥10min即可有效降低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而导致的皮下出血率,也就是按压时间≥10min为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静脉穿刺拔针的按压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工作,治疗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对不同的按压方法、部位、用物、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静脉注射拔针按压方法的应用,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使发生皮下出血、淤血等不良症状的可能性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输液老年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连贯式按压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按压法(交换式),观察2组患者皮下瘀血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和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应用连贯式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可减少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主要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两种形式,在临床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静脉穿刺后的按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穿刺后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