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冷藏(4℃)保存48 h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情况。方法分别以一定浓度梯度的FITC-sWGA、FITC-RCA-1、FITC-ECA标记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最佳工作浓度。检测冷藏保存48 h后血小板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情况。结果 FITC-sWGA、FITC-RCA-1、FITC-ECA工作浓度分别为2μg/ml、2μg/ml、30μg/ml时标记效果好。冷藏保存48 h后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较22℃常规保存明显增加,分别增至(156±18)%及(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藏保存48 h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TP患儿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与ITP的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BD厂家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和GPIbⅪ(CD42b),对66例ITP患儿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根据其表达不同为两组,A组CD41a下降组,B组CD42b下降组。两组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球、α-干扰素治疗,甲泼尼龙,5 mg/(kg·d),连用3 d,后改为醋酸泼尼松口服,4周渐减停;IVIG 0.2 mg/(kg·d),连用5 d,同时α-干扰素5万μ/kg,肌注每周3次,连用12周。结果两组在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激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与血小板呈正相关,可用于ITP的诊断,不论CD41a下降或CD42b下降均可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疗效无差异,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通犬10只,进行体外循环,于体外循环前后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小板计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等血小板获得性损害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数量下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损,GPIb分子数减少,GMP-140分子数及血浆血栓素B2浓度均上升。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及粘附功能受损;血小板内α颗粒释放增加;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下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4.
NID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成  罗蓉  艾辉  阎德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28-183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活性氧(ROS)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在发生活化和凋亡时伴随有糖蛋白(GP) Ibα酶切,血小板储存损伤(PSL)主要由血小板活化和凋亡引起。本研究主要探讨ROS在PSL引起的GPIbα酶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单采血小板,(22±2)℃震荡,分别在保存的1、3、5 d用无菌接管机取一定量血小板,离心得到沉淀和上清,上清用酶标仪检测糖萼蛋白(GC);沉淀用缓冲液重悬,经洗涤2次后得到洗涤血小板;洗涤血小板与不同的检测探针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浓度、线粒体跨膜电位去极化、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和P-选择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 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PS外翻和线粒体跨膜电位去极化逐渐增多,血小板胞内ROS浓度逐渐增多,p38 MAPK磷酸化逐渐增多、血浆中GC含量逐渐增多;ROS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胞内ROS增多、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少血浆GC含量;p38 MAPK抑制剂抑制p38 MAPK磷酸化和减少血浆GC含量,不抑制ROS浓度增加。 结论 ROS在PSL引起的GPIbα酶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OS可能通过活化p38MAPK进而引起GPIbα酶切。   相似文献   

6.
降温速率对血小板冰冻保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降温速率下血小板冰冻保存效果,探讨血小板冰冻保存的最佳降温速率.方法: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血小板以不同速率(1、10、20℃/min)降温至-80℃后直接转入深低温冰箱保存,冻存1周后复温检测其体外功能和表面分子的变化,与非程序降温组及新鲜血小板作比较.结果:复温后各冰冻保存组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新鲜对照组(P<0.05或P<0.01).肾上腺素诱导的最大聚集率10℃/min组与1℃/min组、非程序降温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于新鲜对照组(P<0.01),但高于20℃/min组(P<0.05).CD42b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10℃/min组高于其他各冷冻保存组(P<0.05),低于新鲜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复温后1℃/min组、20℃/min组、非程序降温组表面的CD62p荧光强度均高于新鲜对照组(P<0.05),10℃/min组CD62p荧光强度高于新鲜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降温速率对冰冻保存血小板效果影响较大,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相对于1、20℃/min,10℃/min降温速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大鼠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水浴复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大鼠不同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和复温曲线特征。方法 取490只雄性SD大鼠(实验前行温度记录器腹腔置入术),随机分为浸泡组(450只)和对照组(40只),浸泡大鼠在(15.0±0.2)℃海水中分别浸泡不同时长:2 h(100只)、5 h(150只)、10 h(200只),每个浸泡时长的存活大鼠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并给予相应的方法复温:被动复温(被动复温组)、37℃热水浴复温0.5 h(37℃主动复温0.5 h组)、37℃热水浴复温1 h(37℃主动复温1 h组)、42℃热水浴复温0.5 h(42℃主动复温0.5 h组)、42℃热水浴复温1 h(42℃主动复温1 h组);对照组不进行海水浸泡,随机均分为4个亚组,分别给予上述4种不同方法的热水浴复温。计算各组的复温成功率;复温20 h后采集存活大鼠血清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出温度记录器读取动态腹腔温度数据,计算被动复温速度、热水浴复温迟发后降效应。结果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泡组大鼠低温海水浸泡存活率下降(P<0.05),被动复温组及主动复温组的复温成功率均下降(P<0.05),37℃主动复温1 h组大鼠复温成功率大于或等于其他主动复温组,且大于或等于被动复温组;对照组热水浴后均存活。存活大鼠血清CK-MB、ALT和LDH水平随着浸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主动复温组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浸泡时长相同时,37℃主动复温1 h组的CK-MB、ALT和LDH水平低于其他主动复温组,且低于被动复温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复温曲线,被动复温组复温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且死亡大鼠的复温速度低于存活大鼠(P<0.05);热水浴复温大鼠腹腔温度可出现迟发后降效应,迟发后降总效应越大,死亡率越高;对照组37℃热水浴迟发后降效应不明显,42℃热水浴明显(P<0.05)。结论 在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的救治中,恰当的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大于被动复温。紧急情况下可以将热水浴作为一种复温选择,但不当的复温条件可降低救治成功率,其可能与迟发后降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剪切力作用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M  Cong Y  Deng X  Hu J  Qi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67-270
目的 探讨剪切力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改制的锥板黏度计对健康人的全血标本分别施加 10 0、15 0、10 0 0、30 0 0s-1的剪切力作用后 ,以血小板膜糖蛋白 (GP)的荧光标记抗体、单色或三色荧光法染色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PAC 1(活化的GPIIb/IIIa)、CD6 2P(P 选择素 )、GPIb/IX和GPIIb/IIIa的水平。结果 PAC 1、CD6 2P在静止的血小板表面表达很低 ,阳性率分别为 1 7%± 1 1% (n =5 )和 0 9%± 0 5 % (n =5 ) ;受到高剪切力作用后表达水平增加 ,以PAC 1增加更为迅速、明显 ,于 30 0 0s-1剪切力作用 0 5min时达峰值 (73 6 %± 7 4 % ) ,之后很快开始下降 ,CD6 2P的表达相对较缓慢 ,但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 ,30 0 0s-1剪切力作用 7min时 ,阳性率为2 6 4 %± 3 5 %。GPIb/IX、GPIIb/IIIa存在于 96 5 %~ 99 4 %的静止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GPIb/IX水平在低剪切力作用下无明显变化 ,高剪切力作用 1min内有不同程度增加 ,但随后开始下降 ,30 0 0s-1作用 7min时 ,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 72 4± 6 7降低到 4 4 9± 4 9(n =5 )。GPIIb/IIIa水平在高剪切力作用下迅速增加 ,30 0 0s-1作用 7min时 ,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 98 5± 12 1增高到 15 9 5±2 3 6 (n =5 )。结论 高  相似文献   

9.
江雁  穆红  唐志琴  黄繁嫱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72-167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和TRAP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76.8±14.1)×103/血小板、(73.9±10.5)×103/血小板]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5.6±5.8)×103/血小板、(50.5±4.1)×103/血小板,P<0.05],TRAP活化后患者血小板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102.6±16.4)×103/血小板、(108.5±16.7)×103/血小板]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7±18.3)×103/血小板、(61.2±5.7)×103/血小板,P<0.01];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MP-140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激活后患者血小板GMP-140表达[(1.21±0.41)×103/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0.87±0.26)×103/血小板,P<0.05];患者血小板静息和活化状态GPⅠb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呈较为活化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对病情的分析和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的影响。方法:采用34例健康成人血标本分别放置于4℃~6℃、23℃~25℃和37℃,在即时、8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其血清L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6℃条件下,分别于即时和放置8 h、24 h、48 h、72 h及96 h测定血清LD活性结果为(127.2±8.7)U/L、(125.5±12.6)U/L、(130.2±14.2)U/L、(145.8±18.4)U/L、(161.3±24.7)U/L和(191.2±28.0)U/L.经统计学分析,标本放置8 h和24 h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当标本放置48 h、72 h和96 h血清LD活性比即时测定结果明显升高(P<0.05、P<0.001);当标本放置24 h,冷藏组(4℃~6℃)、室温组(23℃~25℃)和温育组(37℃)血标本LD活性分别为(130.2±14.2)U/L、(141.9±15.1)U/L和(168.8±17.1)U/L,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冷藏组(P>0.05)无明显差异,而室温组(P<0.05)和温育组(P<0.01)血清L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增加血清LD活性会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翟丹梅  江莉  杭馥  袁华  李柳铭  李慕军 《广西医学》2010,32(9):1028-1030
目的探索精子生存质量最佳的体外微环境条件。方法收集禁欲5~7 d的精液标本30份,精液处理前将梯度离心液和冲洗液分别放在37℃恒温水浴箱(甲组)和室温(乙组)中复温,室温下液化后以密度梯度离心处理并且洗涤1次,然后分别放在室温(条件A)、37℃6%CO2培养箱(条件B)、37℃恒温水浴箱(条件C)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保存,于24 h、48 h和72 h检查精子的存活率。结果培养液在甲组中复温的精子24 h、48 h和72 h的存活率(74.0±9.4)%、(68.2±13.6)%(、52.9±26.5)%,略高于乙组的(70.5±16.2)%、(61.1%±15.8)%、(50.5%±17.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在甲组或乙组复温并处理后,精子在体外微环境条件下培养随着时间延长其存活率均有降低趋势,而在保存时间相同情况下,培养在室温(条件A)中的精子与培养在37℃恒温水浴箱(条件C)内的精子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培养在37℃6%CO2培养箱(条件B)内的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培养在室温或37℃恒温水浴箱内的精子的(P〈0.05)。结论精液处理前所用培养基最好放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复温,处理好的精子应立即做授精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单采血小板分成静置和振荡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小板糖蛋白CD41/CD62表达。方法将单采血小板分别于22±2℃静置和在血小板专用振荡仪中振荡保存48 h。分别进行血小板粘附试验(玻球法)、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诱导)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表达(流式细胞仪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静置组和振荡组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以及CD41/CD62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静置和振荡保存对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等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回顾和比较不同储存条件对血小板止血功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室温(20~24℃)存储使得血小板止血功能受损;4℃条件下冷藏储存的血小板可以更加有效地止血;而定期复温冷藏(温度循环)可以将冷藏保存血小板的止血功效与室温保存条件下血小板的较长循环时间有机结合起来;替代的液体储存包括冻干法,也可以达到有效的止血疗效。目前很多替代选择正在探索中,其安全性和功效有待进一步确认。因此,应继续探讨和优化不同治疗目的下相应的血小板存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鲜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小板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的状况来了解评估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有效期内新鲜血小板(22℃震荡保存7天内)与新鲜冰冻血小板(-80℃以下保存1年内)不同时段的膜糖化蛋白GPⅡb/Ⅲa和CD62P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在-80℃保存12个月,其GPⅡb/Ⅲa和CD62P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新鲜冰冻血小板CD62p的表达受到良好抑制,可与22℃振荡保存24 h的新鲜血小板质量相近;新鲜血小板在22℃条件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GPⅡb/Ⅲa和CD62P的表达迅速升高,与新鲜血小板相比48 h差异有显著性(P〈0.05),72 h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新鲜血小板冰冻期间发生的代谢损伤较常温条件下低。选择≤24 h的新鲜血小板用于一80℃冻存至少可以保存1年。  相似文献   

15.
机采血小板P-选择素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单位机采血小板分别用常规保存袋和低温保存袋贮存 ,前者贮存 5d ,每天留取标本 ,后者于 -85℃贮存后 5d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pH值和血小板膜糖蛋白P 选择素的变化。结果 常规保存条件下 ,5d内血小板聚集率、pH、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变化 ,血小板P 选择素在 1d后即明显升高 (从 3 .77± 1.86到 10 .87± 4.75 ,达 3倍 ,P <0 .0 1)。冰冻保存时 ,血小板聚集率、pH、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变化 ,P 选择素的表达在冰冻后呈显著升高 (从 4.3 7± 1.82到 16.88± 7.2 3 ,达 4倍 ,P <0 .0 1)。结论 血小板P 选择素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的表达变化提示血小板离体后被活化 ,是反应血小板激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进行液氮(-196℃)冷冻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对24例人红细胞冷冻前后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用10%DMSO与自身血浆作为冷冻保护剂,快速降温(降温速率400~600℃/min),冷冻2~3b后快速复温(41℃水浴1min内完成复温),经洗涤去除冷冻保护剂立即测定。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冷冻前为15.5±5.2(±s),冷冻后为14.65±47,两者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缺氧复氧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16、32 h缺氧复氧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柿叶黄酮作用下上述乳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6 h和32 h缺氧后复氧6 h均可导致乳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其凋亡率分别为6.05±0.46%和12.45±1.66%,且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在柿叶黄酮作用下,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亦可诱导心肌细胞显著凋亡(11.03±0.39 vs6.25±0.48,P<0.05),柿叶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40±0.47 vs11.03±0.39,P<0.05)。结论柿叶黄酮对缺氧复氧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测定 73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和 19例正常对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Ⅸ、GPⅢa、GPIb、GPⅡb阳性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与成人ITP疗效的关系。结果 :19例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均 >97% ;4 0例GP阳性率 <85 %ITP患者组疗效明显低于阳性率≥ 85 %ITP患者组 (F =18 2 5 ,P <0 0 0 5 ) ;5 1例女性ITP患者组疗效明显低于 2 2例男性ITP患者组 (F =8 4 2 4 ,P <0 0 5 ) ;成人ITP患者疗效与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 (R =1 0 ) ,73例成人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愈低治疗疗效愈差。成人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病情的程度 ,为成人ITP初诊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行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斌  赵忠新  张玲珍  邵福源 《上海医学》2003,26(12):910-912
目的 观察巴曲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白细胞凝集性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28例,予巴曲酶20BU(1BU=0.17NIH凝血酶单位)治疗3d;对照组25例,除未予巴曲酶外,用药同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卒中发病后24h内、48h和72h后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α亚单位(CD41)、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53(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与淋巴、单核和中性粒细胞的凝集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脑卒中患者发病48h后血小板CD62p的表达升高,发病72h后巴曲酶CD41、CD62p和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白细胞凝集性均无变化。结论 巴曲酶治疗可激活血小板,有必要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的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6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及32例健康人静脉血在静息状态及体外加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中药孵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PⅠb/Ⅸ/Ⅴ及GP Ⅰbα的表达.结果 静息状态时,患者GP Ⅰb/Ⅸ/Ⅴ及GP Ⅰbα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人;益气活血方及其部分拆方组能使患者凝血酶受体GP Ⅰb/Ⅸ/Ⅴ及GP Ⅰbα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单味中药组作用不明显;方中的主药黄芪与当归配伍为用,可促进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结论 益气活血全方及其部分拆方组在受体蛋白水平上调节GP Ⅰ b/Ⅸ/Ⅴ及GP Ⅰ bα的表达,是其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