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28例平均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前ODI评分(82.22 ± 17.02)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3.37 ± 17.42)分;术前JOA评分(13.32 ± 4.09)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20 ± 2.43)分。结论: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式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术中首先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采用TLIF方法进行减压,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根据术前、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评价腰椎稳定性及腰椎椎间融合情况,必要时应用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6~48)个月。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3.09±0.66)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2.99±0.60)分及末次随访VAS评分(2.81±0.68)分较术前VAS评分(6.67±1.05)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ODI指数(28.55±6.27)%,术后6个月ODI指数(26.97±6.48)%及末次随访ODI指数(26.73±5.50)%较术前ODI指数(74.32±9.39)%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骨性融合时间平均8.4(3~12)个月,融合率100%。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等,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TLIF术式对于退变性和外伤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满意,复查时骨性融合率高,是一种临床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双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U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使用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LIF组患者术中未接受输血,TLIF组5例患者接受输血。ULIF组较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ULIF组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TLIF组出现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ODI、JOA评分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部VAS评分及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143例接受腰椎椎管减压、应用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同时采用Jorgenson 标准评价术后腰椎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43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30.0个月,平均15.6 个月.术后切口有1例出现脂肪液化,1例伤口皮下积液,其余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VAS评分:术前(7.63&#177;1.52)分,末次随访 (2.17&#177;1.09)分;JOA 评分:术前(11.36&#177;4.67)分,末次随访 (24.87&#177;2.23)分;ODI指数评价:术前(79.8&#177;10.8)%,末次随访(17.6&#177;6.4)%.以上三指标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X 线片示脊柱融合135例,8例未融合,融合率为88.6%,平均融合时间为5.8个月.结论 椎管减压颗粒骨椎间植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而且费用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围手术期临床指标、ODI 评分及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共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50 例)和B 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 ODI 评分、椎间融合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 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 前(P <0.05);B 组患者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 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具有 接近的临床疗效,但微创改良TLIF 术式应用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及减轻术后腰腿疼痛程度 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健  刘建  徐卫星 《浙江医学》2016,38(10):697-69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VP的病例资料,其中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12例,同时随机选择15例无腰椎融合术病史、性别匹配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4.0±6.4)岁;骨折均发生在融合节段的近侧椎体,依据AO分型均为A1型骨折,平均BMD(-2.1±0.5)T。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VAS由术前(8.2±1.1)分降至术后1个月(3.0±0.7)分、术后6个月(2.3±0.5)分,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由术前(84.6±6.8)%降至术后1个月(30.6±5.4)%、术后6个月(26.0±4.8)%,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各个时间点VAS、O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未发生明显的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伤椎再骨折或其他椎体骨折。结论PVP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接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术个体化应用的临床疗效,优化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减压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5~2010-12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依据患者病情特点,个体化应用腰椎后路减压术,即分为中央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组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组45例。均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JOA评分结果进行疗效分级。结果获得随访75例,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结果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组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组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依次为77.57%和74.26%。依改善率划分疗效等级,其中优46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67%。4例患者术后短期症状加重,经治疗于术后2-5周症状较术前改善;1例患者术后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联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脑脊液漏,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不同的病例,严格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优化该术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顺聪  梁德  杨志东 《广东医学》2006,27(4):506-507
目的评价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均经后路行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术包括:USS11例,ISOLA 17例,Moss-Miami 1例,Tenor 8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椎间高度维持、术前术后Os-westry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年6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由术前34.4±17.2,术后恢复至7.6±3.4;全部病例均获得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6.3±4.3)mm,达术后(10.6±4.1)mm,随访见椎间高度轻度丢失(8.7±4.6)mm,但患者未出现症状加重。ODI由术前(33.4±4.3)分改善至术后(5.9±3.4)分,VAS由术前(7.65±0.95)分改善至术后(0.58±0.30)分。并发症共5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率6.67%(2/37);3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沿坐骨神经根性放射痛,发生率8.11%(3/37),术后2周症状消失。未出现植骨块向后方脱出进入椎管、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充分减压是成功复位的关键和前提,椎间植骨融合率与良好的复位、植骨床处理、植骨的质和量、早期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06月共收治30例胸腰椎脊柱结核病人,经术前严格的抗痨治疗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疾病的程度、发病部位、脊柱的破坏程度、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依从性,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0.5)个月.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50±10.5)min,出血量100~800 ml,平均(300±20)ml;全组术后均无窦道形成,2例伤口延迟愈合,疼痛缓解程度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准:术前(7±0.66)分;术后(1.88±0.6)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79±3.8);术后(17.8±2.3).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移位,6例有脊髓和神经功能受损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获得融合.无一例复发.结论: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道下后路腰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 1年9月在通道下后路腰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7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术后椎间融合情况,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130 ~ 26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失血量100~400 mL,平均240 mL.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8~15 d,平均10.5 d.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8%.37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 ~ 25个月,末次随访术后椎间融合率为94.6%(35/37).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8±1.1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27±1.19)分和(1.84±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为(48.76±11.24)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36 ±8.46)分和(12.21±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道下行后路腰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8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68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总结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1例60-81岁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各种检查以CTM诊断符合率最高,达96.8%。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采用扩大开窗和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加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优良率为90.2%。结论:CTM能 显著提高该病符合率,合适的微创手术能达到安全、有效保持脊柱稳定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镜组(MED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OLD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指数优于OLD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名,分为PELD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腰椎曲度指数及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PELD组术后各时间点VAS、TUG得分及ODI指数更低,腰椎曲度指数升高,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果说明,PELD技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降低患者腰腿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牵引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牵引术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6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内血压均有升高。结论腰椎牵引过程中细心观察患者变化,随时监测血压是预防因牵引造成意外发生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腰痛的原因。②观察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108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X线片及CT或MRI片确诊。采用X线动力位片测量以腰痛为主要症状和以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腰椎椎体间角度变化及椎体移位程度,以比较两者术前腰椎失稳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的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后腰腿痛的缓解情况。结果①以腰痛为主的患者腰椎失稳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的发生率高于以下肢疼痛为主的患者。②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改善,患者腰椎失稳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凸部分恢复。结论①腰椎失稳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是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腰痛的重要原因。②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腰腿痛症状,疗效确切,是临床较好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光乾  叶银静  丁学铭  汪亮 《重庆医学》2012,41(14):1387-1388,1391
目的对比分析评价单枚Cage后路斜向植入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采用后路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治疗的腰椎单节段退性行不稳病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131±12)min]、术中出血量[(497±32)mL]、住院时间[(12.3±1.6)d]与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8±17)min、(745±46)mL、(14.1±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枚Cage后路斜向植入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