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磁共振(MRI)检查胎盘植入高危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分析,为胎盘植入的MRI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断的70例胎盘植入高危患者,所有患者入组后均行常规MRI检查,详细记录MRI图像分析结果,以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胎盘植入以及粘连型胎盘、穿透型胎盘、植入型胎盘三种分型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分析部分患者MRI图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胎盘植入MRI影像学表现主要有子宫肌层与胎盘分界不清;局部子宫壁变薄;T2WI图像显示胎盘内有黑条带信号;子宫下部膨隆不齐;子宫与胎盘交界面存在多发纡曲血管影;子宫壁与胎盘交界处出血或血肿;膀胱壁中断;MRI诊断无胎盘植入40例、粘连型胎盘植入6例、植入型胎盘植入19例、穿透型胎盘植入5例;手术或病理诊断无胎盘植入37例、粘连型胎盘植入13例、植入型胎盘植入17例、穿透型胎盘植入3例;总体胎盘植入诊断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83.78%,Youden指数为0.50,粘连型胎盘植入诊断敏感度为46.15%,特异度为98.25%,Youden指数为0.44,植入型胎盘植入诊断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90.57%,Youden指数为0.73,穿透型胎盘植入诊断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5.52%,Youden指数为0.61。结论 MRI检查胎盘植入高危患者具有多种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植入型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MRI可用于高危患者胎盘植入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产前行胎儿超声检查,均行再次剖宫产术或(和)子宫切除术。根据术中所见胎盘与子宫肌层致密粘连无缝隙或经产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者为胎盘植入,宫壁胎盘植入处仅存浆膜层或穿透浆膜层为穿透肌层组(22例),其余为植入肌层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内血窦或虫蚀样回声、胎盘后血流丰富、膀胱壁毛糙不连续和超声未提示的胎盘植入)及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全/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修补术、膀胱修补或造瘘术)及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糖尿病/贫血/子痫/失血性休克等)]。结果:两组患者施行子宫切除术占比:植入肌层组11/50(22.0%)、穿透肌层组19/22(86.4%),χ~2=26.040,P=0.000;施行膀胱修补或造瘘术占比:植入肌层组0/50(0.0%)、穿透肌层组6/22(27.3%),χ~2=12.527,P=0.001。两种手术率在植入肌层组及穿透肌层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透肌层组的子宫切除及膀胱切除或修补的手术率更高。两组患者胎盘植入超声共同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内血窦或虫蚀样回声,胎盘后方血流丰富;穿透肌层组如侵及膀胱,超声还表现为子宫膀胱界面消失,膀胱壁毛糙不连续。结论:超声根据胎盘后间隙的消失、胎盘内血窦或虫蚀样回声等特征可诊断胎盘植入,还能根据子宫膀胱界面消失提示穿透性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椎管内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下地活动所需时间分别为(8.2±3.4)d、(72.3±27.6)h,对照组分别为(13.2±3.6)d、(103.5±31.5)h,观察组2项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和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间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可有效缩短,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围关节置换期患者凝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4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48例)和椎管麻醉组(46例)。分别于麻醉前及术后采静脉血行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等凝血标志物检测,并比较了两组患者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椎管麻醉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TM值术后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全身麻醉组组内比较TAT、t-PAIC、PIC、FDP及D-二聚体值在麻醉前及术后两个时间点均没发生显著变化(P>0.05),椎管麻醉组组内t-PAIC、PIC及D-二聚体值术后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椎管麻醉组患者输血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麻醉能有效的预防围关节置换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减少围关节置换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水平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前置胎盘植入及其分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5例前置胎盘植入患者为前置胎盘植入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为单纯前置胎盘组,50例无前置胎盘无植入产妇为对照组,三组产妇产前均进行血清HCG、AFP与MRI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前置胎盘植入及其分类诊断结果。结果前置胎盘植入组血清HCG、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前置胎盘组和对照组(P0.05)。穿透型患者血清HCG、AFP水平均显著高于粘连型和植入型(P0.05),植入型患者血清HCG水平显著高于粘连型(P0.05)。HCG+AFP+MRI对粘连型胎盘植入检出率为96.55%,对植入型胎盘植入检出率为95.65%,对穿透型胎盘植入检出率为100%,均高于单纯血清HCG、AFP和MRI检测。结论血清HCG、AFP联合MRI可明确前置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类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结合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术中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宫颈提拉式缝合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手术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前是否使用超声评分分为观察组(使用超声评分)和对照组(未使用超声评分)两组,每组各40例。分析超声评分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或采取宫颈提拉式缝合,对降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术中出血是否有效。观察组中21例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14例采取宫颈提拉式缝合与对照组中33例未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38例未采取宫颈提拉式缝合进行比较。记录胎盘植入是否与超声评分相符,记录两组终止妊娠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通过超声评分检出粘连型33例,植入型2例,另4例为植入型误断为粘连型,穿透型1例(未穿透浆膜层属植入型),准确率87.5%;超声评分对诊断粘连型或无植入型的准确率较高,诊断植入型和穿透型的准确率较低。观察组孕37周后终止妊娠者23例,对照组24例,说明超声评分对终止时机无影响;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征象量化评分系统在产前胎盘植入性疾病(PAS)诊断与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疑似胎盘植入的患者资料,对比超声征象量化评分系统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胎盘植入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 130例疑似胎盘植入的病例中,术后病理证实胎盘植入112例,超声征象量化评分的诊断率为93.75%、灵敏度90.18%、阳性预测值96.19%、阴性预测值56.00%、Kappa=0.584。经病理结果证实胎盘植入性疾病中粘连型18例、植入型65例、穿透型29例,诊断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方面超声征象量化评分诊断率为66.67%、96.92%、89.66%,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率为94.44%、98.46%、93.10%;对于粘连型胎盘植入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率要优于超声征象量化评分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植入型与穿透型胎盘植入的诊断准确率,以上2种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征象量化评分系统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和分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持续胎盘植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阐明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持续胎盘植入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粘连型7例,植入型38例,穿透型2例。孕早期7例,孕中期19例,孕晚期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植入型胎盘38例分为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n=20)及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组(n=18),通过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以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等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各孕期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刮宫,占65.9%(31/47);其次为剖宫产,占34.0%(16/47)。孕早期以粘连型为主,占85.7%(6/7);孕中、晚期主要以植入型为主,占92.5%(37/40)。本组47例患者中采用宫腔镜治疗胎盘植入27例,包括粘连型7例,植入型20例;除外1例植入型同时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术,其余均在B超监测下完成;20例植入型中19例一次手术完成,1例经过2次手术。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中20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均为100%,未发现远期并发症;药物治疗中18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64.7%,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58.8%,2组植入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型患者HC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手术治疗持续胎盘植入较药物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 因前置胎盘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产妇73例为观察对象, 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 观察比较2组产妇术中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和升压药应用率, 以及新生儿情况, 包括断脐 (I-D) 时间、脐动脉血p H、PCO2、PO2、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全身麻醉组45例, 椎管内麻醉组28例 (其中硬膜外13例, 腰硬联合15例) , 有2例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后阻滞不全改全麻醉, 4例产妇因出血量大改全麻, 麻醉方法计为全麻.2组产妇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全身麻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升压药应用率及输液量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 (P<0.05) ;2组产妇娩出新生儿断脐 (I-D) 时间、脐动脉血p H、PCO2、PO2、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或术前估计出血量大的产妇, 选择全身麻醉对产妇和新生儿更安全, 但其他类型患者, 其麻醉方法的选择上同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黄筱桐  罗红 《四川医学》2020,41(2):146-15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联合病史综合评分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19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征象及病史对所有孕妇进行综合评分。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未植入组48例,植入组143例,植入组中粘连型48例,植入型79例,穿透型16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从而确定胎盘植入及不同植入类型的评分界值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出未植入组与植入组的界值为3分,植入组粘连型与植入型界值,植入型与穿透型界值分别为6分、9分。植入组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高于未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胎盘植入产妇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产前超声联合病史综合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有良好的预测,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结合VOCAL技术对胎盘血管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胎盘血管化指数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6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产前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感兴趣区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用VOCAL技术对获得的三维能量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胎盘血管化指数(VI、FI及VFI)。待孕妇分娩后,将产前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与临床表现、手术所见和(或)病理结果对照。依据临床和(或)病理结果,将病例分成植入组和无植入组,其中植入组包括轻度植入组、中度植入组和重度植入组。结果 1植入组的VI、FI及VFI值均高于无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无植入组、轻度植入组、中度植入组及重度植入组进行比较,VI、FI及V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ROC曲线推断VI、FI及VF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8、0.736及0.809,其截断值分别为15.837、34.030及5.948。结论三维能量超声结合VOCAL技术对胎盘血管化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超声产前评价胎盘植入其侵入肌层的深度和范围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可作为胎盘植入产前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暂时阻断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对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1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暂时阻 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成功保留子宫,6例行子宫全切术,腹主动脉阻断时间(31.42±12.67) min,术中出血量为 (1 117.85±745.13) mL,输血量为浓缩红细胞(3.91±3.24) U,冰冻血浆(192.85±156.71) mL。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胎盘 植入类型6例为穿透型,4例为植入型,3例为粘连型,1例无明显植入。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腹主动脉暂 时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方法。该项技术可增加保留生育功能的概率, 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anesthetic technique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records of the Labor Ward Theatre of the University of Benin Teaching Hospital, Benin City, Nigeria were examined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4 to identify all the women who had cesarean section for placenta previa. The patient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ype of placenta previa, anesthetic technique, estimated blood loss,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wenty-six patients had cesarean section for placenta previa, however, only 81 patients (64.3%)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General anesthesia was administered to 52/81 patients (64.2%), and 29/81 patients (35.8%) received spinal anesthesia. A history of antepartum bleeding was recorded in 61.7% (n =50). Of the 31 patients without antepartum hemorrhage (APH), 15/31 had general anesthesia, and 16/31 had spinal anesthesia. The patients who had APH, 37/50 had general anesthesia, and 13/50 had spinal anesthesia. There was an increased chance of using general anesthesia if APH were present (p=0.03, odds ratio = 3.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1.2-7.8). CONCLUSION: Spinal anesthesia may be useful in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 The presence of APH may encourage the use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delive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与胎盘植入的关系及CSP期待治疗的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要求期待治疗的3例CSP的自然病程,总结其临床特点、超声表现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结果】3例CSP患者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次数为1~2次,临床症状包括:反复阴道流血、血尿及剧烈腹痛。3例CSP首次超声诊断CSP的孕周为6+2周、7周及7+4周;超声分型分别为Ⅰ、Ⅱ及Ⅲ型;其首次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时间分别为24+4周、12+2周及13+1周,中孕期超声均诊断为穿透性胎盘植入。3例CSP分别因反复大量阴道流血、血尿及膀胱血块填塞及子宫破裂而在中孕期终止妊娠,无活产婴儿;术中均被证实为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获得术后病理确诊,出血量均超过2500mL,无孕产妇死亡。【结论】CSP与胎盘植入的关系密切,在期待治疗的过程中应警惕穿透性胎盘植入。CSP的自然病程常合并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不可盲目的选择期待治疗。  相似文献   

15.
周辉  李艳 《四川医学》2010,31(12):1764-1765
目的探讨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妊娠晚期胎盘植入患者。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0.148%(35∶23572),相关因素为瘢痕子宫、多次人流、前置胎盘、多产次等。其中8例行子宫切除术;15例行保守手术;12例行药物治疗成功。结论胎盘植入与瘢痕子宫、多次人流史、前置胎盘、多产有关,胎盘植入可造成产后大出血,尤其是植入原子宫切口处前置胎盘最为凶险。治疗方法除切除子宫外,保守手术和药物治疗也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及预测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8例在产科住院分娩或行剖宫产、且产后由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检查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盘的声像图特征,由胎盘的位置比较其产前检出率。结果前置胎盘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胎盘前壁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检出前置胎盘及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时有利于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结合其他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析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能有效预测其临床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金娥  叶元华  彭伟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398-399,401
①目的:评价对植入性胎盘行保守性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②方法:对8例剖宫产术中发现的植入性胎盘病人,采用钳夹、搔刮、局部切除或宫腔填塞纱布卷等方法治疗,无效者行子宫切除术;6例阴道分娩后发现胎盘植入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5~7d后行钳刮术。③结果:8例剖宫产手术病人6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6例服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病人,均成功地行钳刮术。④结论:对植入性胎盘行保守性治疗安全、有效,米非司酮的给药方法、用药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