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血输注对机体红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单纯自体血回输和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输血诊疗过程,动态追踪机体血常规变化,评估输血纠正贫血疗效.结果 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19例,自体血液回输400~1000ml(平均680ml).术中输注异体血液的15例,输注红细胞2~9U(平均5U);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天、7天、14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21天出现显著差异,自体血液回输组患者红细胞增长更快.结论 与异体血输注比较,自体血回输不但具有安全、无传染病、不产生对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等优点,更有利于机体红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对骨科大手术节约用血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15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估计术中出血量≥800ml),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和术中自体血回收,术中分别予以回输;Ⅱ组只进行自体血回收,不进行血小板分离,术中予以回输;Ⅲ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上述任何血液保护措施,按需输注异体血.测定各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弹力图(TEG)的凝血功能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a角、最大振幅(MA)和凝血指数(CI)]及血小板PAC-1、CD62P和CD63的表达量.结果术中Ⅰ、Ⅱ两组均未输注异体血,Ⅲ组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2±1)U;术后Ⅰ组未输注异体血,Ⅱ组、Ⅲ组输注异体血比例分别为30%(15/50)和32%(16/50).3组间PT、APT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术后CD62P表达低于麻醉诱导前和输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前(P<0.05).与Ⅰ组比较,术后Ⅱ组、Ⅲ组的MA值呈下降明显(P<0.05),而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5).3组间PAC-1、CD6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收可以减少术中用血但不能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血小板分离不会引起血小板活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可以起到减少术后出血及节约用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 HR)患者自体单采红细胞的效果,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一种更优化更高效的自体备血思路,推动自体单采红细胞技术在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方法 选取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采组),其术前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待术中回输,或根据实际需求又输入异体血;选取同期符合单采自体红细胞条件的,但未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而术中只输异体血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单采前或术前血常规主要指标、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情况以及术后第一天的血常规主要指标,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采组患者平均输异体红细胞量为(1.56±1.41)U,对照组为(2.67±1.14)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采自体红细胞技术应用于T HR作为术前备血,可减少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而不引起血常规指标的大幅变化和术中出血量的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创伤性颅脑损伤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99例,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108例和异体血组9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以及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自体血组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少于异体血组,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冷沉淀少于异体血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PT、PT-INR、APTT、FIB、TT计数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输血不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 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f(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将自体输血等多种节血措施综合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观察不用或少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实验组)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包括术前及体外循环转机前采集自体血贮存以术后回输;回输剩余机血;术前、术中应用药物保护血液提高凝血功能等.同期选择30例异体输血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异体输血量及术后纵隔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PLT、Hb、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采用自体输血等多种综合节血措施,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输或不输异体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引起的传播疾病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中回输自体血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观察组采取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失血量、输血量及输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体血回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红细胞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并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手术前,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1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采用术中回输自体血技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初期对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实验组按ANH方法进行血液稀释并行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连续监测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前、输血前、术毕及术后24h测HR、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两组出血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体血输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各时点HR、MAP、Hb、HCT、PT及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血前Hb及HCT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及术后显著回升(均P< 0.01).两组PT及APTT在术毕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及避免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并且对循环、凝血等影响均较小,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11.
韩景全  斯琴 《中外医疗》2016,(13):16-18
目的:研究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输血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60例该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输血方式进行输血作为自体输血组;另30例患者术中采用异体输血方式进行输血作为异体输血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常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自体输血组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均大于异体输血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术后自体输血组RBC、PLT以及Hb均大于异体输血组,WBC小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荨麻疹以及非溶血性发热等,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组发生率分别为13.33%、26.67%,自体输血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自体输血可进一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在大量输血情况下尤为适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心脏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对患者术后用血量和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66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分配到自体血回输组(试验1,2组)及非自体血回输组(对照组)中.试验1,2组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滤、离心、洗涤后直接回输给患者.分别统计术后输注异体血液量及术后心包、纵膈引流...  相似文献   

13.
周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37-38,40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择60例术中输血患者的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输血(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自体及异体输血量,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血常规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异体输血(380±140)mL,5例患者出现皮疹、低热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研究组自体输血(390±180)mL,1例出现心率减低,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3 d后白细胞较术前升高,血小板较术前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且自体输血对患者血常规的影响较小,促进血常规更快恢复正常,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接受异体血回输的51例患者作为异体组,接受自体血回输的52例患者作为自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白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5年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异体组短(P <0.05),术中失血量、医疗费用较异体组少(P <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体组术后CD4+、CD8+高于异体组(P <0.05),Th1/Th2值低于异体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体组术后血常规指标高于异体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复发率、术后5年总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避免免疫抑制,但对并发症、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晚期股骨头坏死病人84例(88髋),其中观察组42例(45髋),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对照组42例(43髋),采用自体血回吸收系统,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吸收量、术后引流量、术中输...  相似文献   

16.
卢珺  邱飞梅  潘继品  商剑 《浙江医学》2014,(4):298-299,318
目的:探讨预自血回输在使用止血带的长时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下肢骨科创伤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30例)和预自血回输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止血带,预自血回输组患者在术中给予京精3000P型血液回收机作自血回收处理,常规组则尽量减少放止血带时的出血,必要时才给予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包括术后异体输血)、有无输血反应以及术前30min、术后180min、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Hb)含量。结果预自血回输组的术中自血回输量多于常规组的异体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异体输血率高于预自血回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自血回输组术后第1天Hb含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自血回输在使用止血带的长时间下肢骨科手术中有较好的血液保护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Hb含量,明显减少患者术中与术后异体输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int-of-care hemoglobin/hematocrit (POC HGB/HCT) device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 on the amount of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conserv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A total of46 378medical records of 22 selected hospitals were reviewed. The volume of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 and plasma, number of patients transfused, 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salvage, total volume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nd amount of surgeryin the year of 2011 and 2013 were tracked. Pairedt-test was used in intra-group comparison, whilet-test of two isolated samples carried out in inter-group comparison.P<0.05 was defined 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sults In the hospitals where POC HGB/HCT device was used (n=9), the averag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per 100 surgical cases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11 (39.86±20.20vs. 30.49±17.50 Units,t=3.522,P=0.008). In the hospitals without POC HGB/HCT meter, the index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2013 and 2011. The averag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2013 than in 2011 in the hospitals where 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salvage ratio [autologous transfusion volume/(autologous transfusion volume+allogeneic transfusion volume)] was increased (n=12,t=2.290,P=0.04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above index was found in the hospitals whose autologous transfusion ratio did not grow. Conclusion Intraoperative usage of POC HGB/HCT devices and increasing autologous transfusion ratio could reduce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相似文献   

18.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脑膜瘤术后血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否影响脑膜瘤术后血肿的发生,拓宽血液回收机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90例择期脑膜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M组(实验组,n=60)和C组(对照组,n=30),M组病人采用美国Haemonetics Cell-Caver5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血液回输,分别于失血前、失血后、回输后监测血气、Hb和Hct.C组病人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输注异体血.随访两组病人术后输注异体血的量、术后血肿发生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Hb和Hct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病人术后输注异体血量相似.术后血肿无显著差异.M组术后感染率低.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影响脑膜瘤术后血肿的发生,可以安全使用.但应加强围术期的管理,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围手术期综合性止血措施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使用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BT)装置引流和非负压引流球引流对于术后失血和输血控制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重度骨性关节炎,并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的单侧、初次TKA患者共131例。按照临床中是否在术后使用ABT装置分为两组,其中ABT组于术后应用ABT装置进行引流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于术后应用非负压引流球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差异。结果:ABT组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15 mL (80~1 610 mL) vs. 260 mL (40~670 mL),P<0.001],ABT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的中位数为245 mL (60~1 070 mL)。两组患者在术后1 d血红蛋白下降值(P=0.340)、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P=0.524)、术后3 d的总失血量(P=0.101)和隐性失血量(P=0.062)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1例患者中共9例接受了异体输血(ABT组5/64,7.8%;对照组4/67,6.0%), 两组患者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结论:在围手术期综合性止血措施的常规应用下,ABT装置对于控制单侧、初次TKA患者术后失血的效果并不明显,也未能有效降低异体血输血率,然而却加大了术后引流量,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因此,在单侧、初次TKA术后并无必要常规应用ABT装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每组各37例。自体组患者接受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组接受异体输血。术后1 d和术后5 d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后1 d和术后5 d时,自体组患者APTT、TT、PT水平及D-D、FDP含量与异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TLR2+细胞、TLR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 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且自体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组,外周血中TLR2+细胞、TLR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 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显著低于异体组。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