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经典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位置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股骨头坏死或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DAA组62例和经典PLA组(PLA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臼杯位于安全区比例、股骨假体居中率)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丢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THA手术疗效,有效指导临床。方法 83例THA及股骨头置换患者,年龄16~83岁,平均61.16岁。按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不同分组,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以对侧作为对照,得出骨丢失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对术后BMD变化没有影响。结论 ①DEXA可以定量性的判定THA术后假体周围的骨量丢失,用以预测假体松动或关节不稳。②尽管THA术后假体周围BMD的改变与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是否用骨水泥固定、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等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假体手术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髋臼假体位置、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时间、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 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AA组与PA组年龄[(58.0±11.9)岁vs.(61.0±10.4)岁]、体重指数(25.1±3.7 vs.24.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A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76.0±17.4) min vs.(71.0±14.3) min,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8±1.7) d vs.(4.9±2.3) d,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238.0±55.3) mL vs. (387.0±61.2) mL,P<0.05]。髋臼位置方面,DAA组和PA组髋臼前倾角(17.3°±5.3° vs.18.6°±5.1°)、髋臼外展角(38.5°±5.7° vs. 37.7°±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使用助行器时间明显缩短[(24.6±7.8) d vs.(31.7±10.2) d,P<0.05],术后6周随访时DAA组Harris评分更高[85.7±5.4 vs.81.3±6.1,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7 vs.92.3±5.3,P>0.05)。DAA组出现1例(2.2%)大转子骨折,1例(2.2%)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未出现脱位病例;PA组出现1例(2.1%)髋关节后脱位,1例(2.1%)腹股沟区疼痛。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明显比后外侧入路疼痛轻、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假体位置更佳,短期效果肯定,可获得快速康复及良好的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Corail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Corail假体THA治疗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随访进行Harris评分、X线片及临床并发症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52.6±7.17)min,术中出血(217.9±37.7) ml,术后深静脉血栓、脂肪液化各2例,认知功能障碍5例,无深部感染或神经、血管损伤病例,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为优或良.术后19例患者获得平均9.5个月的随访,无大腿痛、死亡及翻修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7.2±6.7)分提高到术后的(83.5±4.8)分,2例患者可见假体下沉但都小于2mm,未见股骨柄透亮线、骨溶解或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骨性固定.结论:采用Corail 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安全性高,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方入路与标准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方入路组(直接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组(标准外侧入路),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髋关节功能。结果前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第1天引流量均少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段,前方入路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经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唏  夏志宏 《安徽医学》2010,31(11):1336-1338
目的探讨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开展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应用小切口技术,从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保留后方关节囊与肌肉完整性,两步法进行股骨颈截骨,合理使用特殊体位及器械安置髋臼及股骨假体。结果 28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9.5cm;术中平均出血量240ml,术后平均引流量90ml;术中1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发现髋臼前缘缺损。下地活动时间平均7d,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值从术前46.2提高为88分。结论 Hardinge入路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回顾2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患者平卧位,经阔筋膜张肌与臀中、小肌间隙显露股骨头、颈及髋臼,实施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结果:采用此手术入路,平均手术时间90分钟,平均出血量约400ml,术中便于观察髋臼及股骨颈前倾角,不需切断任何肌肉,术后无1例出现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该入路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术中便于操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有效植入髋关节假体,但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7-2006—06收治的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治疗包括:保留假体的感染灶清除术1例;工期翻修4例,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11期翻修2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1例安置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团,另1例未放置间隔器,给予置管抗生素液冲洗引流,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平均18.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Harris评分平均为85.3(58—96)。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都是困难的,保留假体感染灶清除术的选择要慎重,Ⅰ、Ⅱ期翻修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郑建平  肖青峰  廉凯 《医学综述》2012,18(3):480-48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对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手术成功要素。方法对12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行全髋置换。4例骨不连患者取出原有内固定,5例节段性缺损者进行结构性植骨,3例髋臼存在巨大的结构性骨缺损,同侧髂骨植骨。均用生物型固定臼杯,股骨侧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随访13~48个月,患者无切口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溶解征象。骨不连和骨缺损植骨患者均完全愈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全髋置换用于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取无柄全髋关节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分析二组治疗效果.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45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组18例19髋,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26例26髋,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选取术前、术后3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并比较.结果 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无柄关节组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柄全髋关节与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早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5-8
目的通过数字模型评估4 mg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注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术后早期假体移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头坏死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术后第2~7天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定期通过薄层CT扫描(层厚0.3 mm)获取数据,利用Mimics 15.0软件的图像配准技术,将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数据融合为一个数据集,然后利用Segmentation功能分割图像获得不同时期骨骼及假体的3D模型,最后使用Measurements功能进行位移测量,对比假体移位率(术后7周、6个月、1年、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末次随访时假体(髋臼杯平均内移、上移)移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使用唑来膦酸在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方面效果满意,因此可能有望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自体骨结构性移植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Crowe Ⅱ、Ⅲ型患者21例(24髋),男3例(3髋),女18例(21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随访指标为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骨愈合,无移植骨的吸收。结论 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32例41髋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重建髋臼和股骨近,所有病人均在真臼位置行全髋置换术,应用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的解剖参考标志,术后测量假体的前倾角。结果所有病例均于随访至6个月,均未发生脱位,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放置臼杯的位置,是减少术后脱位的关键,而在放置过程中出现臼杯放置错误也是常见的。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确定臼杯前倾角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假体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力集中和位移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这2种指标术后可能产生的假体晃动和松动等临床结果,为临床实际情况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的髋关节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取2种假体(Corail和Synergy porous)进行建模处理,通过Mimics和ABAQUS等软件进行股骨非均质属性赋值,分析人体以站立姿态下2种股骨模型的应力集中与位移变化。结果:Corail模型股骨与Synergy porous模型股骨最大应力多集中于假体远端1/3处与近端拐角处,最大应力分别为31.82和55.05MPa,均小于股骨屈服强度(138MPa)。Corail与Synergy porous型假体模型最大相对位移分别为0.604和0.747 mm,均小于极限位移(1.500 mm)。以上指标均满足置换要求。结论:Corail型假体在模拟后应力集中与位移变化结果方面均优于Synergy porous型假体,不同类型假体的有限元分析可为髋关节置换术的预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72例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62岁,其中38~60岁18例,61~70岁47例,71~75岁7例.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27例,皮质类固醇应用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原因不明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7例,单侧65例.全组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8例,慢性支气管炎者6例.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52例,其中骨水泥型26例,非骨水泥型23例,混合型3例.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4例.结果 72例全部治愈.其中合并人工关节脱位3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合并人工假体股骨柄断裂1例,合并应激性溃疡1例.随访时间2年~10年6个月,平均5年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0.3分增加到术后的91.5分.结论 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62-6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60例,年龄≥60周岁,其中30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设立为A组,30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3±2.4)d、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近期并发症。其中,A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1例,B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髋臼磨损1例、异位骨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而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