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与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B组采用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影像学参数、疼痛程度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术前,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VAS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与传统桡骨远端掌侧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较轻,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尺侧腕屈肌腱移位、腕背侧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紧缩重建远尺桡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远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远尺桡关节脱位。骨折类型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皆为A型,未合并远尺桡关节炎。行桡骨远端截骨后,在"C"形臂下,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远尺桡关节面对位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重建钢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尺侧腕屈肌腱移位,腕背侧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紧缩重建远尺桡关节。部分患者行旋前方肌松解。前臂旋后位克氏针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前臂旋转活动度为(41.6±8.9)°,术后为(138.1±14.3)°; 腕关节背伸术前为(9.2±4.2)°,术后为(33.2±11.8)°; 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术前为(10.5±6.3)°,术后为(31.3±4.4)°。Mayo评分结果:优10例,良7例,可4例。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术治疗尺侧腕屈肌腱移位,腕背侧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紧缩重建远尺桡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远尺桡关节脱位,手术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前臂旋转功能及腕关节各项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掌背侧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市天津医院上肢二病区应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的4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21±4.64岁;其中闭合性骨折43例,开放性骨折3例;左侧20例,右侧24例,双侧2例。根据X线片、CT进行分型,所有患者按照AO/OTA分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在术后1月(每周一次)、2、3、5、8、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时的正、侧位X线片,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功能,以及握力,并且在术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法和PRWE (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46例骨折愈合,0例骨折不愈合或者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率100%,4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术后6个月改良Garland-Werley评分5.54±1.99,优良率88.84%,术后12个月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5.33±2.45,优良率86.26%。术后6个月PRWE评分15.70±5.38,术后12个月PRWE评分12.86±6.73。平均掌曲范围为49o(范围,30o-80o),背伸为52o(范围,30o-80o),旋后为86o(范围,60o-90o),旋前为77o(范围,30o-90o),径向偏差为16o(范围,5o-30o),尺骨偏差为27o(范围,10o-50o)。受伤手的平均握力为未受伤侧的69.2%。影像学上的平均愈合时间是3.9(范围,2.5-6.0)个月;没有患者有骨不连。在结合时,平均掌侧倾斜为5o(-22o-14o),桡侧倾斜度为18.6o(8o-28o),桡骨高度为8.5 mm(5.0 mm-13.6 mm)。结论掌背侧联合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尤其是当中间柱骨折并且存在背侧较大骨折块时,掌背侧联合固定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57例,其中伴有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30例(A组),不伴有尺骨茎突骨折27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路锁定钢板固定,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予固定.术后采用腕关节各项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及DASH量表评估腕关节功能,通过与健侧对比判断是否存在下尺桡关节不稳.结果 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各组术后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均未出现下尺桡关节不稳.结论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不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腕关节是全身重要的关节,活动频率功能恢复要求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的功能,良好的复位是获得腕关节功能良好的基础,也就是治疗的关键。我科2006年采用掌侧入路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34例,现将手术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4例,年龄39~68岁,平均57.6岁,男性11例,女性23例,受伤原因均为不慎跌倒。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成功后,病人仰卧位,掌侧入路,经桡侧胫屈肌腱鞘进入,将桡侧胫屈肌,牵向尺侧,显露其下方的旋前方肌,切断旋前方肌,剥离桡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按D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86.4%。结论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便于复位,固定可靠,无严重并发症,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降低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掌侧入路治疗129例(140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照Cooney通用分类法,II型骨折36侧,III型7侧,IV型97侧。新鲜骨折105侧,陈旧骨折35侧。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108侧有明显缺损者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采用单侧“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T”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达到57侧,单纯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13侧,带关节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38侧。结果:术后功能恢复时间2~6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12~40个月,平均23.6个月。优91侧,良38侧,可10侧,差1侧,远期优良率92.1%。结论: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优点:(1)手术损伤相对小,不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2)桡骨掌侧面平坦,易于操作;(3)手术操作不进入关节,不损伤掌侧韧带结构,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4)复位效果好;(5)植骨不会漏入背侧软组织中;(6)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恢复快。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内、外固定均可。  相似文献   

8.
采用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38侧)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其中桡掌侧入路29侧,桡背侧入路9侧。术中结合螺钉、克氏针固定复位骨折,植骨充填骨缺损以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有效地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结果术后共31例(32侧)获随访,采用Dienst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为优26例(27侧),良4例(4侧),可1例(1侧)。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和桡侧锁定钢板经桡掌侧入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对4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掌侧和桡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62012年6月我院对4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掌侧和桡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618个月)。复查拍片提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失效。40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不连、正中神经卡压等并发症。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优3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结论采用掌侧和桡侧锁定钢板经桡掌侧入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避免复位后角度跌失、可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腕关节功能等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特别是C型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评价改良的经肱三头肌筋膜舌形皮瓣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 月-2015 年4 月该院收取的102 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 例采取经典的肱三头肌筋膜舌形皮瓣入路治疗,观察组51 例采取改良的肱三头肌筋膜舌形皮瓣入路治疗。术后1、3、6 和12 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行肘关节前后位、侧位X线检查,用肘关节活动范围、DASH 评分(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肱三头肌MRC 分级对肘功能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2~14 个月随访,平均(12.9±1.1)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随访时间等基本信息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 和12 个月的DAS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另外,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DASH 评分、肌力评分与屈曲畸形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头6 个月运动范围均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改良的经肱三头肌筋膜舌形皮瓣入路可为手术提供理想的可视化效果,同时使患者术后的DASH评分更高,使肘关节的运动范围更接近正常值,与经典的经肱三头肌筋膜舌形皮瓣入路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桡骨远端C型骨折为临床较常见骨折类型,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支架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通过对比分析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为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42例,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内固定组42例,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以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Cooney腕关节评分。 结果 与内固定组相比,外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30.2±8.9) min]、术中出血量[(21.7±7.3) ml]、住院时间[(4.3±1.2) d]及骨折愈合时间[(11.9±4.4)周]明显更少(P<0.05),外固定组的尺偏角[(20.5±3.1)°]、桡骨高度[(13.7±1.8) mm]明显大于内固定组,而掌倾角明显更小[(10.2±2.9)°](P<0.05),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在活动范围、握力方面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在功能、活动范围、屈曲/伸展活动度及握力方面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1年外固定组优良率为90.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1.0%,2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外固定支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腕关节活动影响小及优良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董霞  陈天洪 《四川医学》2012,33(4):611-612
目的 探讨通过郑氏正骨手法、小夹板及中立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郑氏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36例,骨折分型为AO C型,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7周.治疗期问辅以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中药口服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8例,良12例,可6例.结论 郑氏正骨手法整复并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及其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所带来的痛苦,在达到较好疗效的同时又减少了医疗费用投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松解桡侧腕短伸肌腱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的52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桡侧腕短伸肌腱松解术,并进行VAS评分、快速DASH功能评分和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16.4±3.6)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1±1.5)分提高到静息时平均(1.4±1.1)分,活动时(2.1±1.7)分,快速DASH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9.6±14.6)分提高到术后(16.5±10.2)分,患者满意度达94%,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桡侧腕短伸肌腱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88-91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法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骨折复位、稳定固定和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在骨折复位、稳定固定和康复锻炼同时,口服补肾活血汤剂,4周为1疗程。骨折复位后两组均随访8周,并定期行X线复查,观察两组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比较两组消肿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2周、4周、6周后RU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8周后RUS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4.92±1.15)d、骨折愈合时间(5.17±1.08)周分别短于对照组的(6.37±1.63)d、(5.83±1.2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6.37±1.09)分低于对照组的(7.92±1.31)分;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7.50%(42/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能有效促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愈合,减轻肿胀疼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PRWE评分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内固定组在放射学指标及功能评分上优于小夹板外固定组,但在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满意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内固定术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A组,n=26)、掌侧Henry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n=28)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C组,n=26)的共计8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受试者随访6个月、12个月时腕关节功能(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表)优良率及治疗前、随访期间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变化情况,记录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三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随访期间,三组受试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均无显著性,但同组受试者随访12个月时腕关节优良率均明显优于随访6个月时,差异均有显著性.随访6个月、12个月时,三组受试者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检测结果及腕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结论:三种内固定术式均在C型桃谷远端骨折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为患者获得理想的远期预后效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48侧),随访6~18个月,术后4个月评价影像学骨折愈合结果,术后6个月评价患肢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2~4个月46例(47侧)患者骨折一期愈合,1例(1侧)患者延迟愈合;患者平均掌倾角12.3°、尺偏角22°、桡骨高度10.3 mm;影像学结果Lidstrom分级显示:Ⅰ级16例16侧,Ⅱ级19例20侧,Ⅲ级9例9侧,Ⅳ级3例3侧;术后6个月患侧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结果显示:优18例19侧,良20例20侧,可6例6侧,差3例3侧,优良率为81.25%;共有6例7侧患者发生钉道感染,2例2侧发生克氏针退针,1例1侧桡骨钉孔处骨折。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侧屈腕肌腱瓣转位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桡侧屈腕肌腱瓣转位重建下尺桡关节稳定术20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皮肤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结果20例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10年,平均2.5年。根据Sarmiento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90%。结论在配合该术式过程中,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石膏固定护理、饮食指导及术后患肢血供的观察、患肢肿胀情况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等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alfractures,DRF)的效果。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4.6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型,B2、3型(部分关节面骨折,掌背侧骨块)6例;Cl型(完全关节内骨折,干骺端骨折)7例;C2型(完全关节内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5例;C3型2例。部分患者初期手法复位固定治疗失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门诊随访2~36个月。桡骨远端骨折均完全愈合,按改良的Mcbir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良率为85℅(17/20)。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