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细胞凋亡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手段较多,但国治疗时间窗短暂,疗效往往不佳。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凋亡是缺血性卒中神经细胞损害的重要机制。因此,抗细胞调亡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性卒中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证实,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血管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均可加重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组织损伤~([1])。花青素家族,特别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 chloride,C3G)被证实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2])。对C3G的研究多在视力保护和抗肿瘤治疗等方面,其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现针对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骏文  李浪 《山东医药》2021,61(4):80-83
丁苯酞(NBP)与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研究显示,NBP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近年来研究发现,NBP通过抗心肌细胞凋亡、抗氧化反应、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抗炎等多种机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实缺血集聚产生组织损伤是通过缺血坏死和凋亡两条途径。脑缺血后需要确定凋亡受累基因。用阻滞凋亡细胞死亡制剂可以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另一途径。近期,基因转移至体外和活体内的颈动脉颅内血管已获得成功,可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刺激侧支血管生长,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基因转移也可治疗因细胞激酶抑制或过度表达和神经细胞作用下的缺血。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十分复杂,细胞内外的诸多因素如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Ca2 超载、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及炎症反应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缺血后的神经元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2种方式,缺血核心区以坏死为主,而半暗带内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则以凋亡为主。半暗带已成为当前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年来凋亡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 1β转化酶 (ICE)在脑缺血损伤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认为ICE参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ICE可能主要通过调节IL 1β发挥其凋亡调节作用 ,也可能通过其直接作用调节凋亡。应用ICE抑制剂可能是治疗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卒中是发病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血管重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都将导致血管重构.此外,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凋亡.近来的研究表明,血管重构和神经元凋亡都与氯离子通道有关.至少3种氯离子通道参与这些过程:容积调控的氯离子通道、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以及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体.文章就这3种氯离子通道在血管重构、神经元凋亡以及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脏联合会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79.5万人首次或再次发生卒中事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卒中亚型的60%-87%[1-3]。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已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极差,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永久丧失功能[4]。患者恢复脑灌注时间每拖延30min,其神经功能恢复概率就下降10%[5]。因此,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即血管再通,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目前血管再通主要采取溶栓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两种手段,笔者就两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可通过与mRNA的3&#39;-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引发转录后基因沉默效应来调节mRNA表达.最近的研究显示,miRNA广泛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缺氧耐受、脑水肿、神经细胞死亡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提示miRNA可能作为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以及早期治疗的生物学靶标.文章对miRN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miRNA在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细胞内的能量感受器,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维持细胞和机体能量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AMPK在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多;近年来,AMPK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以及酸中毒、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发现,卒中后人为调节AMPK活性可改变神经细胞结局。因此,AMPK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原因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居首位[1].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全脑或局部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亡广是以细胞凋亡为主[2-].利用缺血性损伤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各个机制问的关系尚不明确.我们综述相关机制的研究结果,旨在探讨机制间的相互联系,明确脑缺血致血管件痴呆中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富亮氨酸ɑ-2糖蛋白-1(leucine-richɑ2-glycoprotein-1,LRG1)作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影响多种疾病,与脑缺血后的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炎症反应以及血脑屏障破坏关系密切,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的新型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目前探讨LRG1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于其分子机制认识尚不完善,致使对LRG1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存在争议。因此,文章就LRG1-TGF-β信号通路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时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的研究表明 ,脑缺血也可损伤内质网 ,导致内质网反应 ,最终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神经元凋亡。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为胱冬酶 12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这为缺血性卒中的转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年来凋亡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在脑缺血损伤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认为ICE参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ICE可能主要通过调节IL-1β发挥凋亡调节作用,也可能过其直接作用调节凋亡。应用ICE抑制剂可能是治疗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约占75%左右,每年病死率平均为10%~15%,严重者可造成患者失语偏瘫,该病极易复发,复发性卒中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极大危害人类生存与健康。1脑梗死与神经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概念是劳克士和威廉姆斯在1964年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卒中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H19与缺血性卒中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以及神经发生等病理生理学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lncRNA H19参与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缺血耐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虽然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严重缺血产生耐受,减轻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损伤。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TIA的持续时间、再灌注时间、发作频度和发作前后的体温等因素均可刺激细胞释放内源性物质,如腺苷、兴奋性氨基酸和热休克蛋白等,诱导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NO)和细胞凋亡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神经科领域已受到足够的重视,但两在脑缺血中的关系及作用的研究较少。已知脑缺血后神经细胞会产生凋亡并参与缺血性损伤,我们进一步探讨了NO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神经保护剂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保护剂可以减少急性缺血性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窗内用它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文章就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钙离子通过阻断剂、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及腺苷转运抑制剂在急性脑缺血性损伤中的应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60%~80%,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有效的药物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由于rt-PA的应用受到时间窗的限制,9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生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故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如何减轻缺血损伤及促进缺血区域神经功能恢复成为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卒中功能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1-3]。笔者对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