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与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直接参与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氧化DNA损伤有关。氧化DNA损伤主要包括DNA单链损伤和双链损伤。DNA单链损伤可造成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过度激活,并引起辅酶I(NAD^*)衰竭,使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研究氧化DNA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导找抑制DNA损伤的特异性药物,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褪黑素早期干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DNA损伤和修复关键蛋白-XRCC1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干预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褪黑素干预组术前30min腹腔注射褪黑素按10mg/kg给药。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褪黑素早期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DNA单链断裂和XRCC1的情况。结果XRCC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各时相点褪黑素干预组的XRCC1蛋白含量均高于缺血组[缺血2h再灌注10min(70.4±6.3 vs 59.4±3.6);1h(32±5.1 vs 24±2.9);4h(25±3.5 vs 11±2.9);12h(17.4±5.6 vs 9.1±1.58);24h(10.6±1.8 vs 7.2±1.9);48h(8.0±1.6 vs 5.2±1.3)],DNA单链断裂轻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并且在各时相点均有显著差异[缺血2h再灌注10min (10.4±3.7 vs 13.4±3.8);1h(11.2±2.3 vs 18.7±5.9);4h(19.7±3.4 vs 33.6±9.2);12h(24.9±3.8 vs 42.9±13.5);24h(17.4±4.3 vs 27.5±4.8);48h(15.5±27 vs 25.4±6.6)]结论褪黑素对于脑缺血再灌注DNA单链断裂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减少XRCC1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中 ,DNA的损伤和修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证明 ,脑缺血确实可引起DNA损伤 ,而缺血后DNA修复酶的变化和修复机制的失控均可加剧这一过程。文章着重综述脑缺血后与DNA损伤修复有关的酶的变化和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中,DNA的损伤和修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证明.脑缺血确实可引起DNA损伤,而缺血后DNA修复酶的变化和修复机制的失控均可加剧这一过程.文章着重综述脑缺血后与DNA损伤修复有关的酶的变化和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后DNA损伤修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中,DNA的损伤和修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证明,脑缺血确实可引起DNA损伤,而缺血后DNA修复酶的变化和修复机制的失控均可加剧这一过程。文章着重综述脑缺血后与DNA损伤修复有关的酶的变化和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不同时相转录修复偶联因子 (CSB/ERCC6 )表达对神经元DNA损伤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5 9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又分为缺血 2h再灌注 12、2 4、48、72、12 0、16 8h组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 2h再灌注不同时相点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及神经元DNA损伤的情况。结果 局部缺血区域神经元DNA损伤于再灌注 12h开始出现 ,2 4h最为严重 ,72h开始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48h ,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开始升高 ,于再灌注 72h达到峰值 ,持续至 12 0h仍保持较高水平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高的CSB/ERCC6mRNA与局部缺血区域神经元DNA损伤密切相关 ,CSB/ERCC6mRNA作为转录修复偶联因子 ,可能调节了神经元DNA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 3蛋白、p5 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4h :8.0± 1.5、2 5 .1± 2 .6、10 .3± 1.9;2 4h :2 0 .5± 2 .4、6 0 .0± 4.8、2 2 .0± 1.8;5d :2 .1± 0 .4、3.6± 1.4、3.5± 0 .8。p5 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 ,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 ,p5 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 ;p5 3主要发挥DNA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损伤张红红王鲁宁细胞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现象。一种是坏死(necrosis),又称为意外细胞死亡,它是指细胞受到严重而突然的损伤后,发生的细胞死亡,其特点是:细胞迅速发生水肿和崩解,可伴有炎症反应[1,2]。另外一种是细...  相似文献   

9.
DNA损伤与肝癌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饮酒,电离辐射以及具有有遗传毒性的人体代谢产物等能够诱导肝癌的发生,他们大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的遗传物质,引起DNA的损伤,这是发生肝癌的重要分子基础.DNA损伤后引起细胞一系列的反应,包括损伤信号的传导,损伤修复,诱导细胞死亡.这些诱因也能作用于损伤修复系统中的某个环节,使DNA损伤不能修复或不能正确修复,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因此,损伤DNA的累积就成为肝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对其深入研究将会为肝癌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占45.5%~75.9%.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脑血流,抢救缺血半暗带和神经功能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损伤与抗粘附分子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后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与细胞粘附分了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有密切关系。防止和减轻粘附分子作用的抗粘附分子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可明显缩小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文章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影响抗粘附分子治疗的因素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与脑缺血一再灌流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缺血-再灌流时一氧化氮发挥复杂的作用,本文对一氧化氮的特点、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缺血-再灌流时脑内一氧化氮的变化规律与毒性作用机制及一氧化氮与缺血半暗带的联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Caspase-3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进展,更多证据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由凋亡和坏死共同引起[1],近年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一直是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中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小鼠衰老与脑缺血时脑细胞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Balb/c小鼠实验性脑缺血时大脑线粒体DNA(mtDNA)片段的缺失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检测。结果12只中青年鼠脑细胞未检出mtDNA片段缺失,检出率为零;8只老年鼠有4只鼠脑细胞检出mtDNA片段缺失,检出率为50%。当脑缺血后,此种片段缺失率明显增高,17只中青年鼠检出率为70.6%,11只老年鼠检出率为100%。结论脑细胞mtDNA片段缺失检出率随鼠龄增长而增加,也随脑缺血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发现神经干细胞不仅存在于胚胎脑而且亦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脑内,这些细胞具有补偿和恢复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干细胞分化依赖于移植微环境,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以相互转换。本文就神经干细胞、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缺陷与卒中等CNS疾病相关。关于DNA损伤和修复机制及其与卒中等CNS损害关系的研究是一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后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与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有密切关系。防止和减轻粘附分子作用的抗粘附分子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可明显缩小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文章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探讨影响抗粘附分子治疗的因素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与脑缺血-再灌流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缺血-再灌流的重要环节。抗自由基药物具有抑制自由基生成,促进其分解、转化的作用,本文就脑缺血与自由基的关系及自由基清除剂的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性白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兴奋毒性、梗死区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构成了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的4个阶段。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性白细胞的黏附和浸润是炎症反应的核心,抗炎症治疗脑缺血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