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连续40例食管贲门癌食管重建术后无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韶峰 《当代医学》2007,(11):77-79
目的 总结4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无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的4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连续行40例重建术,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缘均无癌残留,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气囊扩张后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贲门癌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原因是多方面的,术前加强营养,术中吻合口正规操作,良好缝合,术后围手术期有效管理,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叶韶峰 《当代医学》2007,(21):77-79
目的 总结4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无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的4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连续行40例重建术,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缘均无癌残留,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气囊扩张后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贲门癌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原因是多方面的,术前加强营养,术中吻合口正规操作,良好缝合,术后围手术期有效管理,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6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的患者进行总结,评价消化道圆形吻合器在临床的应用.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11月期间应用圆形吻合器对23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并统计外院131例,总结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366例机械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3例,总的发生率为0.82%(3/366),均为胸内吻合口瘘, 死亡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0.82%),均予胃镜下行扩张.术中吻合出现器械故障4例,发生率1.09%(4/366).术后进食轻度不适感187例(51.09%).结论:消化道机械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H型吻合器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应用。方法对54例食管贲门癌切除病人应用CDH型吻合器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54例手术病人无器械故障及吻合口瘘发生,仅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CDH吻合器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时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低、发生率低、机械故障少,优于国产吻合器。  相似文献   

5.
赵辉  刘威  高勇  张晖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08-108,110
目的探讨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在大肠肿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经保守治疗后漏口愈合,4例再次手术行结肠造瘘术。结论大肠肿瘤消化道吻合器术后吻合口漏原因有多方面,术前、术中及术后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大多数吻合口漏患者经有效局部引流能够自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应用国产吻合器进行机械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 196 1年 3月~2 0 0 1年 11月对 5 5 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 ,男 4 6 5例 ,女 94例。年龄 32~ 78岁。食管癌195例 ;贲门癌 36 4例。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5例 (0 .89% ) ,均为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 ,其中前 6年 4例 1.92 % (4/ 2 0 8) ,近 5年 1例 0 .2 8% (1/ 35 1) ,死亡 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 15例 (2 .6 8% ) ,均经扩张治疗后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 9例 (1.6 % ) ,2例再手术止血 ,其余均经保守治愈。结论 :机械吻合安全可靠 ,是减少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手术治疗的贲门癌临床资料,总结食管-胃吻合术经验.结果:42例中发生吻合口瘘4例(9.5%),死亡2例.结论 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使用吻合器吻合,可靠的吻合技术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手术治疗的贲门癌临床资料,总结食管-胃吻合术经验.结果 42例中发生吻合口瘘4例(9.5%),死亡2例.结论 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使用吻合器吻合,可靠的吻合技术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在食管癌、贲门癌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一次性吻合器对5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消化道重建。结果:全组吻合顺利,吻合时间10 min,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3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8例,均经积极保守治疗好转。结论:食管胃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GW型消化道吻合器在治疗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贲门癌根治术120例行WGW型消化道吻合器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出血3例(2.5%),吻合口狭窄6例(5.0%)。结论:运用消化道吻合器简化了手工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太平  赵汗青  李鸿  张祺  祝春雷 《四川医学》2011,32(7):1089-1091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约8%,其中2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7例行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辅以TPN和横结肠或回肠末端造口是治疗吻合口瘘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多可治愈;充分的术前准备,重视吻合口的血运、张力,正确使用吻合器,吻合器吻合后行手工缝合加固,将最大限度地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33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18例患者(5.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4.5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8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临床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预防性造口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 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 软件对是否预防性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低位前切除的患者中20例发生症状性吻合口漏,发生率7.4%.症状包括:腹痛(37%)、脉搏增快(53%)、发热(47%)、白细胞升高(53%)、盆腔引流液性状改变(68%)、肛门流脓血性液(26%)、其他(10%),平均年龄57.8岁,吻合口高度皆≤6 cm,没有病例因吻合口漏死亡.其中预防性造口组发生4例漏(3.5%),未造口组发生16例(10.2%),P=0.04.在有术前放疗史的24例患者中预防性造口率达到75%,其中18例预防性造口者无一发生漏(0/18),而未造口者却有2例漏(2/6),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4.在做保护措施的142例低位前切除病例中,漏发生率为4.9%(7例),而剩余未做任何保护性措施的128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却高达10.2%(13例),P=0.10.有预防性造口的4例吻合口漏皆经保守治疗缓解,而未造口的16例漏中有8例因症状严重需手术干预,其中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平均进食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P=0.24)及住院天数(P=0.91)皆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口漏仍是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性造口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考虑到吻合口漏有其不可预见性,建议吻合口高度低于6 cm的低位前切除病例行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14.
段建学 《四川医学》2011,32(9):1456-145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所行480例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例,吻合口漏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吻合技术及术前肠道准备情况等关系密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规范操作等可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病发原因、有效防治措施和高危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进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的1346例进行分析,将发生的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治体会总结。结果手术后确认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瘘的80例,除有2例双肺继发性感染导致休克和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余经过治疗后痊愈,病死率0.025%。结论①操作技巧和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瘘有重要影响;②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③胸管、胃管和营养管的畅通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11例(6.8%),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引流管通畅引流、冲洗、抗感染辅以TPN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施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8%,其中1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重视吻合口的血运、张力,正确使用吻合器,合理选放引流管是防止瘘发生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引流,绝大多数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 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80例术前均经钡餐造影及纤维胃镜确诊为食管癌。均行手术治疗,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手术切除率97.5%(78/80);术后吻合口瘘6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2例,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9例,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病死病例。结论:术前要行X线钡餐摄片与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减少漏诊率。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对增加患者肿瘤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9例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吻合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骶前双腔管冲洗引流加肛管引流).结果:共行低位保肛手术4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2.2%).患者的年龄、吻合技术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行手术治疗(HA手术)2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均痊愈出院,吻合口漏发生至出院时间10~15 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吻合技术是防止吻合口漏发生的关键.正确的判断吻合口漏发生及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疗的前提,双腔引流管加肛管引流是保守治疗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