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范围宽广的临床情况,是常见的心内科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不稳定、变化快、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特点;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病的预后。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ACS患者196例,在住院期间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了患者的急救措施,注意饮食与通便,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42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1例因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护士娴熟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ACS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S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严重的出现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率衰竭甚至猝死.ACS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因其病死率高,所以对护理、抢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过程中的一个类型,根据心肌急性缺氧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个体氧供失衡状态,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Ⅲ。病理机制是由于冠状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全部阻塞冠状动脉而形成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5.
王会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6):75-7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猝死[1]。该综合征由于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易致心室颤动而猝死。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很易发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肌兴奋性增高,常伴有或不伴有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同时由于手术后各种导管、血管鞘管、抗疑药的应用,使介入治疗并发症易于出现,术后通过护理干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服药、饮食、运动和心理给予患者指导,与患者及时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术。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Q波型心肌梗死(QMI)[1]。ACS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的破裂。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合,在ECG上典型表现为ST段抬高。使管腔不完全闭塞的血栓和/或那些由较少比例的稳定纤维蛋白和较大比例的血小板组成的血栓产生UA和NQMI,在ECG上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2],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现将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胸部疼痛的ACS患者32例疼痛部位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9.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病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现象,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护理干预对降低ACS的病死率的作用。方法:对60例ACS病例进行护理,病人入院后,判定紧急情况,迅速评估ACS的危险层次,严格控制"4Ds"时间点,迅速执行抢救流程,缓解病情,减少延误。并及时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宣传健康教育。结果和结论:专科护士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面对病人不典型的症状时,能正确判断是急性的心肌缺血还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或抑郁症,进行快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ACS的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选择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26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阳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其中痰浊闭阻证和气滞血瘀证归为实证组,阳气亏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归为虚证组,统计2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实证组69例,虚证组57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跟常人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心理障碍(P均<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实证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评分均明显高于虚证组(P均<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虚证组(P均<0.05)。ACS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ACS患者实证组SAS评分明显高于虚证组(P<0.05),SDS评分明显低于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障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辨证进行中医情志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ACS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模式,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双心护理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明显改善(P0.01),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是A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和住院天数。双心护理模式是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的同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使患者达到身体和心理双健康,有助于患者全面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药物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经验,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ACS患者类型、治疗方法、转归及治疗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药物救治成功率。结果 6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强化抗栓、调脂、抗缺血治疗,病情稳定50例(83%),效果不良10例中转上级医院行PCI 8例、放弃治疗2例;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5例,再通10例(66%)、转上级医院行补救性PCI 5例。溶栓治疗组3例有出血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在不能开展PCI的情况下,对ACS患者及时进行充分评估,积极强化抗栓、调脂、抗缺血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此基础上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同样可达到较好的救治效果,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为心血管急重症,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真心痛"等证。此病合并便秘者临床上较多见,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病人可因排便不畅发生猝死,故应及时处理。因此,积极预防及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患者便秘对患者的预后及防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患者在常规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筛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ACS西医常规法治疗,观察组基于西医常规法联合针灸治疗,疗程为14 d。比较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焦虑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L、AS、AF、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7.
程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103-104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及其程度,以便为临床心理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1.2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小于60岁组较大于或等于60岁组抑郁发生率高(P<0.05);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和病情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以维持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 相似文献
19.
武重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74-7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临床产生ACS.现代研究已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试验,稳定斑块,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临床中,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以尽可能使患者得益.中医药亦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相结合的角度对ACS进行了大量研究.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脂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抗动脉粥样硬化,现在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在ACS中发病的重要性,从辨证与辨病的角度探讨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拟行急诊PCI术的172例ACS患者随机分观察组104例、对照组68例。2组均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后无复流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复流率观察组为5.8%,对照组为10.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4小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4.8%,对照组为10.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30天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13.5%%,对照组为22.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可减少和改善PCI术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