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以2011至2012年期间来我院例行血常规临床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血常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总结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结果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患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奠定科学依据,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相对较多,包括标本采集类别、仪器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等。结论规范血常规操作过程,提高标本质量,以及对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的控制,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原因.方法 将健康体检志愿者75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1各25名.观察组1进行末梢血常规检测,对照组1进行静脉血常规检测,对照组2分别即刻进行血常规检测、血标本存放3h后和6h后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3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数值.结果 观察组1白细胞、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值均高于对照组1,但观察组1血小板数目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血标本存放时间越久,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有所下降,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数量有所上升.结论 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和血标本放置时间等会影响血液化验结果,在进行血液化验时需按照相关检测标准严格执行,以免出错.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血常规检测中导致样本血液凝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出现标本凝血50例患儿资料,分析导致常规标本凝血的可能因素及其所占的比例,计算各致凝因素与凝血的相关系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结果导致小儿出现血常规标本凝血的主要因素可能有:患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采血器具因素和采血环境等四方面的因素;其与标本凝血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0.90、0.50和0.45。结论患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采血器具因素和采血环境是导致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可能原因,因此加强常规标本的凝血检测,针对各因素做好护理工作,从而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许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49-150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类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抽取2013年来我院的血常规检验病例进行分析调查,总结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及人为因素均是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有时难以避免,但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如规范操作、完善制度、提高标本质量等,能够有效减小或避免这些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对血常规检测影响的人为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结论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提高标本质量,才能使检验结果稳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滨海县中医院90例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ckman Counte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 ;比较在室温下(18~22℃)分别于即刻、30min、2h、6h常规测定差异.结果 末梢血检测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检测的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检测值,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无差异(P>0.05);2h内静脉血血常规WBC、MXD、RBC、Hb、PIT各项参数与即刻测定结果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6b后PLT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MXD比例升高(P<0.05);WBC、RBC、Hb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化验结果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全自劝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选用静脉血,应在2h内对样本进行测定,以消除由此要求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参与我院临床检验的体检者共50例,根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储存温度、采血部位的不同分析血常规检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放置4h送检的标本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含量高于2 h送检的标本(P <0.05),冰箱(4℃)储存的标本白细胞(WBC)含量低于室温储存的标本(P <0.05),末梢血采血的标本PLT含量低于静脉血采血的标本(P <0.05)。结论导致临床血常规检测产生误差的原因较多,应采取对策控制影响因素,以便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对结果有影响的原因探讨。方法将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386例患者采集手指血检验,2 h之后对同一位患者采集另一份血液标本并分析出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血液标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同时对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排查,将结果当中出现了的不良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在进行化验的386例标本当中,有出现了误差的病例和(或)两组标本检验不相同以及与人工显微镜检查不相符的例数有34例,误差率为8.85%。其中有26例患者因为自身的生理条件的影响造成结果的误差,5例是因为仪器的原因对结果的影响,3例是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结论造成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对结果的影响,有效降低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其中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功能血细胞及其血红蛋白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的检验分析过程,是医师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辅助手段和依据,为诊断和鉴别其他系统疾病提供许多重要信息[1]。但是,有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医师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 分析研究本院2013~2014年期间120例血常规临床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 ,总结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别为: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方面因素。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必须严格把控标本采集质量以及血常规操作,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 分析研究本院2013~2014年期间120例血常规临床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 ,总结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别为: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方面因素。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必须严格把控标本采集质量以及血常规操作,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以及部位的样本80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12 h的检测值与5 min的结果、24 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与2 h内送检、不同部位的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保存温度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较多,因此检查员应严格控制测试前后以及检验的质量,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马冀 《家庭医药》2016,(12):30-31
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行血常规检验患者240例,对所有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血误差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一共59例误差,占总数的24.58%,其中人为因素占10.83%,客观因素占13.75%.结论:血常规的检测误差可受血标本存储条件及采集时间等人为或是客观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测的质量,需在适宜的时间及条件下采集和存储血标本,并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会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两年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1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所取血液标本全部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接受检测的样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所取部位不同。对比这些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以下情况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血小板的12 h检测值和5 min检测值;2红细胞和白细胞在24 h后的送检计数结果和2 h内的送检计数结果;3源于不同部位的样本中血细胞的计数。此外,保存温度不同,血细胞计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正确率的因素有送检时间和样本所取部位,温度不是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血常规的正确率,应严格把握样本送检时间与放置时间,避免影响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淋菌性前列腺炎临床化验结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化验。结果50例患者均为淋球菌感染,前列腺按摩液( EPS)镜检白细胞〉10-15HP,且可见脂肪巨噬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前列腺液淋球菌PCR呈阳性,经培养可见G双球菌。结论前列腺液检查是一项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的检验项目,临床要注意对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常规前列腺液进行化验,并按照化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笔者针对我校95级的两个班学生的实习成绩情况,从中找出一些直接影响他们实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指导我们以后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让医学生在最后一年里取得更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收治需检测血常规的患者200例,分别抽取患者的末梢血及静脉血,且于抽取血样后的30 min、1 h、2 h及4 h检验血常规的主要指标,如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值等,然后记录分析。结果与采集末梢血标本的患者相比,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值较低;2 h内,所有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差异不显著,4 h时,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注重标本监察,尽量排除可能引发误差的因素,从而确保血常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闫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51-152
随着VCS(体积、电导率、激光散射)技术、流式技术、射频技术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检验衍生出更多的新参数,网织红细胞、未成熟粒细胞、造血干细胞都能被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来,血液分析终于可以被较为精确地进行分类,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临床诊治,故此了解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并加以防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患者,收集患者70例(研究组),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是收集时间,同期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70例),对研究人员均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分析组间WBC、PLT、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TBIL、ALT、A/G及ALB水平。结果研究组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但WBC、PLT、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 <0.05,差异显著;研究组A/G及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但TBIL、ALT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 <0.05,差异显著。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能够有效鉴别病毒性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影响血常规检测的最终结果的种种因素而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自2013年2月~6月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360例,160例志愿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需要将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至常规进行测定差异。200例志愿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来观察患者静脉和末梢血常规的差异。结果:在2h内对静脉血常规以及中间细胞的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6h后对血小板的计数开始发生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中间细胞的比例却呈上升的趋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时,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送检血液时间的影响,一旦采取血液样本必须要及时的送检,避免造成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