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盆腔MRI和全身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18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资料,包括盆腔MRI和全身骨扫描检查结果。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83例患者中,37例确诊临床骨转移,146例无临床骨转移。37例骨转移患者的转移灶位置,5例位于盆腔内,3例位于盆腔外,29例位于盆腔内外。②盆腔MRI检查诊断24例骨转移,均经临床综合评价确诊为骨转移(100%,24/24)。全身骨扫描诊断27例骨转移,96.4%(27/28)经临床综合评价确诊为骨转移。其它骨转移的确诊均经临床综合诊断。③将盆腔MRI和同位素骨扫描的结果进行比较,盆腔MRI检查未见明确骨转移灶的患者共159例,其中仅有4例患者(4/159,2.52%)全身骨扫描可明确诊断骨转移。④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全身骨转移的预测和诊断效果,盆腔MRI对全身骨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8%、87.0%和85.25%;全身骨扫描对骨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59%、62.33%和68.85%。MRI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同位素骨扫描(χ2=23.458,P=0.000;χ2=13.906,P=0.000),同位素骨扫描的敏感性高于MRI(χ2=4.163,P=0.041)。结论盆腔MRI也可用作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的诊断。当盆腔MRI检查未见骨转移灶时,发生全身骨转移的机会较低。  相似文献   

2.
林建华  谭理连  何伟红  黄勇  李敏红  邬恒夫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107-1109
目的:比较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昏DwI)、同位素骨扫描(radionuclidebonescan)技术在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作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wB_DWl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行全身扫描,将骨骼系统分为3个区域,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各区域WB-DWI阳性病例数。对所有w睁DwI及同位素骨扫描影像表现的乳腺癌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行统计学比较。结果:WB-DWI阳性病例为35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6个;同位素骨扫描阳性病例为30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1个,wB_DwI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同位素骨扫描;wHrDwI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WB-DWI检查无辐射,覆盖范围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乳腺癌骨转移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组46例、无骨转移组51例)及4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病变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阴性但骨痛明显患者,再行CT或MRI检查以确诊.同时,用电化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肿瘤激素受体表达状态作为乳腺癌转移的一项预后指标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根据转移方式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将57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情况(ER+或ER-/PR+或PR-)已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并行脑MRI和全身骨核素扫描(E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28例患者发生骨转移无脑转移,57%的患者ER+/PR+。7例患者有脑转移无骨转移,71%(5/7)的患者ER-/PR-。10例患者发生骨转移无脑转移且有其他部位的转移。12例患者向脑、内脏、骨广泛转移,无ER+/PR-。以上四组ER和PR表达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了广泛转移组,转移性乳腺癌主要有两种转移方式。ER+/PR+的乳腺癌更容易发生骨转移。ER-/PR-的乳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而不易发生骨转移。对其的认知有利于指导放射科医师对转移病灶的检出并帮助临床医师估计乳腺癌转移至各个脏器系统的可能性,同时指导对其进行靶向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与全身核素骨扫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22例,对病人同期行WBDWI及全身核素骨扫描检查,分区域记录WB-DWI及全身核素骨扫描显示的病灶数目以及受累区域.以受累区域为单位分析2种检查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采用ROC曲线分析2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经活检及常规MR断层显示18例有骨转移瘤,共计病灶数目182个,受累区域63处.WB-DWI共检出病灶161个,全身核素骨扫描共检出病灶157个,以受累区域为单位,WB-DWI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2.7%,曲线下面积为0.900;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0.5%,曲线面积为0.873,采用Hanley-McNeil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行差异性检验,Z值=1.582,P>0.05,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WB-DWI与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无明显差异,WB-DWI可作为一种新的、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应用于骨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给予治疗的骨转移瘤患者80例,通过骨显像扫描和MRI局部扫描,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比较骨显像和MRI对患者病灶的检查率。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骨显像检查阳性70例,阳性率为87.5%,而MRI检查阳性58例,阳性率为72.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一致性为81.25%(65/80)。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弥补核素骨显像技术特异性差这一弊端,二者的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单纯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153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确诊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单纯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153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51个(33.3%),良性病灶89个(58.2%)。诊断符合率91.5%,灵敏度92.7%,特异度90.8%,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对单独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在女性乳腺癌患者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临床怀疑合并骨转移的患者32例,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之内)。比较相同扫描野内两者对骨转移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PET-CT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9%、91.7%和94.1%,骨显像分别为96.2%、54.2%和86.3%。18F-FDGPET-CT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特异性高于99Tcm-MDP骨显像,敏感性和准确性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18F-FDG PET-CT与99Tcm-MDP骨显像相比,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优于骨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大范围(从头顶到小腿)MR DWI在前列腺痈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166例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大范围DWI.其中49例在1个月内接受骨扫描检查和大范围DWI并行双盲法诊断.以常规T1WI和压脂T2WI为标准,确定骨转移瘤的存在及其位置.49例均为MRI和核素检查后获得前列腺的穿刺病理结果.大范围DWI与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应用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转移瘤患者中有5例有>10处/例的全身多发骨转移,在以病灶为单位研究时不纳入计算.结果 49例中10例有骨转移瘤,而DWI和核素骨扫描分别诊断15和17例有骨转移瘤,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均为100%(10/10),特异性分别为87.2%(34/39)和82.1%(32/3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和0.910.44例患者中2种技术共显示68处异常信号和(或)放射浓聚灶,有20处被证实为骨转移瘤,而DWI显示其中23处为骨转移瘤,核素骨扫描显示其中34处为骨转移瘤.以病灶为单位(68处)计算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度均为90.0%(18/20),特异度分别为89.6%(43/48)和66.7%(32/4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和0.783,大范围DWI的特异度高于骨扫描(P<0.01),ROC曲线下面积也高于核素骨扫描(P<0.05).结论 大范围DWI可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检查,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原发性乳腺癌的准确分期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全身MRI机能在一次检查中完成局部和远处分期。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准确的检查方案并前瞻性的评价其诊断准确性。方法:连续65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MRI检查(1.5T)。使用双侧乳腺成像技术(横轴面:动态增强扫描GRE T1WI;TSE T2WI;扫描时间10min)无需重新定位、一站  相似文献   

11.
87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87例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7例肺癌患者的全身骨显像表现。结果:肺癌骨转移率为63.2%,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肋骨,其次为脊椎骨、盆骨、四肢骨、肩胛骨、颅骨和胸锁骨。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腺癌和鳞癌较其它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结论:肺癌骨转移比较常见,所以肺癌患者应常规作全身核素骨扫描,以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骨显像结果,揭示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性别差异性,提高人群尤其是男性对本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男性乳腺癌患者77例核素全身骨显像资料,阳性或可疑阳性者进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检查。计算发生骨转移的例数及检出率,与同期进行骨显像的17566例女性确诊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7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患者的0.44%,其中检出骨转移患者20例,占男性患者25.97%(20/77),1756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患者的99.56%,检出骨转移患者2385例,占女性患者13.58%(2385/17566);男性和女性患者骨转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01 P0.05)。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更易发生骨转移,因此,男性一旦发现胸部肿块,更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3.
1971年Subramanian 开始用Tc 标记磷酸化合物进行骨扫描。近年来由于核医学设备的进步和Tc 标记制剂的改进,已能获得解像力良好的全身骨影像。本检查法特别适用于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骨转移。事实证明,本法较X 线检查或生化学检查均敏锐。作者搜集了1年来进行骨扫描的731件标本,进行诊断有效性的分析。考虑到骨转移很少能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即使尸解也不可能解洳全身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骨扫描对比,初步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探测骨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 对42名正常志愿者及38例可疑合并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MR DWI及SPECT骨扫描,并将骨骼系统分为8个区域,分别记录每例患者各区域全身MR DWI和SPECT骨扫描分别显示的病灶数目及各区域阳性病例数,进行每一患者及每一区域的全身MR DWI及骨扫描的对照分析.结果 全身MR DWI阳性病例30例,受累区域69处,共探测出病灶数169处;骨扫描阳性病例29例,受累区域68处,共探测出病灶数156处;全身MR DWI阳性而SPECT骨扫描阴性者2例,SPECT骨扫描阳性而全身MR DWI阴性者1例;SPECT骨扫描阴性而全身MR DWI阳性区域8例,其中,脊柱3例、骨盆2例、股骨3例;骨扫描阳性而全身MRDWI阴性区域7例,其中颅骨4例、肩胛骨2例、胸锁骨1例.结论 全身MR DWI与SPECT骨扫描对检测骨转移病灶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两者可互相补充;全身MR DWI还可检测各脏器及淋巴结病灶,适用于肿瘤患者随访.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各序列在骨挫伤及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序列在骨挫伤及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5例骨挫伤及骨转移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前经CR或CT扫描。使用GESigna Contour 0.5T超导型扫描机,脊柱扫描使用脊柱线圈,膝关节扫描使用膝关节线圈,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各序列。结果:所有45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骨转移并骨损伤10例,膝关节骨挫伤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22例,骨转移并伴有相邻椎体脊髓水肿13例。结论:对于骨挫伤及骨转移脂肪抑制序列T2WI检查好于TSET2WI及FL2DT2WI,与SET1WI相结合能够更敏感的发现骨挫伤及骨转移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CT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估转移性乳腺癌(MBC)骨转移的系统抗癌治疗(SACT)反应方面存在局限性。目的评估全身MRI能否早于CT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当全身骨显像提示显像剂在骨骼中异常浓聚时,加拍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回顾性观察分析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中,只拍摄全身骨显像未发生骨转移患者18例(30.0%),平均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2~4 mSv;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均拍摄患者42例(70.0%),平均每位患者所接受的总辐射剂量约为8~14 mSV,其中多发骨转移患者35例(58.3%),单发骨转移患者7例(11.7%)。结论 合理应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能够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n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测定联合全身骨显像(WBS)对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A15-3、CEA检测和WB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5-3和CEA水平显着增高,与无骨转移的乳腺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A15.3:t=91.8342;CEA:t=77.6323,P<0.01)。CA15-3、CEA及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74%、88.89%,较单独检测某项指标诊断效率均有提高。结论 血清CA15-3、CEA及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率,特别是全身骨显像结果模棱两可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n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测定联合全身骨显像(WBS)对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A15-3、CEA检测和WB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5-3和CEA水平显著增高,与无骨转移的乳腺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A15.3:t=91.8342;CEA:t=77.6323,P<0.01).CA15-3、CEA及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74%、88.89%,较单独检测某项指标诊断效率均有提高.结论 血清CA15-3、CEA及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率,特别是全身骨显像结果模棱两可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MRI与核素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以选择最优的无创成像手段来明确前列腺癌的分期。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病人252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73±7.98)岁,分别获取并比较MRI和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54例病人诊断为骨转移(成骨性骨转移48例,混合性骨转移6例)。80%(41/54)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50 ng/mL,而92%(182/198)的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病人的PSA<50 ng/mL。MRI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分别为85.1%、100%、96.8%、100%、96.1%;全身骨扫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分别为92.5%、84.3%、86.1%、61.7%、97.6%。结论 MR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及PPV较高,骨扫描的敏感度较高。MRI与骨扫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利于前列腺癌的准确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