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18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7、10天血清TNF-α和IL-18的含量,观察TNF-α和IL-18血清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TNF-α和IL-18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TNF-α在伤后早期即明显升高,于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至第10天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18含量在伤后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在第10天达到高峰。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18含量较轻、中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18含量明显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α和IL-18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过程,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IL-10早期的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在入科第1、2、3、4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SP70、IL-6、IL-1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正常健康人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70、IL-6、IL-10含量在入科第1、2、3、4天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70、IL-10在入科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而IL-6的表达则在入科第2天达到高峰。其中生存和死亡组HSP70、IL-6、IL-10的含量在入科第2、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ODS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SP70、IL-6、IL-10参与了重症急性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IL-6的持续升高可作为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而早期的HSP7...  相似文献   

3.
李琳  蔡春雨  酒晓盈 《全科护理》2020,18(12):1482-1484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的常规方案,试验组伤后12 h内逐步实施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胃液pH值、大便隐血阳性率、溃疡发生率、胃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皮质醇水平。[结果]入院第4天、第7天观察组胃液pH值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4天及第7天观察组胃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较对照组高(P<0.05);入院第7天观察组FT3、FT4以及TSH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入院第7天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隐血阳性率、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12 h,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肠内营养,可显著缓解病人应激反应程度,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治疗第1天、治疗第5天颅内压、血糖、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羟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1、5天颅内压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第1、5天颅内压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5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第1、5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GFAP、UCH-L1水平第1天、第5天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GFAP、UCH-L1水平第1、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中残、重残及植物状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小卫  傅诚章  刘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98-300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及APACHEⅡ≥10分)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入院第1、3、7天血管内皮素(ET)、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D-D)及入院第1、3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取同期健康人群20例作对照组。结果:ET、GMP-140、D-D在入院第1天明显升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第3 天仍高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GMP-140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 ET及D-D仍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TT在入院第1天明显延长,APTT、TT3d后虽有所缩短,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PT在入院第3天恢复正常。ET、GMP-140、D-D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APTT、 PT、TT与GC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发生凝血纤溶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护理学研究     
030185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余莉…刀护理研究一2002,16(3)一134一136 将98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人院时即刻使用机械通气;B组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才使用机械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呼吸指标变化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B组有48例(82.8%)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使用呼吸机,A组出现呼吸功能衰竭6例,两组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按颅脑损伤((X〕S)预后判断,A组预后优于B组(尸<0.05)。提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第7天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过程中肺部感染、腹泻、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8,P<0.01),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第30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L-6及TNF-α的影响,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脑外伤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高压氧及依达拉奉治疗28 d。于伤后第1、4、14天检测各组血IL-6及TNF-α水平;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治疗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第4、14天,治疗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各24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水平以及预后的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分析脂多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炎症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脑科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TBI患者86例,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3组:轻度组33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9例;并且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IL-6、IL-1β,GREISS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 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TNF-α浓度均有升高,其中第3天为最高,第5、7天已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6浓度均升高,其中第5天为最高,第7天已开始降低,仍高于对照组;TBI严重分级与血清IL-6浓度(r=0.925,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1β浓度均升高,第1、3、5天缓慢增加,第7天增加更加显著,重度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TBI严重分级与血清IL-1β浓度(r=1.267,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有升高,其中第3天为升高较明显,第5、7天已逐渐降低,仍高于对照组;TBI严重分级与血清一氧化氮浓度(r=0.847,P<0.05)。 结论 脂多糖在TBI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血清中TNF-α、IL-6、IL-1β、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TBI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就说明脑组织损伤严重,预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08-03-2011-03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lasgow评分(GCS)分为GCS6-8分组和GCS3-5分组,按EF分为EF≥50%组、EF<50%组,按血清cTnI水平分cTnI<0.04,cTnI>0.5组和0.04≤cTnI≤0.5组,按预后分生存组和死亡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血取血清检测cTnI和NT-proBNP的水平;床边彩色超声测量EF,分析患者NT-proBNP与GCS、cTnI、左室EF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NT-proBNP升高,与对照组比,GCS6-8分组和GCS3-5分组NT-proBNP均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较生存组升高明显(P<0.05),与cTnI<0.04比较,cTnI>0.5组和0.04相似文献   

12.
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探讨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6含量。患者分为两组,A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8分;B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0例,GCS≤〈8分。结果IL-6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浓度,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脑脊液中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损伤程度重者IL-6含量明显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病情和炎症反应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脊液中IL-6在伤后明显高于血清中IL-6值。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存在1L-6的过量表达,且脑脊液表达较明显。IL-6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2例,根据入院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分为未感染组44例和感染组38例;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感染第1、3、5天患者的IL-1β、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值并对比。记录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其与IL-1β、PCT值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及未感染组CRP、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IL-1β及PCT值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未感染组患者的IL-1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在第1、3、5天的PCT值及IL-1β值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入院后IL-1β与PCT值均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IL-1β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感染组患者经抗生素联合治疗,病情好转33例,病情恶化5例;病情好转患者治疗前PCT与IL-1β值均显著低于病情恶化患者(P0.05)。结论:IL-1β与PCT联合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可能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异性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变化,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全面的参考。方法选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15分、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1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测量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值。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值均明显升高,之后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预后不良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预后不良的患者血糖变异性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血糖变异性存在相关性(r=0.457,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对预后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液(安素),并做好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各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合理的营养设计和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7、10天血清TNF-α和IL-18的含量,观察TNF-α和IL-18血清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TNF-α和IL-18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TNF-α在伤后早期即明显升高,于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至第10天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18含量在伤后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在第10天达到高峰。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18含量较轻、中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18含量明显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α和IL-18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过程.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防治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予PEEP4~6cmH2O;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情况、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胸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NPE发生率与2周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NPE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烧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3、7天与对照组血清ICAM-1、IL-10、TNF-α,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根据患者预后,将观察组又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CAM-1、IL-10、TNF-α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烧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高于对照组,且入院第3、7天血清ICAM-1、IL-10、TNF-α具有差异(P<0.05)。入院第3、7天,中度组血清ICAM-1、IL-10、TNF-α低于重度组,而重度组低于特重度组;中度组入院后血清ICAM-1、IL-10、TNF-α呈降低趋势,而重度组与特重度组呈增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CAM-1、I...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外复合营养加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浓度、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合并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65例发病12 h内入院的AP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MAP组)114例,重型胰腺炎(SAP组)51例;合并感染(感染组)34例,未合并感染(非感染组)131例。检测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SAP组患者各时点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IL-6水平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第3天及第7天均高于非感染组(P<0.01),CRP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能够在早期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且能够反映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助于早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合理预防感染,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