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方法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89例BCS患者进行介入放射学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术,经颈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静脉扩张和支架植处术,结果 按照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表现,在下腔静脉3种基本病变类型的基础上,依据肝静脉阻塞和回流状况  相似文献   

3.
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和评价Budd-Chiari(BCS)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结果。材料与方法:对23例各型BCS患者在B超及透视监视下采用闭塞部位穿刺,球囊扩张及支撑架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2例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腔静脉压差由2.4±1.1kPa降为0.7±0.2kPa,肝静脉压差的2.8±0.9kPa和为0.5±0.3kPa,经过6个月-4年随访,通畅率82%,复发病例经再次治疗均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治疗BCS的价值。方法86例BCS患者均由DSA确诊,根据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下腔静脉经皮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和溶栓术。结果56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中54例完全开通,1例因隔膜太坚硬未能扩开,1例胸段下腔静脉破裂出血。15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中14例获得良好开通,1例因闭塞段太长(约6 cm)开通未成功。6例下腔静脉内伴有新鲜血栓完全清除后获得开通;11例下腔静脉内伴有陈旧性附壁血栓10例获得开通。介入治疗BCS成功率95.8%(68/71,肝静脉型及混合型BCS除外),死亡率1.4%,复发率4.2%,未发生心包填塞、支架滑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绝大部分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对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500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0—200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500例,其中腔静脉阻塞型337例、肝静脉阻塞型77例、混合型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其中120例还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共58例(11.6%),死亡1例(0.2%)。术中并发症有误穿心包和心包填塞9例(1.8%),其中心包填塞3例(死亡1例);金属内支架脱落入右心房2例(0.4%);胸腔出血1例(0.2%);腹腔出血2例(0.4%)。术后并发症为急性再狭窄27例,其中单纯PTA后22例(5.8%,22/380),PTA 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5例(4.2%,5/120)。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3例(0.6%);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10例(2.0%);穿刺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8%)。结论 介入治疗BCS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穿通术、PTA、内支架(stent)置入及溶栓术治疗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4例,其中节段性狭窄14例,闭塞10例,大部分并有肝静脉不同程度阻塞,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应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行下腔静脉闭塞段穿通术,PTA和内支架置入;应用Rups-100开通阻塞的肝静脉。结果:24例下腔静脉均开通成功,同时开通11支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平均由术前的3.14kPa降至1.15kPa,肝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75kPa降至1.91kPa。平均随访13.5个月,2例发生轻度下腔静脉狭窄,但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在BCS介入治疗中,PTA应视为首选方法,但对治疗效果不好,尤其是节段性病变应置入内支架,对合并肝静脉阻塞和血栓的要做相应的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术后抗凝治疗是维持开通血管长期通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综合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近10年来国内文献报告,Budd-Chiari综合征在我国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区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高达10/10万。超声、CT、MRI和血管造造影的综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尾状叶增大,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结构消失,下腔静脉钙化,肝脏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等已经成为Budd-Chiari综合征特有的的影像学表现和征象。尽管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但是,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在我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植入能够使阻塞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再通,多种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禁忌证逐渐缩小,采用多途径穿刺可以明显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6%,介入治疗术中病死率低于1/425,再狭窄发生率为20%。介入治疗已经成为Budd-Chiari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介入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35~63岁.20例患者均伴有颜面、上肢水肿等临床表现.全部患者使用支架置入,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入端血管内压力.4例患者随后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2例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支架置入术.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支架置入术后梗阻流入端静脉压力由(35.48±7.65) cmH2O降至(7.53±2.30) cmH2O,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术后行125I粒子植入术或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复查提示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结论 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SVCS的方法,介入治疗能够参与原发病灶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Z形自膨式金属支架(Z-SEMS)在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接受Z-SEMS支架治疗的41例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CS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术后累计1、2、2~5、5~10年随访数据.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BA)和Z-SEMS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下腔静脉高压症状明显改善,显效35例(85.4%),有效6例(14.6%),总有效率100%.4例患者(9.8%)出现支架移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1~125个月,平均(64.12±41.48)个月,1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状,作经颈内静脉途径门腔分流术后缓解,4例新发肝细胞癌,5例死亡.4例(9.8%)支架再阻塞,再次PTBA术恢复通畅.累计1、2、2~5、5~10年下腔静脉一次通畅率分别为95.1%(39/41)、94.1%(32/34)、90.3%(28/31)、83.3%(20/24),二次通畅率分别为100% (41/41)、100%(34/34)、100% (31/31)、100%(24/24).结论 Z-SEMS支架治疗节段性下腔静脉BCS安全有效,再阻塞率低,中长期疗效满意.术后应注意随访支架及新发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完全闭塞型及合并肝静脉病变的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和支架移位的防治。方法:12例Budd-Chiair综合征,膜性狭窄7例,节段性病变5例,术前下腔静脉内径平均0.56mm,平均静脉压3.20±0.46kPa。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置入了血管内支架。结果: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治疗后下腔静脉直径平均达19.80mm,平均静脉压1.50±0.40kPa。经2-23个月(平均11.5个月)的随访,除1例因支架移位引起再狭窄外,其余下腔静脉血流均通畅,未出现再狭窄。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近期及中期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前MRI检查的价值。方法:有MRI资料的Budd-Chiari综合征病例14例(其中12例行介入诊疗),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副肝静脉和侧支循环的表现,结合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讨论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I正确地诊断了下腔静脉膜性和节段性病变,但未能进一步区分重度膜性狭窄和闭塞。MRI较好地判断了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通畅情况。MRI对肝内、外侧支血管的显示较为全面。结论:术前MRI能正确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其与血管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BCS患者先后行MRI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支下腔静脉中,MRI及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10支有阻塞,并能判断其阻塞类型(节段性阻塞7例,膜性阻塞3例);36支肝静脉中,MRI清楚显示18例肝静脉阻塞(肝右静脉8支,肝中静脉5支,肝左静脉5支),18支通畅(肝右静脉4支,肝中静脉7支,肝左静脉7支),而血管造影见31支肝静脉未显影(肝右静脉7支,肝中静脉12支,肝左静脉12支),5支显影(肝右静脉5支)。根据检查结果的BCS分型,MRI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4例,单纯肝静脉阻塞2例,并有两者阻塞者6例;而血管造影因肝静脉分支多不能显影,难以作出分型诊断。结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梗阻的定位、定性较血管造影有明显优势,应作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超声影像诊断对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和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布-加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段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其内血流紊乱,血流方向异常,肝内见侧支静脉形成,超声对肝静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10,对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6/18,二者与静脉造影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累及血管部位,将布-加综合征分为下腔静脉阻塞型、肝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三种.结论超声影像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很高,根据病变部位进行超声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更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钝性开通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96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下腔静脉开通率100%,未出现心脏压塞、下腔静脉破裂、胸腔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钝性破膜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布加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多病因疾病,临床表现可无症状、慢性或暴发性,其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逐步治疗策略。近年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依靠其安全、微创等优势,已成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式,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价值。文章主要围绕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赵大兵  何志兵  曹平  赵雄文  杨勤  李晖  徐峰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01-1303
目的:探讨节段性狭窄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价值及方法.方法:搜集26例BCS病例资料,其中9例为下腔静脉(IVC)节段性狭窄,17例为IVC节段性闭塞.对单纯IVC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对IVC节段性闭塞患者先使用导丝硬头钝性开通或TIPS穿刺针锐性开通,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如多次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阻塞类型和病程对PTA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腔静脉阻塞类型和病程对PTA 治疗的影响目的 评价单纯PTA 对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长期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1993~1997 年间,16 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实施下腔静脉血管成形术。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调查,常规临床体验,超声及下腔静脉造影,造影结果按Sugiura 法分类。术后随访分为A 组( 症状复发组) 和B组(症状未复发组) 。结果 16 例患者中,A 组7 例,B 组9 例,术前平均病程分别为(7 .71 ±3.04) 年(4 ~12 年) 和(2.33 ±1 .5) 年(1 ~5 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肝脾大,双下肢及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腔静脉造影Surgiura 分类:A组:Ⅰa、Ⅰb 、Ⅲ型各1 例,Ⅱ型4 例( 肝静脉开放2 例,闭塞5 例)。B组:Ⅰa、Ⅲ型各3 例,Ⅰb 型2 例,未能归类1 例(肝静脉开放6 例,闭塞3 例) 。16 例PTA 均获成功,除1 例术后发生右髂股静脉血形成并发轻度的肺栓塞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A 组症状复发平均时间(22 .57 ±12 .85)个月。B组无症状复发平均时间(41.55 ±6.2)1 个月。结论:PTA 对病程短,至少有1支肝静脉开放的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有较好的长期  相似文献   

18.
178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性治疗的价值。方法:178例布-加氏综合征均经B超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诊。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了经股静脉或股静脉-颈静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和血管内支架(EMS)植入术。对完全闭塞病例,实施了三种破膜或闭塞段开通术。结果:66例不完全性狭窄的病例经股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为100%(66/66),其中单纯PTA36例,PTA 内支架植入术30例。112例完全闭塞病例,闭塞段或膜开通成功率为98.21%(110/112),其中经股静脉顺行开通110例,经颈静脉贯穿法开通2例,单纯PTA51例;PTA 内支架植入术59例。治疗后下腔静脉压下降明显,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值为14.7cm水柱,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组平均值为16cm水柱。术后随访3年再狭窄率为5%(9/176)。其中1例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通用介入器械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5F单弯导管、血管鞘、超滑导丝等简易器械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38例共71条阻塞的输卵管。结果:阻塞的输卵管71条中,再通67条,再通率94.36%(67/71)。29例1次治疗后再通,9例2-3次治疗后再通。全部病例随访2年,24例妊娠,总妊娠率63.15%(24/38)。结论:通用介入器械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将我国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经验推向国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余年来,我国在治疗布加综合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布加综合征的治疗已从主要由外科手术转为介入治疗,成功率达到96%。介入治疗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一成绩应在国际上属领先地位。但我们的论文只在国内发表而未能走向国际,我们的成绩没有被国际学术界承认,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今后应从语言关、随防和科研方面加强努力,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把我国学者这方面成绩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