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战靖红  文明顺 《心脏杂志》2008,20(5):F0003-F0003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各阶段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们对氟伐他汀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俞淑文  吕以杰 《山东医药》2004,44(19):33-34
1999~2001年,我们研究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探讨调脂干预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收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大剂量(40 mg)与小剂量(2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TG)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与三酰甘油(T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与T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呕吐、过敏及疼痛不良反应患者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9例)(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明显,既改善了患者的TC与TG水平,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增加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下降,血脂水平TC、TG、LDL-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5.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旨在预测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性,并对血hs-CRP持续增高者采用氟伐他汀行干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CRP及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 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 ACS 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及阿托伐他汀组(n=3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斯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 CRP、NO 及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TC、TG、LDL-C、H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 ACS 患者 CRP 升高,NO 降低,TC、TG、LDL-C 升高,经治疗后 CRP 均有下降,NO 均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01),且其 CRP、NO 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无明显相关性;ACS 患者治疗后 TC、TG、LDL-C 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 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 ACS 通过降低 CRP 水平,提高 NO 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徐惠  崔飞飞 《山东医药》2013,(48):38-40
目的 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伴发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 将142例高脂血症伴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10mg,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TG、TC、LDL-C、HDL-C、hs-CRP、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B)、ALT、BUN、Cr、肌酸磷酸激酶(CK)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hs-CRP、Apo A1、Apo B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ALT、BUN、Cr、CK升高幅度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降脂、抗炎效果优于辛伐他汀,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12h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术前2h加服40mg阿托伐他汀,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需择期PCI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仅给予CHD基础药物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20mg。测定PCI术后18h测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随访术后30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K-MB和TnI分别为(2.21±0.77)ng/ml比(12.30±7.89)ng/ml(P<0.01),和(0.196±0.112)ng/ml比(1.359±0.142)ng/ml,(P<0.01);且术后30d,阿托伐他汀强化组(3.08%)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9.09%)比,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加服40mg,能显著降低PCI围术期M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及其抗炎机制。方法 选择 2 0 0 0 - 0 2~ 2 0 0 3- 0 6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 14 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 4 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3、6、9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Scr)和反应蛋白 (CRP)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UAER和Scr下降比对照组明显 (P <0 0 5 ,P <0 0 1) ,起效更快 (早 3个月 ) ;治疗组CRP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而对照组CRP下降不明显 (P >0 0 5 )。而且 ,对两组中血脂正常的DN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结论 氟伐他汀因降低CRP的抗炎效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 ,该作用不依赖氟伐他汀的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LVF)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老年CHD患者9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9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采用心脏彩超对入选对象的LVF及EDD进行检测。A组采取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连续服用4 w。治疗3 d、1 w、2 w、3 w和4 w时复查以上项目。比较三组治疗前LVF和EDD及A组和B组治疗不同时间的LVF和EDD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LVF和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B组治疗前的LVF和EDD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3、4 w后A组ED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均较B组降低;A组治疗2 w、3 w、4 w后EDD、NEDD、LVEF和LVPFR均较治疗前提高,B组治疗1w、2 w、3 w、4 w后EDD、NEDD、LVEF和LVPFR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HD患者EDD、NEDD和LVEF均呈正相关(r=0.754,0.772,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存在EDD、NEDD、LVEF和LVPFR等LVF和EDD指标的降低且瑞舒伐他汀可改善患者的LVF和EDD,而老年CHD患者EDD、NEDD和LVEF均呈正相关,患者EDD的改变可能预测其LVF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意义。方法以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30例经检查确认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冠心病组血浆NO含量均值为30.538±7.444mol/L,对照组为37.200±8.863mol/L,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 79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分为两组 ,对其治疗前后血清 NO及 NOS含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论是否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均可升高其血清 NO及 NOS水平。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脂治疗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但其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不受患者是否存在高脂血症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 ,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的ApoB和hs-CRP水平,并且与42名健康者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血ApoB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ApoB、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浓度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832),ApoB浓度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697) P<0.05).结论 ApoB和hs-CRP同冠心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基因型在两种类型炎症中的差异探讨其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4组受试者共410人血清高敏CRP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其CRP1059G/C基因型。结果3组人群CRP比较:炎症组CRP水平:感染性炎症组13.15±7.21;自身免疫性炎症组26.93±22.44,冠心病组7.75±6.69,两类炎症与冠心病组CRP水平作方差分析及q检验,显示自身免疫性炎症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更密切(P<0.01)。4组人群CRP1059G/C基因型表现为GG、GC、CC三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CRP水平比较:GG型高于GC、CC型(P<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RP基因型关系:GG型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P<0.01)。结论无论是炎症反应强度还是持续时间,自身免疫性炎症都较感染性炎症对机体血管系统损害更大,在冠心病发病中可能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基因型间CRP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G基因型CRP水平高于GC、CC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RP基因型相关。冠心病发病可能受CRP基因型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瘦素含量与一氧化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Lep)和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分别测量血压(BP),检测血清Lep、NO、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含量[(14.67±6.0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含量[(49.84±8.97)μmol/L]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和NO呈负相关("=-0.43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而血清NO含量低于正常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和NO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7例冠心病患者及7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比较77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另外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结论CRP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管腔再狭窄,因此PCI术后应加强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甲、乙、丙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甲组用药剂量为50 mg/d,乙组用药剂量为150 mg/d,丙组用药剂量为300 mg/d,用药时长为1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各组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4.75±0.18)mg/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82±1.09)mg/L。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甲、乙、丙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甲、乙两组治疗后水平(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大剂量(300 mg/d)阿司匹林能够能够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AIMS: C-reactive 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wever, whether C-reactive protein is a marker of sever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actually is involved in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unknown.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haplotypes, repres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variation of the C-reactive protein gen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Rotterdam Study i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ong men and women aged 55 years and older. C-reactive protein wa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 multivariable adjusted hazard ratio of 1.9 (95% CI 1.5-2.4) for the highest vs. the lowest quartile. Four C-reactive protein haplotypes were present with overall frequencies of 32.8, 31.7, 29.5, and 5.9%.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C-reactive protein haplotypes. C-reactive protein haplotyp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 Steady-state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level is influenced by C-reactive protein gene haplotypes. Althoug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has lately been found to be a consistent and relatively strong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r study does not support that the common variation in the C-reactive protein gene has a large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致CHD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CHD患者 (10 5例 )及对照组 (32例 )血中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及血脂各参数。结果 CHD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9 5 %比 9 4 % ,P <0 0 1) ,CHD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 2 9± 5 14 ) μmol L比 (10 6 6± 2 78) μmol L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CY对CHD的相对危险度 (RR)为 1 397(95 %可信区间 :1 137~ 1 6 4 5 ,P <0 0 1) ,表明HCY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与年龄、甘油三酯有关 (P <0 0 5 )。HCY与ET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NO、NOS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H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之间以及冠心病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CRP水平的关系。结果: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依次增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CRP水平也依次增高(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