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体肠道存在着大量细菌,形成了肠道正常菌群.在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维持肠道功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当因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便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即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治疗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非常广泛,从轻度腹泻到重度伪膜性肠炎,往往会加重原发病,使病死率增加,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保护人体的健康。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造成菌群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调节脂质代谢、改变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的改变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长发育与肠道菌群密不可分,生命早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重要时期,与成年后的代谢、免疫、消化等机体功能密切相关。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正常新生儿在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由生产方式、喂养办法不同及早期抗生素应用等原因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所致。另外,低出生体质量儿儿童期肥胖的发生比例增加。这是因为早期抗生素应用引起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对消化、免疫、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儿童期肥胖的发生。因此,研究早期抗生素应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抗生素滥用,对疾病的治疗和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还能为补充益生菌的数量和种类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从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称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不算夸张。然而,抗菌药在使用不当时,会产生耐药性,引起“二重感染”,有的还相当严重。原来,在正常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物的群体,称之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检测菌群失调症的两种简便快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即所谓的正常菌群。由于经常受到抗生素、激素、同位素、细胞毒药物、放射性治疗、免疫抑制剂及其他现代医疗措施的影响,干扰了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患出现腹泻、维生素B族缺乏症、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疾病。临床实验室检测菌群失调症,往往需要检测粪便中厌氧菌和需氧菌的种类和数量,并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中脂肪的含量,以及有关结合的与游离的胆盐含量。但这些方法比较复杂,不是一般基层医院检验科均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验分析抗生素治疗与菌群肠道异常定植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菌群分析和药敏试验对菌群肠道异常定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肠道需氧优势革兰氏阳性杆菌耐药为主;结论:无指征滥用抗生素可破坏细菌正常菌群,导致菌群肠道异常定植。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便弄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抗生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给予中草药水煎剂,检测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小鼠肠道菌群数明显增加。结论:中草药水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君子汤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在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四君子汤提供理依据。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抗生素造型组、中药预防组。预防组先给予四君子汤,3d后在给予四君子汤的同时,与抗生素造型共同给予盐酸林可霉素。3d后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预防组小鼠肠道菌群受抗生素影响小,与抗生素造型组比较差异显(P<0.001>)。结论:四君子汤对抗生素造成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清热解毒中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的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灌胃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比较,评价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结果灌胃14d后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出现菌群失调,其肠道益生菌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无菌群失调现象,其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抗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条件致病菌肠球菌显著减少。结论黄连解毒汤在高剂量长期应用时有类似滥用抗生素的破坏作用,在低剂量使用时或许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伪膜性结肠炎(PMC)是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或化疗药物而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艰难梭菌(Cd)。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作用于肠道细菌的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和各种头孢菌素都可杀灭或抑制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失去或减弱了对艰难梭菌的提起拮抗作用,导致菌群失调并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肠道微生态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的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影响肝纤维化过程的发展.同样,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肠道菌群参与...  相似文献   

12.
腹泻患者120例肠道微生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增加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方法: 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120例腹泻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并回顾性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98例出现菌群失调,与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76例,真菌感染率为10%。引起菌群失调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结论: 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对于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观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常用的抗生素的疗效以及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抗生素的使用不同而分组,以各项观察项目全部正常的时间作为肺炎病程终止时间,比较各观察组的治愈率并进行时间——效应分析。分析使用抗生素3天、7天时肠道菌群中细菌的含量,以了解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影响情况。结果 ①青霉素组、头孢组、联合用药组的治愈率以及时间-效应分析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②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有影响,其影响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③三个观察组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联合使用组最为明显、头孢菌素组次之、青霉素组最小。  相似文献   

14.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肠道中存在着数以十万亿计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有益的生理性细菌占95%以上,有害的细菌仅占极少数,如果破坏这种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就会出现疾病。微生态疗法就是补充各种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人体天然屏障以拮抗或抗御外界病源的侵犯,促进病人痊愈。现将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变化与微生态疗法介绍如下。 1 肠道正常曹群与生理作用 现巳发现正常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群及少量的需氧菌群,共同组成了一个正常菌群。经研究表明,机体与正常菌群是互相依赖,共同生长,保持着机体的微生态平衡。人体为正常菌群提供营养,为其定檀提供有利条件,而正常菌群特别是居于优势的厌氧茁则对维护机体健康承担着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肠道的菌群变化。方法 入院后做便厌氧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肺结核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微生态平衡失调。初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初始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提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调整肠道内的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结核病变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肠道的菌群变化。方法 入院后做便厌氧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肺结核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微生态平衡失调。初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初始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提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调整肠道内的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结核病变吸收。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四大菌库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消化道菌群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一旦其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势必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和其他部位微生态环境紊乱[1] 。腹部手术直接影响消化道的解剖、生理 ,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程度甚于其他部位手术 ,本文就腹部手术后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1 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构成及其紊乱的危害正常菌群是由高密度的原籍菌群、部分低密度的外籍菌群及环境菌群构成。原籍菌群由低免疫原性或无免疫原性的专性厌氧菌构成 ,而外籍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正常时保持平衡状态,构成肠道屏障,彼此制约消长。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肠道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患病,引起人体内菌群失调及肠道出现功能紊乱和腹泻等症状。在这些正常菌群中,因条件改变能够使人致病的细菌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由于临床上大剂量、多疗程、新的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制剂的应用,使正常菌群被破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病的发生率上升。近年来,我们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性肠炎患者16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3例中,男87例,女,76…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的生命科学分支,在保健医学、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由于临床上一些治疗手段的应用,如大量新的高效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放疗等,使人体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和失衡,从而导致临床疾病的发生。为了使微生物菌群重新获得平衡,治疗或治愈疾病,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1肠道微生态1.1肠道微生态平衡正常成年人肠道的正常菌群主要有:双歧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真杆菌、乳酸杆菌、梭菌、韦荣球菌、芽生球菌等…  相似文献   

20.
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栖息着许多细菌,这些细菌称做肠内菌或肠道细菌。肠道内细菌的数目,超过了人体细胞的总数,其总量近1000g左右。人或动物出生3~4小时后,这些细菌就开始定居在肠道内,并不断地增殖、更新和排泄。健康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合成人体必需维生素B族、K族等,参与胆固醉代谢,抵御外界致病菌的侵入,并在肠道中保持微生态平衡,这一平衡又可受自身、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因素、抗生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平衡,即失调。近年来临床观察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抗生素的使用。肠道正常菌群是由高密度的以专性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