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肾损伤大鼠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后是否可直接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表达。 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建立3/4肾切除模型,分组如下(均n=10):正常蛋白饮食组(NPD,18%酪蛋白)、低蛋白饮食组(LPD,6.5%酪蛋白)和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组(LK,5.4%酪蛋白+1% α酮酸)。另取10只大鼠行假手术后给予正常蛋白饮食作为对照组(sham)。12周后麻醉处死大鼠,收集各组动物血清。取10%浓度的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48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连蛋白(FN)的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FN及TGF-β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结果 (1)动物实验: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切除各组大鼠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 < 0.05)。血肌酐水平在肾切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PD组血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PD组(均P < 0.05),而LK组更低(均P < 0.05)。(2)细胞实验:NPD血清干预组细胞分泌AngⅡ水平[(12.70±0.12) mg/g蛋白比(8.04±0.62) mg/g蛋白]及AT1R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时伴有FN[(39.84±0.06) g/g蛋白比(20.58±0.46) g/g蛋白]及TGF-β1[(83.85 ± 3.58) mg/g蛋白比(10.12±0.56)mg/g]基因转录和分泌水平的上升(均P < 0.05);LPD及LK血清干预组可显著抑制上述改变(均P < 0.05)。应用RAS阻断剂氯沙坦可显著降低NPD组中FN及TGF-β1的合成与分泌,对LPD组中二者的表达也有进一步的抑制作用(均P < 0.05),但对LK组无明显影响。 结论 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可维持肾切除大鼠营养平衡,直接抑制系膜细胞RAS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对肾大部切除大鼠残肾组织硬化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 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肾大部切除的肾衰竭模型,1周后根据不同喂养分组如下:正常蛋白组(NPD组)予18%酪蛋白,低蛋白组(LPD组)予6%酪蛋白,低蛋白+α酮酸组(LK组)予5%酪蛋白+1%α酮酸,每组10只大鼠。另取10只雄性SD大鼠行假手术后予正常蛋白(18%酪蛋白)饲料作对照。12周后麻醉处死大鼠,常规检测生化指标和24 h尿蛋白定量。糖原染色法观察残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肾素(renin)和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renin和AT1R的基因表达。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皮质匀浆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 结果 术后12周大鼠的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肾衰竭模型大鼠的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 < 0.05),但3组间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LK组的尿蛋白水平较NPD组和LPD组显著降低(均P <0.05)。肾衰竭模型大鼠的肾小球硬化评分、ECM/肾小球面积之比和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K组和LPD组均显著低于NPD组(均P < 0.05)。肾皮质肾素、AngⅡ和AT1R的表达在LK组中均较NPD组显著降低(均P < 0.05)。 结论 在肾大部切除肾衰竭大鼠中,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能在保证营养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减轻残肾组织的硬化,减少尿蛋白量,此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肾脏局部RA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蛋白加α酮酸饮食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后行5/6肾切除,术后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蛋白加酮酸组(4%酪蛋白+2%α酮酸)、低蛋白组(6%酪蛋白)和高蛋白组(20%酪蛋白),同时设10只SD雄性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20%酪蛋白)。检测术前及术后第4、8、12周各组尿蛋白、血白蛋白、Ser、BUN等指标。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及RANTES的表达情况。结果(1)术后4周起,3个切除组Scr、BUN及尿蛋白均持续升高,其中以高蛋白组最显著(P<0.01),而低蛋白加酮酸组升高最为缓慢;第12周时,低蛋白加酮酸组显著低于其余2组[Scr为(125.44±5.50)比(172.00±9.54)、(135.22±5.78)μmol/L;尿蛋白量(24h)为(28.36±3.69)比(92.32±34.06)、(46.62±6.19)mg,P<0.01。(2)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相比,低蛋白加酮酸组肾组织损害明显减轻,肾小球病理积分为0.38±0.13比0.84±0.28、0.49±0.11,P<0.01。(3)低蛋白加酮酸组肾小管间质内MCP-1、RANTES的表达比高蛋白组及低蛋白组显著减少,同时ED-1的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肾小管间质ED-1阳性细胞为(3.59±0.78)个比(13.33±1.20)、(6.50±0.99)个,P<0.05。结论低蛋白加酮酸饮食可改善5/6肾切除大鼠的血脂及肾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减轻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的病变程度,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从而延缓大鼠慢性肾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蝉花茵丝对TGF—βl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d—SMA、FN、LN、ColⅢ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和免疫组化、RT—PCR检测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TGF-β1,对照组、冬虫夏草组、蝉花高剂量组、蝉花中剂量组和蝉花低荆量组的a—SMA、FiN、LN、ColⅢ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a—SMA、FN、LN、colⅢ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蝉花大、中、小剂量组均能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对α-SMA、LN、FN、ColⅢ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TGF—β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并且大剂量的蝉花茵丝组优于虫草菌丝组(P〈0.05);不同剂量的蝉花茵丝组存在量效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表明蝉花茵丝通过下调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仪一SMA、LN、FN、ColIⅢ蛋白及mRNA的异常表达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芡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GLUT1及TGF—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mg/kg)制作DN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芡实小剂量组(EL,1.5g·kg-1^·d-1^)、中剂量组(EM,3.0g·kg-1^·d-1^)、大剂量组(EH,6.0g·kg-1^·d-1^)及氯沙坦钾组(LP,30mg·kg-1^·d-1^),均采用灌胃给药,N组和DN组给予等量蒸馏水。12周后检测大鼠生化指标;HE、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测定GLUT1和TGF-β1在肾组织表达情况。结果:实验12周末,与正常组比较,DN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多,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GLUT1、TGF—β1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DN组比较,EM、EH组大鼠病理改变减轻,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肾组织GLUT1、TGF—β1表达下调(P〈0.05)。EM、EH组及LP组降尿蛋白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芡实可能通过下调GLUT1及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对马兜铃酸肾病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关木通制备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冬虫夏草(1g/d)干预8周,设对照组,于实验第1、4、8周末收集各组大鼠血、尿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尿素氮(尿素酶法)、血肌酐(苦味酸法)、尿NAG(比色法)、24h尿蛋白定量和β2-微球蛋白(放免法)、体重,尿渗量(冰点渗量计法)以及光镜HE、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肾组织中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角蛋白(Kera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BUN、Scr、尿NAG、β2-MG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治疗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与同期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Ⅲ型胶原、α—SMA和TGF-β1表达增强,角蛋白表达减弱,体重及尿渗量进行性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重于治疗组。结论:冬虫夏草能在马兜铃酸肾病防治中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验方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胰岛β细胞毒剂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产生大鼠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发成糖尿病组、糖肾康治疗组、卡托普利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血、尿β2-MG水平,肾脏电镜超微结构及肾脏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糖肾康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重/体重比值(P<0.05);糖尿病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减少,血β2-MG水平降低,尿β2-MG含量减少,减轻/延缓电镜下肾脏超微结构损害,抑制鼠肾组织中TGF-β1表达。结论: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能否改善以轻度蛋白尿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以轻度蛋白尿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接受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低蛋白饮食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尿蛋白量下降、蛋白尿转阴率及中等量以上蛋白尿率。结果:(1)两组病例入选时基线资料可比性好(P&gt;0.05);(2)在现有条件下失访率不超过5%;(3)治疗组尿蛋白量显著减少[(0.45±0.23)g/24hvs.(0.91±0.35)g/24h,P〈0.05)];中等量蛋白尿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能改善以轻度蛋白尿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合并大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方法干预后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在低蛋白质饮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0.8 g·kg-1·d-1)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α酮酸和缬沙坦,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空腹采血测定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留取24 h尿测定白蛋白,并通过超声测定其肱动脉血管内径、基础血流、内皮依赖性血管内径变化(EDD)率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径变化率,通过99mTc-二已三胺乙酸ECT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S、HbA1c、HDL-C水平相似,hs-CRP、24 h尿白蛋白下降(P〈0.05),GFR、EDD升高(P〈0.05),检测指标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蛋白质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可改善合并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尿白蛋白漏出,效果与缬沙坦相似,并且复方α酮酸治疗无低血压、头昏及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大鼠愈创模型创面TGF—β1、TGF-β3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分另1造成正常创面模型和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生肌化瘀方组、化瘀方组和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分另4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生肌化瘀方及化瘀方组各时段(3d、7d、11d)TGF—β1及TGF-β3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P〈0.05)。化瘀方TGF-β1均低于生肌化瘀方组(P〈0.05),但TGF—β3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促进创面TGF—β1及TGF-β3分泌,有利于创面愈合,同时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单侧肾切除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单肾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组(C组)、缬沙坦组(D组)及缬沙坦与丹参联合给药组(E组),8周后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陆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尿液及肾组织中ET-1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中TGF-β1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hAlc、Ccr、UAE、β2-MG,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B组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明显高于各给药组(P〈0.05)。③各给药组均可降低血、尿中ET-1、TGF-β1和肾组织中ET-1水平及Ccr、UAE、β2-MG(P〈0.01),联合组优于单给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药治疗。并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ET-1、TGF-β1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早期DN患者尿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③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治疗组均改善显著,而对照组除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改善显著外,其余指标改善均不明显。结论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及斯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糖、糖基化终产物(AGE)及过氧化氢孵育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Western印迹法检测RMC的p38MAPK和TGF—β蛋白表达,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及斯伐他汀预处理对其影响。结果高糖、AGE及过氧化氢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增加RMC的磷酸化(P)p38MAPK和TGF—β的蛋白表达;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的蛋白表达(P〈0.05);斯伐他汀抑制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TGF—β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斯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而减少TGF—β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_2S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STZ(50 mg/kg×4 d)腹腔注射和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两组:STZ+GYY 4137组(H_2S组)给予20 mg/kg GYY 4137腹腔注射,STZ+生理盐水组(DK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另外取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情况、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给予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25 mmol/L)刺激并H_2S预孵,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KD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尿白蛋白减少;DKD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H_2S治疗后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改善;DKD组小鼠肾组织凋亡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H_2S产生酶胱硫醚β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肾脏表达,其中糖尿病小鼠仅胱硫醚β合成酶减少,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无改变。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cleaved-caspase-3增加,H_2S预孵降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改善细胞凋亡。结论 H_2S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清洁级6-7周龄雄性 Wister 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取40只,采用切除右肾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h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 DN 模型。模型成功后按照血糖高低排序,两头抽取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芪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芪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另取8只正常大鼠行右肾假切除术,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作为假手术组。成模2 d 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灌胃,分别于4周、8周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 C)、β2-微球蛋白(β2- MG)、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TP)、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mAlb/ Ucr)。8周后处死动物,肾组织行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变,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足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 -1)、纤维黏连蛋白(F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的表达。结果:在各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血 Scr、BUN、Cystatin - C、β2- MG,尿24 h TP、mAlb、UmAlb/ Ucr 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中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 ﹤0.05-0.01)。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HE 染色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轻 DN 大鼠肾组织及其血管病理损害。电镜观察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明显减轻 DN 大鼠肾组织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及系膜增生,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组化显示 VEGF、TIMP -1、FN、ColⅣ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17.
苯拉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苯拉普利(benazepril)减少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及保护肾脏机理。方法将实验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苯拉普利对照B组、糖尿病模型C组及苯拉普利治疗D组。检测各组第一、二、四周的平均动脉压(MAP),肾重/体重,血糖,尿β2-m、白蛋白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尿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皮素-1(ET-1)。结果第二周开始,C组的尿β2-m、白蛋白及肾重均比A组升高(P<0.01),而D组的尿β2-m及白蛋白比C组明显下降(P<0.01),肾重比C组减轻(P<0.05)。第二、四周的MAP,B组与A组比无差异;C组与A组比上升显著;D组比C组显著下降。结论苯拉普利能减少糖尿病鼠的尿白蛋白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化瘀解毒汤对TGF-β1及MMP1mRNA表达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ECM成分(Ⅰ、Ⅲ型胶原)、TGF-β1mRNA及MMP1mRNA表达,并作尿α1-MG检测以及相关肾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Ⅰ、Ⅲ型胶原、TGF-β1mRNA的面积比显增加(P<0.05),MMP1mRNA面积比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大鼠Ⅰ、Ⅲ型胶原、TGF-β1mRNA面积比较模型组减少(P<0.05),MMP1mRNA面积比较模型组增加(P<0.05);治疗组中以中药预防组鼠Ⅰ、Ⅲ型胶原、TGF-β1mRNA面积比最低、MMP1mRNA面积比最高(P<0.05)。经治疗后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有明显改善。结论:化瘀解毒汤通过下调TGF-β1mRNA表达、上调MMP1mRNA表达、以抑制肾间质ECM的增生和积聚,防止肾间质的纤维。此外还可减轻肾小管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治疗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Ta小鼠肾内硝化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KK/Ta小鼠随机分为(1)非治疗组;(2)早期治疗组:自6周龄起经口予坎地沙坦(4mg·kg-1·d-1)治疗;(3)晚期治疗组:自12周龄起予坎地沙坦治疗,正常对照组采用BALB/c小鼠。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脏中硝化氧化应激的标志物硝基酪氨酸,诱导型(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竞争性RT-PCR检测iNOS和eNOS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压和糖耐量等临床指标。结果:28周龄KK/Ta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肾脏iNOS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硝基酪氨酸的形成增加。坎地沙坦治疗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抑制肾脏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硝基酪氨酸的形成,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小鼠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坎地沙坦治疗通过下调糖尿病状态下肾脏iNOS的表达,抑制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形成,抑制硝化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其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及舒洛地特对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高血压组(D组)、舒洛地特治疗组(s组),每组各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醋酸脱氧皮质酮(IX)CA)+盐水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第8周测定尾动脉压、尿白蛋白。于第8周末处死动物,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MCP-1蛋白及mR—NA表达改变。结果第8周末D组尿白蛋白量及肾组织MCP-1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S组尿白蛋白量及肾组织MCP-1表达较D组降低(P〈0.05)。结论舒洛地特可通过降低。肾组织MCP-1表达,减轻糖尿病高血压大鼠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