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切除术中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失血.仅管入肝耐受血流阻断可以超过1小时,但由于肝脏对缺血很敏感,阻断入肝血流会导致肝缺血性损害.长时间肝血流阻断后,肝静脉血流在维持肝代谢功能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作者用猪做实验,研究长时间肝血流阻断中肝静脉逆行灌注在维持肝组织灌注,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受试动物分成两组,每组6只.一组仅阻断肝门,用泵将门静脉血流分流至颈外静脉.另一组除阻断肝门外,还同时阻断肝上、下下腔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经髂外静脉)血流经泵分流至颈外静脉.肝血流阻断时间均为60min.分流率前者为300~380ml/min,后一组为500~1200ml/min.实验结束后修补门静脉上干切口,结扎颈外、髂外静脉.结果表明,仅阻断肝门入肝血流的6只动物术后7天均仍存活.而全肝血流阻断组中仅有1只存活7天,3只24小时内死亡,两只分别于术后第2、4天死亡.均死于肝功能衰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血流量,全肝血流阻断动物肝血流量为5.3±0.5ml/min/100g组织,是阻断血管前的15.3%.再灌流后30分钟,肝血流量为18.7±5.2ml/min/100g组织.单纯阻断肝门组肝血流量是阻断入肝血流前的32.4%(11.3±3.2ml/min/100g).再灌流后30分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有多种测量肝血流的技术,各有其缺陷,常用的电磁血流计不能同时精确测量门静脉血流.本文介绍用适时超声容量血流计同时测定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结果.资料和方法:15例病人,平均年龄54.5岁(40~75岁),均在全麻下行腹部内脏癌肿手术.将超声血流探子植入肝动脉适当处,用适时超声容量血流计(T201型超声系统公司)测量血流.先取得基础血流量,暂时阻断门静脉,观察肝动脉血流的变化,继而阻断肝动脉,观察门静脉血流的变化.7例暂时阻断肝总动脉,了解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影响.结果:(1)肝动脉、门静脉和全肝血流量的基础值分别为267.3±21.2、746.4±41.3和1010.7±52.7ml/min;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则分别为4.9±  相似文献   

3.
Pringle法肝门阻断(即阻断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在肝叶切除术中已广为采用.但用Pringle法有时仍出血较多且存在肝脏缺血问题.为明确Pringle法引起的肝脏血流(LBF)变化以及肝脏血供的阻断是否足够完全,作者用激光Doppler流量仪测定了行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60例病人的LBF变化,另外,作者选用10只雌性杂种猪分为两组分别施以Pringle法及Pringle法加肝上肝下下腔静脉阻断(HVE)来阻断肝血流以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方法下肝脏的代谢情况.60例病人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9岁,26例伴肝硬化,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其中13例行套束法,其余行钳夹阻断,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0~75分钟.用Doppler探头随机置于肝表面,在阻断前及阻断即将结束前分别测定LBF,以至少三个位置稳定信号的均值为计算数据;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即P组5只(Pringle法)和H组5只(HVE法),肝脏血流阻断时间为1小时.记录LBF、肝组织ATP含量变化及再灌注后血清谷氨酸转氨酶(S-AST)水平.结果:运用Pringle法的60例病人测定结果为:LBF在阻断后保留了阻断前数值的20~25%,且与套束或钳夹法及肝硬化存在与否无关.实验动物中P组与H组LBF在肝血流阻断1小时后分别保留阻断前数值(约36.5ml/kg/min)的24.5±2.1%及10.8±2.4%,肝组织ATP浓度保留为阻断前(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门阻断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能量代谢改变.方法 大鼠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24):不作肝血流的阻断;肝血流阻断组(B组,n=24):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60 min后开放再灌注;门静脉转流下肝血流阻断组(C组,n=24):分别阻断肝左中叶及右叶肝蒂,保留尾叶血供作为门静脉血液回流通道,60 min后再灌注.每组各有8只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前、再灌注后1、6 h取材.血气分析研究肝门阻断期间门脉中pH值和电解质变化、ELISA检测脑钠素(BNP)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活性.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再灌注前pH值显著降低,K 升高幅超过1倍(P<0.01),再灌注后开始下降,Ca2 也进行性下降;同时再灌注后B组肺动脉压(PAP)显著升高,6 h后仍不能恢复;B组BNP再灌注后高于A组(P<0.05),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B组心肌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肝门阻断后再灌注可引起脑钠素和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肝阻抗血流图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检测其肝血流阻抗的改变,同时用Doppler彩超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肝阻抗血流图测定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明显下降,总肝灌注血流降低[(0.053±0.011)比(0.031±0.009)、(0.033±0.011)比(0.018±0.008)、(7.7±3.0)比(3.5±1.7),P<0.05];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向肝灌注增加[(0.018±0.008)比(0.026±0.006),P<0.05],肝动脉向肝灌注无显著改变.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门静脉向肝有效血流灌注都降低,肝脏总血流量下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增加大部分患者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但对肝动脉的向肝灌注无显著影响;肝阻抗血流图对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血流及手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脏手术中出血是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钳夹肝蒂阻断血流是减少肝切除过程出血的有效方法,但是阻断肝脏血流的安全时间有不同的报道.最近的调查提出间断钳夹肝蒂要好于持续性钳夹.因为肝脏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很少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尽管如此,肝血流阻断与再灌注的最佳时间仍未确定.作者通过钳夹大白鼠左肝蒂造成70%肝缺血为模型,探讨肝脏血流阻断与再灌注的最佳周期.测定肝血流阻断时间对肝功能的影响分为3组,分别为钳夹肝蒂15,20和30分钟.测定肝血流再灌注时间对肝功能影响也分为3组,方法为每钳夹肝蒂15分钟后,分别再通血流5,10和15分钟各10次.主要观察:肝组织血流量(HTBF),肝β-三磷酸腺甙(β-ATP)和病理组织标本.在肝血流再灌注实验中,还观察了肝酶水平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大鼠门静脉转流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估在排除门静脉淤血条件下动物耐受人肝血硫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及肝蒂分支分叶的解剖特点,阻断肝左,中和右叶肝蒂,以尾叶静脉系统作为阻断入肝血流期间门静脉血液的流出道,肝脏复流后切除尾叶,在这一模型上,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7d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的严重诬蔑工及可逆性来推断动物耐受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结果 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90min以内,术后7d动物全部存活,其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以肝窦淤血和肝细胞变性等可逆性病变为主,而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得以代偿和恢复,阻断入肝血流100、110、120min后动物7d存活率分别为50%,30%和20%,肝脏缺血120min后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则以大量肝组织坏死为显特性,其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陷入失代偿状态。结论 大鼠在门静脉轻流时对常温下持续入肝血流阻断的耐受性显增强。其安全时限是90min。  相似文献   

8.
人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对兔肝组织氧分压(Ptio2)、二氧化碳分压(Ptico2)、酸碱度(pH)和温度(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肝血流阻断15 min后再灌注,通过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变化.结果肝血流阻断后Ptio2下降至7.6±0.1 mmHg;Ptio2值升至163.±27 mmHg;pH值降至6.7±0.1;T下降至35.6±0.7C.再灌注15 min后,肝组织Ptio2、Ptio2、pH和T缓慢恢复.结论人肝血流阻断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代谢异常;肝组织内Ptio2、Ptio2、pH值和T观察是监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在肝切除术中控制肝血流的新方法。 方法 通过改进肝切除时肝血流的阻断方法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肝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损伤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 4 1± 12 )min ,切肝失血量为 ( 117± 79)ml,术后血清转氨酶为 ( 192± 12 6 ) μ L ,血清胆红素为 ( 195± 71) μmol L ,血清丙二醛 (MDA)为 ( 1.90 2± 0 .78) μmol L ;对照组全肝门阻断时间 ( 2 3± 9)min ,切肝失血量 ( 30 3± 2 72 )ml,术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MDA分别为( 336± 193) μ L、( 10 0± 74) μmol L和 ( 2 .774± 0 .732 ) μmol L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分步再灌注肝血流阻断法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肝血流 ,明显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失血量 ,且对肝功能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时肝内门静脉系统血管顺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eng E  Leng X  Liu J  Xu Q  Peng J  Du R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50-352
目的用隔离灌流的鼠肝硬变模型(IPCM)观测肝内血管的顺应性。方法80只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硬变大鼠,按门静脉单纯灌流和门静脉肝动脉联合灌流分为A、B两组,通过递增灌流速度观察模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中,对照组基础压力为165±028kPa,与此相比,每分钟灌流速分别为35ml,45ml,55ml的3个实验组灌注压随着灌流速度的梯度增加而迅速升高,二者间有高度相关性(r=0985,P<001),肝内阻力变化不大(P>005);每分钟灌流速为15ml的Q15组则由于低灌流造成了模型的不可逆损伤。IPCM最大灌流速度范围小于文献报告的正常肝脏灌流的相应范围。B组中,Q35~Q55组的灌注压力也呈迅速升高趋势(P<005),但未发生Q15组的低灌流现象;与A组相比,B组由于开放了肝动脉灌流而部分地缓解了门静脉的压力升高。结论(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时肝内循环顺应性下降而向肝血流量增加;(2)肝动脉与门静脉两系统间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功能的相互代偿  相似文献   

11.
大鼠门静脉转流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在排除门静脉淤血条件下动物耐受入肝血硫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及肝蒂分支分叶的解剖特点,阻断肝左、中和右叶肝蒂,以尾叶静脉系统作为阻断入肝血流期间门静脉血液的流出道,肝脏复流后切除尾叶。在这一模型上,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7d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的严重度及可逆性来推断动物耐受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结果 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90min以内,术后7d动物全部存活,其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以肝窦淤血和肝细胞变性等可逆性病变为主,而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得以代偿和恢复。阻断入肝血流100、110、120min后动物7d存活率分别为50%、30%和20%,肝脏缺血120min后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则以大量肝组织坏死为显著特性,其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陷入失代偿状态。结论 大鼠在门静脉轻流时对常温下持续入肝血流阻断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其安全时限是90min。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 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 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的再灌注损伤。方法: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O);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组(PVC);间断肝门阻断组(IC)。分别检测肝脏血流阻断45 min后复流1、6、24 h血清AST含量,行肝血流复流后吲哚青绿15 min滞留试验(ICGR15)及行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血流复流1、6、24 h PVC组和IC组血清AST分别为607±322、791±119、375±136 IU/L和547±273、864±241、449±131IU/L,均高于SO组的188±52IU/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4.03,11.38;P<0.05),PVC组和I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血流复流1、6、24 h,PVC组及IC组ICGR15分别为(23±9)%、(19±6)%、(18±3)%和(54±9)%、(38±6)%、(29±3)%,均高于SO组的(16±4)%、(14±3)%、(15±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4,42.41,37.15;P<0.05),其中IC组最高。病理组织学检查示PVC组及IC组肝血流复流后肝组织发生点状及小片状坏死,两组间病变程度相似;超微结构显示IC组较PVC组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部分线粒体破裂溶解。结论: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相比,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功能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生化角度就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切肝与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 30头体重为 (4 4 .7± 4 .3)kg的幼猪随机分两组 ,一组采用阻断第一肝门的方法切除部分肝脏组织 ,另一组采用本院设计的肝气囊止血带切除同样的肝组织。所有动物于切肝前、切肝后 5min、切肝后 30min ,取外周静脉血及门静脉血检测TNF α(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 ,并于切肝后 12h、2 4h、4 8h、72h及 7d取外周静脉血检测ALT及TNF α。结果 :两组止血效果相似 ,但阻断第一血流切肝与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组相比 ,肝功能影响重 ,TNF α明显高于局部肝血流阻断组 (P <0 .0 0 1)。结论 :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优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切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后能量代谢变化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动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大鼠胆管结扎后1周,在门静脉转流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观察动物存活率、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活性、肝组织ATP含量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结果 阻断入肝血流30、60及90分钟后10天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及40%;缺血后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明显受损,在再灌注后24小时,阻断入肝血流30及60分钟两组动物肝脏能量代谢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组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仍维持在显著低水平。结论 胆道梗阻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60分钟以内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逆,动物安全耐受;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引起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动物难以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转流下大鼠耐受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常温下耐受人肝血流阻断的最大安全时限。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可避免门静脉瘀血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7天存活率、肝脏能量代谢改变的可逆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门静脉转流下,大鼠耐受持续人肝血流阻断的时间显著延长,肝缺血90分钟恢复灌流后7天,动物全部存活,而缺血100、110、120分钟及单纯肝血流阻断30分钟者存活率分别为50、30、20%及40%;肝脏能量代谢发迹在血不超过90分钟者可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静脉自然转流及非转流情况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A、B、C组。A组保留肝左、肝中动脉血供及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约占全肝5%),夹闭肝左、肝中0tl']静脉,结扎肝右叶肝蒂,到预定阻断时相点,恢复肝脏灌流,切除肝右叶及尾状叶,24h后检测ALT、肝脏HE染色(细胞核)BSJI~面积的平均百分数及术后7d存活率。B组不保留尾状叶动脉、门静脉血供,其他与A组相同。C组完全阻断肝脏入肝血流,肝切除方式及检测指标与A组相同。结果:在A、B、C3组中,A组的阻断形式对肝脏的损害最轻,B组次之,C组最重。A/100、B/40与C/20损害程度相当。结论:大鼠门静脉转流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曲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是100min,单纯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组的安全时限是40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血流这和肝血流及氧供的影响。方法:选用2健康杂种犬22只行胸理解上阻滞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或依托咪酯0.4mg/kg,监测10分钟内体循环、肝动脉、门静 脉血流动力学及肝脏氧供。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R、MAP、SVR、门静脉血流和氧供下降,异丙酚诱导后HR、MA字符怨于2-5分钟时下降,依托咪酯诱导后各参数无进一步明显变  相似文献   

19.
亲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亲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查10例正常人和7例亲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术前、后的肝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6例肝移植术后经过正常,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于术后1-5个月逐渐恢复正常。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动脉血流速度低于28cm/s,血流呈扑动状,同时阻力指数增至0.78,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在肝移植术前、后可有效监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发现一些致命的并发症,为临床早期处理提供准确依据,对保证肝移植成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半肝血流阻断下肝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全肝及半肝血流阻断时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作者对105例肝细胞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的病例进行了术中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连续监测。结果 发现全入肝血流阻断组复流时AKBR为0.53±0.10,半肝血流阻断组为0.74±0.0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合并有肝硬化的病例全入肝血流阻断后AKBR下降更明显达0.42±0.10。复流后全入肝血流阻断组AKBR回升缓慢,术后并发症率较高。结论 作者认为肝叶切除术时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