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脑卒中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脑卒中失语症是脑血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致残率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高达20%~30%[1]。失语症是由于脑卒中后大脑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引起的。当与这些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受损时,就会出现相应的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口语表达困难,不能理解,命名困难,复述差;说话流利性减低,失句法及文法;无法参与正常社交活动,甚至日常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使患者说话、理解、阅读、计算、写字能力部分或全部恢复,其特殊的功能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2]。现对近几年失语康复的理论基础、检查、评估与康复训练及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1理论基础失语康复…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引发的失语症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语言交流,降低了生存质量[1]。因此,多个领域的研究者正努力探索失语症的认知神经机制,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本文综述了使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失语症的如下问题:1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在自发性语言康复过程中神经网络如何重组?2失语症语言康复训练的神经机制?3依据脑成像数据如何预测语言功能的康复程度?1失语症患者自发性康复过程中语言神经网络的重组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40例急性脑卒中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发病后1周内开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1个月,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 康复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  相似文献   

4.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一种语言交流障碍,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影响巨大。失语症大脑恢复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大脑的突触可塑性进行语言功能区域的网络重塑,从而恢复语言功能。基于脑网络重塑的神经调控技术在失语症的早期以及恢复期的治疗中均被证明有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磁刺激(TMS)和镜像神经元治疗(MN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3项神经调控技术,可通过电或化学方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引起相关语言功能区的皮质兴奋性改变,从而达到改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听理解、图片命名、复述、日常交流等方面)的目的。tDCS作为一种新的安全性高、携带方便且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可通过不同电流、不同电极放置来调节大脑神经元活动治疗失语症,且治疗效果具有后续效应。TMS技术安全无创,通过选择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刺激部位,激活相应大脑区域皮质及皮质下神经元轴突,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镜像神经元区域与重要的语言功能区位置吻合,通过激活患者镜像神经元,可辅助修复和重塑受损语言网络,从而改善患者命名、复述和听理解等语言功能。且镜像神经元与运动、感觉和语言的关系都可作为失语症治疗的切入点。神经调控技术与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交互应用也成为失语症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失语症的发病及恢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失语症的发病与恢复机制,为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之-。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1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aphasia,hypoperfusion”,“aphasia,metabo1ic”,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失语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纳入标准为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篇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26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6试验包括620例患者,分别对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进行了论述。结论: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语言组(n=20)和语言认知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语言治疗,语言认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共1个月。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进行评定,认知功能采用中文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电脑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CRRCAE中的各项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RRCAE中除听写(P>0.05)外,语言认知组治疗后其他指标分值均高于单纯语言组(P<0.05)。失语症患者CRRCAE及LOTCA中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听理解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均存在相关性。结论认知康复可改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所致失语症是一个普遍和致残性疾病。影响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失语的类型及脑卒中严重程度等,个体因素还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利手、受教育水平以及其他可能增强语言恢复的因素。语言功能恢复的机制有血流再灌注、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复苏结构断离以及语言网络功能重组。右侧大脑半球可能阻碍失语症患者语言的恢复;非语言特异相关脑网络与失语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卒中后失语症,除了经典的言语-语言治疗外,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主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失语症的发病与恢复机制,为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之一。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aphasia,hypoperfusion”,“aphasia,metabolic”,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失语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纳入标准为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篇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26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6试验包括620例患者,分别对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进行了论述。结论: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失语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而引起的 ,常由脑中风引起。同时脑肿瘤、颅内感染和头部外伤也可引起。失语症使得人的说话、理解口头语言或手势、阅读、计算或写字能力部分或全部消失。患有失语症的病人通常理解和言语表达上存在困难 ,可能会影响到交流的几个方面。失语症也不一定是永久存在。患脑中风失语的病人 ,有 2 5 %在 3个月之内能恢复他们的语言能力到功能水平。另外有 2 5 %的病人在一年之后能恢复使用语言的能力。失语症的类型 根据大脑受伤的部位和后果 ,失语症分为感受型和表达型 ,或两者兼有。观察一个病人的言语方式能帮…  相似文献   

10.
失语是脑卒中后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脑功能结构、语言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了解是准确诊断失语症及进行有效康复的基础。本文作者综述了影响失语症恢复的相关因素,以及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的重组,回顾性分析判断失语症恢复程度的标准,试图为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中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失语症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甚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了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文献,力求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language,recove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2篇关于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12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0篇试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语言功能的恢复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变性质、病变范围、发病到语言康复的时间及患者语言障碍的自知力、自我纠正能力等因素有关,因此,以往的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研究各有不同的发现和观点。结论:关于失语症的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旻  赵纯  曹京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90-192
目的:临床中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失语症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甚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了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文献,力求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language,recove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2篇关于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12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0篇试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语言功能的恢复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变性质、病变范围、发病到语言康复的时间及患者语言障碍的自知力、自我纠正能力等因素有关,因此,以往的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研究各有不同的发现和观点.结论:关于失语症的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病变部位及其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10.5d,1,2,4及6个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可不同。最复杂的是基底节,并且同一类型失语症可由不同病变部位产生。30例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除完全性失语外,各类失语在第1-2个月内恢复最明显。听理解,口语表达和阅读恢复最好,其次为复述,书写的恢复最差。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恢复最好。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感觉性失语恢复较差。完全性失语恢复最差。经皮质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充分反映其自然恢复情况。结论: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类型关系复杂。其自然恢复与失语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及在线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探查两半球外侧裂后部周围区(PPR)是否可以促进失语症语言功能的改善,以及语言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ACA对7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失语症患者(基底核区损伤4例,皮质损伤3例)进行语言评价,同时实施在线tDCS。在无刺激、左PPR区和右PPR区阳极刺激三种试验条件下进行失语症评价。语言评价任务为听觉词-图匹配、图命名。结结果论::阳对极恢刺复激期左失P语PR症区患时者,采图用命名tD成CS绩阳显极著刺改激善左(PP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失语症是脑血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脑部器质性损伤使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出现缺失,表现为语言符号的感知辨识、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功能障碍。Bensonu(1980)报道有40%的脑卒中患发生失语症。国内有献报道,脑血管病后约1/2的患会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失语症是脑病变后获得性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大多数失语症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治疗(包括语言治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目前,对失语症自发恢复和语言治疗性干预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并不完全了解。由于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不能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因此失语症恢复的神经机制尚在探讨中。可以应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对脑的语言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虽然在上世纪 3 0年代BetheA即提出脑的可塑性理论 ,但在 15 -3 0年前 ,学术界的普遍观点还是脑的功能损伤是不能恢复、再生和修复的。目前 ,脑的可塑性当今己为许多现代化手段 (PET、fMRI、TMS等 )和临床实验所证实。脑的功能恢复 ,即脑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 ,在脑血管病和外伤性脑损伤中研究得最多。现就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如年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神经移植、神经调节剂、激素、环境与药物干预等介绍如下。1年龄年龄对脑损伤的恢复有影响 ,即所谓“Kennard”原理 :脑在生命早期受到伤害与成熟个体同样伤害相比 ,损伤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8.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清丽 《中国康复》1997,12(2):93-95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为使众多读者能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本文对失语症的康复训练作一简要介绍,目的是为从事语言康复专业人员提供选取的方法。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所有的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恢复是其他语言功能的前提,治疗目的应是恢复患者对语言的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然后进行视觉语言刺激的理解训练”,“。在进行表达训练时,有先是Q语表达,然后是书写。失语症的治疗可分为上按广法(它是言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进行特定的语言功能训练,通过反复和适当的刺激以激发其语言功能的恢复,未受损区域的机能代偿,促…  相似文献   

19.
功能核磁共振(fMRI)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被应用于正常受试者和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以探讨语言加工的神经基础。这些研究补充和发展了传统失语研究所积累的知识,为探究失语症的神经机制和大脑皮层恢复的可塑性提供了新视野,还将有助于语言功能恢复能力和康复治疗措施有效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语症早期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延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训练1个月,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早期康复组恢复率优于延期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延期康复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效,早期介入康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