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 (AD)属危重急症 ,病死率高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漏诊 ,故早期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为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自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AD患者 4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中 ,男 2 7例 ,女 15例 ;年龄 3 1~ 69岁 ,平均 (4 9± 7)岁。根据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 3 1例 (73 .8% ) ,其中妊高征 4例 ,马凡综合征患者 5例 (11.9% ) ,外伤 2例 (4 .8% ) ,原因不明 4例 (9.5 % )。1.2 症状与体征 突发剧烈胸部、肩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2 3例 ,上腹部、腰背痛 14例 ,晕厥 2…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AD)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确定主动脉夹层部位、范围及分支是否受累临床意义重大,因不同类型的AD的治疗原则不同,故及早明确AD的类型及其全面的形态变化是提高本病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影像学检查在急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观察59例经主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胸片、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在59例急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胸片主动脉增宽或纵隔增宽35例,阳性率为59.32%,胸腔积液1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的阳性率为28.81%;增强CT阳性率为98.31%。磁共振异常的阳性率为93.33%。结论常规胸片对急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有提示意义,增强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几乎与主动脉造影一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急诊科医师对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1年我院急诊科确诊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病因,主动脉CTA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结论提高AD的早期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和治疗(附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2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资料分析示,马凡氏综合征是主要发病因素,其次为高血压。其中Ⅰ、Ⅱ型病情凶险,常伴严重并发症。本病易漏诊与误诊,误诊率高达40.3%。心动超声、CT、MRI和主动脉逆行造影(包括DSA)对本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2.5%,75%,100%.本病经合理用药与手术,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张红  张丽英  朱京炜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42-364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急诊早期诊治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的临床表现各异,典型撕裂样疼痛11例(68.8%),部分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能确定诊断。AD的临床表现复杂,急诊首诊误诊率56.2%。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提高急诊医师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6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因重度心衰死亡外,余患者均治疗好转。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7年~1997年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患者.严重而持续性胸痛为其首发症状,排除心肌梗塞后及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T及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AD的诊断和治疗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新民  胡丽霞 《江苏医药》1994,20(10):530-532
62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资料分析示,马凡氏综合征是主要发病因素,其次为高血压。其中Ⅰ、Ⅱ型病情凶险,常伴严重并发症。本病易漏诊与误诊,误诊率高达40.3%。心动超声、CT、MRI和主动脉逆行造影(包括DSA)对本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2.5%,75%,100%。本病经合理用药与手术,可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并就该病在基层医院诊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有1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漏诊情况,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各种急腹症,说明基层医院应及时行心脏彩超、增强螺旋CT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庆良  李博 《天津医药》2018,46(5):458-461
摘要: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 且病死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多种检查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CT造影技术的发展, 使得夹层诊断率显著提高; 对该病的认识和预后的判断也随着生化检测的完善而进一步加深。根据夹层累及范围的不同, 已发展出多种成熟的手术术式, 特别是对于主动脉弓部的处理, 已由传统的象鼻支架技术演变出孙氏手术和新型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等, 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由有创转向微创化发展, 但是其在影像学上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去分支手术则进一步扩大了腔内介入技术的适应证, 也使得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根据近年来主动脉夹层诊疗技术的发展,就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 实验室检查、 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法的现状进行评述, 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乔英艳  张玖  雷成功  芦芳 《中国医药》2011,6(12):1491-149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2011年7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的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采用经胸超声查,观察主动脉管腔内有无膜样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结果 超声能够敏感显示剥离的内膜、剥离的范及血漉的改变,并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分型.9例患者中DeBakey Ⅰ型者2例,Ⅱ型者3例,Ⅲa型1例,Ⅲb型者3例,均经血管造影或MRI扫描证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成为主动脉夹层动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静  高潮  罗春苗  冯俊  陈振飞 《安徽医药》2014,18(3):538-54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4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增强CT及MRI诊断符合率达100%.AD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42例患者住院期间7例死亡,4例转院,出院31例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仅1例死亡.结论 高血压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DeBaKeyⅠ、Ⅱ型急性期死亡率高,应及早外科手术,DebakeyⅢ型在内科保守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AD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捕,后期应用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24例患者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其中显示真、假腔24例,显示内膜片22例,腔内血栓形成9例,内膜破口15例。而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安全、准确、迅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FI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阳性率(88%)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在病情不稳定时可进行床旁检查。CT可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尤其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优于CDFI。MRI诊断主动脉夹层阳性率(100%)最高。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检查或联合应用CDFI、CT、MRI等方法,可迅速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6.
唐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06-10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多层螺旋CT造影结果,然后通过正确率来探讨螺旋CT诊断AD的价值。方法:50例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对50例AD患者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分为A型27例,B型23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主动脉夹层典型征象;主要CT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14例;穿透性溃疡征6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30例。结论: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邢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20-121,12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D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中均能明确诊断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真腔强化CT值显著高于假腔(P〈0.05),真腔多被假腔螺旋状包绕.横断面图像上可见“鸟嘴征”样特征,轴位图像上可虬“夹心饼”样特征。图像能明确显示初始破口位置、再破口数目、腔内血栓和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MSCTA可作为AD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有或确定有主动脉夹层的31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使用美国GE lightspeed QX/I型多层螺旋CT(MSCT)行轴位容积扫描,扫描条件:120 kV、300 mA,5 mm准直器,7.5 mm/sec进床速度,HQ或HS扫描模式。重建层厚2.5 mm,重建间隔1.25 mm。用medped envision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 mm,注射流率为2.8~3.0 ml/s。重建后将数据传至GE advantage windows 4.0工作站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及电影分析成像。观察主动脉夹层类型、形态、部位、真假两腔及分支血管的关系。结果发现主动脉夹层23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6例。23例主动脉夹层在轴位图像均可见充盈高密度的真腔和假腔,真腔小而密度略高于假腔,真、假两腔之间的低密度弧型影为撕破的内膜。在MIP、CTVE重建中发现18例主动脉夹层破口,附壁血栓9例,发现主动脉外壁溃疡破口5例,主动脉内膜钙化并内移〉5 mm11例。结论MSCT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前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19.
赵保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3-30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影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2例AD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2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17例(77.3%),腔内血栓形成9例(4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AD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