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成年海马齿状回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生神经元形成并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整合到原有的齿状回神经网络中。目前认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与海马相关的认知功能有关。脑深部电刺激是近年新兴的一项神经调控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脑深部电刺激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存在影响。本文就脑深部电刺激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相关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对成年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联合诱导大鼠癫癎模型,于干预后第6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嘧啶标记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的增殖、存活、分化及迁移情况。结果 (1)卡马西平可明显抑制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增殖;(2)卡马西平可明显促进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的存活;(3)卡马西平可增加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数量,但不增加新生细胞分化为成熟神经元的比例;(4)卡马西平对新生神经细胞的异位迁移无抑制作用。结论卡马西平对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是其控制癫癎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神经发生区域之一。痫性发作可诱导SGZ新生神经细胞异常增殖、迁移、整合,而且可以对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目前,新生期痫性发作后神经发生的机制尚未阐明,已有研究发现该过程受多种因素调节。本文就新生期痫性发作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与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癫痫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癫痫造模后1和7 d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癫痫后海马齿状回NDRG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变化; 使用双皮质素(DCX)染色标记未成熟神经元,神经巢蛋白(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神经核蛋白(NeuN)标记成熟神经元,观察NDRG2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 采用RT-PCR检测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 1)、NDRG2 mRNA相对表达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观察NDRG2参与癫痫发作后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 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DCX、Nestin、NeuN、Hes1、NDRG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1和7 d这2个时间点有显著性增高,并随时间逐渐递增。结论 癫痫发作后海马NDRG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增高,与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细胞增值时间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NDRG2可能参与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过程; 同时发现海马NDRG2表达增加和Hes1分子表达增加具有相关性,故推测NDRG2可能通过Hes1参与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对成年癫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联合诱导大鼠癫模型,将癫大鼠随机分为癫对照组和癫卡马西平组,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卡马西平组。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以蒸馏水灌胃,同时癫卡马西平组和正常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灌胃。于灌胃后第6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在注射BrdU后第1d、第7d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的表达。结果①注射BrdU后第1d,癫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癫卡马西平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癫对照组减少(P<0.05);②注射BrdU后第7d,癫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癫卡马西平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癫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卡马西平抑制癫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影响。采用电生理(长时程增强)指标探讨雌激素对回巢切除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影响。结果提示:卵巢切除后(3个月),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的群峰电位幅度(PS)明显下降,给予雌激素替代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由此可见,雌激素缺乏可导致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硫胺素缺乏将显著损害与学习功能有关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神经发生(以下简称海马神经发生)功能[1],其病理损害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NSC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老年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均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大鼠各时间段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7d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28d组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正常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双标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 脑出血后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NSCs增殖明显,且可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对成年癫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与空间记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联合诱导大鼠癫模型,利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与神经元核性蛋白双标记观察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神经元的情况;利用行为学分析评价大鼠的空间记忆。结果 (1)卡马西平可增加癫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成熟神经元的数量(P<0.05);(2)卡马西平对癫大鼠的空间记忆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结论卡马西平增加癫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成熟神经元形成,是其改善癫大鼠空间记忆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对成年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与空间记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联合诱导大鼠癫痫 间模型,利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与神经元核性蛋白双标记观察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神经元的情况;利用行为学分析评价大鼠的空间记忆.结果 (1)卡马西平可增加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成熟神经元的数量(P<0.05);(2)卡马西平对癫癎大鼠的空间记忆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结论 卡马西平增加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成熟神经元形成,是其改善癫癎大鼠空间记忆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智散(FZS)对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侧脑室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5-溴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表达,并对海马齿状回下颗粒层、海马门、分子层分别进行BrdU、PCNA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和FZS治疗组大鼠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BrdU、PCN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但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ZS可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神经发生是特定脑区神经前体细胞产生新生神经元的持续过程。癫痫主要影响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本文主要根据年龄段和发病缓急综述近几年文献,阐明不同癫痫模型在痫样发作后神经发生变化的差异。同时概述了癫痫脑内神经发生的一系列调节因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及其可能作用途径:影响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和新生细胞的迁徙。神经发生与癫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意义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癫痫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李忠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45):8495-8498
已有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在成熟动物的大脑存在神经细胞的可再生区域,海马齿状回产生的新生神经细胞可以迁移到颗粒层,分化为有功能的神经细胞。 目的:通过对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分化、迁移及存活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为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方法:分别以“神经干细胞、PSA-NCAM、脑梗死”,“Neural stem cells、PSA-NCAM、Cerebral Infar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6/2009有关文章。纳入PSA-NCAM与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发生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8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海马齿状回、侧脑室下区、嗅球等部位仍然存在神经再生能力,在这些部位存在大量神经干细胞,这些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再生的功能,中枢神经存在大量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细胞因子,其中PSA-NCAM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创伤和病理过程引发的神经元丢失无法逆转。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对上述观点是一极大挑战。海马齿状回部位终生保持了生成新神经元的所谓神经发生能力(neurogenesis),在正常成年动物,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新神经元形成。该文就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海马可塑性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1观察Sp8阳性细胞(Sp8+)在健康成年豚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区(SGZ区)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年龄的相关性;2观察放射性脑损伤豚鼠放射侧SGZ区Sp8及DCX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X线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群的影响。方法 1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对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随机选取6个月龄健康成年豚鼠4只用于形态学观察,观察正常成年豚鼠SGZ区的Sp8表达;2 Sp8分别与Neun、CB、GFAP、PSA-NCAM、Sox2、Ki67抗体进行免疫双标;3新生、6个月龄、2岁以及3.5岁豚鼠各4只,用于观察Sp8在不同年龄组豚鼠SGZ区表达的差别;4建立单侧颅脑放射性脑损伤模型:6个月龄健康成年豚鼠20只分别在第1、3、7天接受左侧颅脑X线照射,每天照射2次,单次照射剂量为5Gy,于第14天进行断头处理。选取海马部位清晰完整的冠状位组织切片,分别进行Sp8及DCX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者在放射侧SGZ区的表达变化。结果 1 Sp8+细胞在健康成年豚鼠SGZ区广泛表达;2 Sp8+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标记物Sox2共存;3豚鼠SGZ区Sp8+细胞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4放射侧SGZ区DCX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侧显著减少(P0.05),而两侧Sp8+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1 Sp8+细胞在豚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区广泛表达;2 Sp8可能是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区静息状态神经干细胞的一种标记物;3豚鼠SGZ区神经干/祖细胞的减少与年龄呈负相关性;4 X线抑制SGZ区新生神经元的生成,而Sp8+细胞可抵抗X线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癫痫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改变 ,阐明 GR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解眠皮下注射方式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测定 60只 SD雄性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齿状回 GR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急性致癫痫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 GR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 ;慢性致癫痫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 GR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和急性致癫痫组 (P<0 .0 0 1 )。结论 大脑皮质和海马 GR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癫痫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AD的可行性。方法 将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注入AD模型大鼠海马 ,4周后研究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和分化的情况。结果 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存活 ,部分可以分化 ,大部分分化为胶质细胞 ,小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D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采用体重、摄食量、旷场试验评定大鼠抑郁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m ToR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m To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干预后,模型组体重、摄食量、垂直运动次数和水平运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氟西汀组、3-MA组经药物治疗后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P 0. 01,P 0. 05)。模型组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表达显著升高,m To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氟西汀组、3-MA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表达下降,m ToR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氟西汀可能通过改善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区beclin1、LC3-I、m ToR表达,抑制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的增殖。方法 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大鼠 (痴呆组 )与正常大鼠 (对照组 )。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TUNEL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计数海马颗粒细胞层与海马门的BrdU阳性细胞与凋亡细胞数。结果 痴呆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海马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 ,而凋亡细胞数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海马门BrdU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在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引起再生时广泛表达,因此巢蛋白表达常用作判定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后能否促进神经再生的一种手段。 目的:从神经再生和神经干细胞激活的角度,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2 h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处理。干预组大鼠缺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IU/kg,1次/d,连用3 d。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缺氧缺血后连续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3 d。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于术后4,7,14 d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海马齿状回巢蛋白标记阳性细胞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各时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 < 0.05);各时点干预组巢蛋白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均增加(P < 0.05)。3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于术后 7 d 达高峰。结果提示早期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使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增加,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再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