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原为少阳证误下后,脾胃损伤而生寒,外邪内陷而生热,以致寒热错杂于中,脾胃升降失职,气机痞塞所致痞证而设,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之功,常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本人临床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获良好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临证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仲景原为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之气,少阳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痞塞,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哕,心下痞”等证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用此方治疗,往往疗效颇佳,现举数例为下。  相似文献   

3.
万海林 《陕西中医》2010,31(11):1538-1539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本方原治伤寒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脾胃之气,使少阳邪热趁机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故尔出现“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证。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912-914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全方辛开苦降、甘调并用,攻补兼施,配伍精当,是针对寒热之邪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和之心下痞而设,其主证为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塞不仅限于因误下少阳后脾胃之气受伤,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也可出现心下痞满。因此,半夏泻心汤也可应用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诸多病证。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寒温并用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平调之效,用于治疗脾胃升降失序,寒热互结于心下之证,可见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微腻,为临床常用之有效方剂。本文从《伤寒论》原文论述半夏泻心汤证病因病机及其组方特点,重点介绍李秋贵主任医师临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呃逆、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经验与体会,指出心下痞、呕逆、大便不成形是本方证候特点,临证只要抓住脾胃升降失序、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投以本方化裁治之,均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重要和解方之一、有和胃降逆 ,开结除痞的功能 ,广泛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1] 本文就近年来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机的认识 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心下痞”’对痞之病机 ,诸家见解不一。刘氏[2 ] 认为痞之成因为脾胃阴阳不和 ,升降失序 ,中焦之气痞塞 ,寒热错杂 ,痰饮内生 ,本方苦降辛开 ,和胃涤痰 ,方中诸药的功能是 :气机升降不利 ,中焦痞塞 ,胃气不降而热 ,故用芩连之苦寒以降之 ;脾气不升而生寒则肠鸣下利 ,故用干姜之辛热以温之 ;痰饮扰胃 ,逆而作呕 ,故用半夏和胃以止呕 ;…  相似文献   

7.
曹秋实  张智华  柳琳 《光明中医》2016,(16):2423-2424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半夏泻心汤的证治机理,治法用方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方法通过查阅原文古籍以及相关文献,并结合梅国强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简单阐述。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多宗于寒热互结于心下,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法上采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攻补兼施之法。结论在明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用方特点的前提下,抓其主证并结合实际进行酌情加减,可治疗多种脾胃疾病,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伤寒论》对寒热错杂方证的认识,包括表寒里热证、中焦寒热夹杂证、上热下寒证、少阳失和证、阴阳失调证5方面证治。提出寒热错杂的形成与感邪性质及机体体质密切相关。且寒热错杂易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其与脾胃生理特性及脏腑之间的病传密切相关。仲景《伤寒论》首创寒温并用之法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尤其注重脾胃气机升降之要,明察气机升降失常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立法处方重视脾胃升降,寒温并用,以平调寒热,斡旋中焦气机为治疗寒热错杂之根本。本文从“辛开苦降以畅中焦、清上温下以畅中焦、解表清里以畅中焦、和解少阳以畅中焦、调节阴阳以畅中焦”五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旨在探讨寒热错杂致中焦枢机不利的机理及证治,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本为治疗伤寒误下后,中焦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从调理脾胃出发,根据肺与脾胃的关系,在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辨证加减,应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并根据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特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阐述其治疗咳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代表方剂,属中医和法范畴,本证的证治要点为"但满而不痛",用其治疗中焦脾胃寒热错杂证,使药效各趋其所,多获良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上热下寒、胃热脾寒、胃寒脾热所致的多种中虚痞、满寒热错杂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属中焦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功能失常导致的不寐、咳嗽、胃脘痛、泄泻等,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用于中焦虚弱、脾胃失和、寒热错杂之证,临床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姜丽红临诊中常用其治疗心悸,机制在于心胃同病,心胃同治,从胃治心,胃和心自安。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现广泛用于治疗以“痞、呕、利”为主证的脾胃中焦病症,目前对于该方的病机认识仍较多停留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中焦痞塞。笔者在《伤寒论》相关条文的启发下,从五脏的生理病理联系、方义配伍、煎煮方法、近代医家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认为半夏泻心汤以抑木扶土法为治法,可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的土虚木乘之证,并多伴见胆热胃寒之证及其类似证。  相似文献   

13.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不利等,为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其方药组成及用法原文为:"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擎,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健脾燥湿,散结除痞,又善降逆和胃;臣以干姜之辛热温中散寒,并可辅助半夏醒脾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的证治,临床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反流性食管炎凡属于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的证治皆可使用,以和中降逆消痞是其辨证治疗的核心。文章以临床病案诊治经验为依据,在临证中,谨守其病机,以和中降逆消痞为基础佐以理气,降气之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 ,损伤中阳 ,邪陷于里 ,寒热互结于心下 (胃脘 ) ,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痞症。病证表现以痞、呕、利为辨证要点。现临床已将本方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胃肠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之脘腹痞满 (虽呕吐下利但其痞不减的脘腹痞满不适 )等证。方中选用半夏、干姜辛散温阳 ,散结除痞 ,以除其寒 ;黄连、黄芩苦寒降泄 ,以清其热 ,4药相配 ,辛开苦降 ,寒热得除 ,升降得调 ,痞满得消 ,配伍精当 ,易于理解。但方中如何配伍人参、大枣、炙甘草 3味甘温益气 ,易壅滞脾胃之品于治痞方中 ,而舍行气之药 ,似于…  相似文献   

16.
正半夏泻心汤系张仲景首创辛开苦降法,出自《伤寒论》,临床上主寒热虚实错杂之心下痞,在上之呕吐,于中之痞满,在下之肠鸣或泄泻,乃斡旋中焦代表方剂。方药: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1-2],其药味精简,配伍严谨,有的放矢;寒热并用以调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清上温下以和胃肠,攻补兼施以顾虚实,可谓经方之经典[3]。其临床上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该方涉及面较广[4],现将  相似文献   

17.
<正> 半夏泻心汤原医圣张仲景为心下痞所设。《伤寒论》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可见,本方主治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之证。此证乃脾胃不和,升降失序,寒热错杂,气机痞塞  相似文献   

18.
邱红  周正华 《河南中医》2014,(4):577-578
心下痞病在胃脘部,与胃气的升降密切相关。心下痞可分为寒热错杂痞和热痞,寒热错杂痞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治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热痞应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在治疗时心下痞时,要先辨证论治,分清寒热虚实、表里有无,如此则气机顺畅,痞证消除。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和“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常用方,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笔者根据寒热错杂辨证点用于咽炎的治疗,其效尚佳,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策  王继合 《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用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能调和脾胃气机,治疗上寒下热,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塞。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