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儿童肺泡灌洗液RT-PCR检测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35例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患儿,检测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P-DNA和血清MP-IgM,根据2项指标的差异和MP-DNA拷贝量的高低,分析MP-DNA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男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女患儿,>3~14岁患儿MP-DNA阳性率高于1~3岁患儿,入院前病程≤ 7 d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入院前病程>7 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MP-DNA高拷贝量占85.71%,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的MP-DNA拷贝量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CR法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MP-DNA拷贝量可为快速确诊和判断患儿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9,(12):2118-212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措施。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北京地区各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14 326份,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的痰、鼻咽抽吸物等呼吸道样本中肺炎支原体及其基因型别的检测结果,并经χ2检验比较各标本中基因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4 326份样本中,检出肺炎支原体660例,其阳性率为4.61%,其中P1-Ⅰ、P1-Ⅱ和未分型阳性样本依次为235份、229份、196份;P1-Ⅰ和P1-Ⅱ型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例阳性率(4.46%)低于女性(5.17%()P<0.05);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与最低年龄组分别为>6~15岁和>60岁,不同年龄组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者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P<0.05)。结论: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P1-Ⅰ、P1-Ⅱ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群体主要为女性、青少年及>6~15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易感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有关,并且仍然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诱发因素,应根据其诱发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肺炎患儿行BALF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同时对患儿的血清行支原体IgM定性检测,并以55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肺炎患儿BALF支原体DNA阳性率为32.43%,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19.43%,两种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00、4.11,均P<0.05);且BALF支原体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支原体IgM阳性率(x2=4.92,P<0.05).结论 BALF支原体DNA定量检测较传统血清支原体IgM定性检测而言,标本的留取相应难度较大,但可避免血清IgM空窗期结果的假阴性,对MPP患儿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辉  赵冰  王群  王宁  薛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12-113,1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6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148例,总阳性率为24.7%;男性阳性例数为76例,阳性率为25.3%,女性阳性例数为72例,阳性率为24.0%,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组中,0~15岁组、16~35岁组、36 ~70岁组阳性例数分别为123例、16例、9例,阳性率分别为61.5%、8.0%、5.0%;0~15岁组阳性率与16~35岁组、36~70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35岁组与36~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结果准确、简便、快速,尤其对0~15岁患者检出阳性率高,可作为一般实验室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7.
黄育坤 《北方药学》2020,(3):191-192
目的:调查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培养肺炎支原体,统计不同季节、年龄及性别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对1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标本培养,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28.75%,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均低于春季、夏季及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及秋季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0~1岁、2~3岁及4~6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2~3岁及4~6岁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女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21.88%,其次为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吉他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8.75%、17.50%、15.63%、1.88%及1.2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季节、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药敏检测,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及咽拭子培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阳性者及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起病〈7d,B组起病≥7d,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B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用于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要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与肺炎支原体培养的对照研究,总结儿童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0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及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600例患者通过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44.7%,阴性率为55.3%;通过肺炎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37.3%,阴性率为62.7%。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两种检测方法共同运用在肺炎支原体的检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检出率,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使患者能及时地接受针对性地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2010-2012年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计算各组的抗体阳性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以及不同临床诊断间的阳性率差异等。结果共收集患儿血清标本14 037份,其中2 431份(17.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女性患儿阳性率20.0%(1 156/5 782),高于男性患儿阳性率15.4%(1 275/8 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16,P〈0.05);按年龄分为4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6-14岁组24.6%(1 687/6 849),3~5岁组15.0%(325/2 161)和1~2岁组12.6%(286/2 277),〈1岁组4.8%(133/2 750),4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5,P〈0.005);4个季度的阳性率分别为:第四季度20.6%(677/3 287),第三季度19.3%(670/3 475),第一季度18.5%(646/3 492),第二季度11.6%(438/3 783),4个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63,P〈0.005);分别分析各年龄组在4个季度间的阳性率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1-2岁组、3-5岁组和6-14岁组在第二季度的阳性率均最低,〈1岁组在第一季度的阳性率最高;不同临床诊断组间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2,P〈0.005),最高为支气管肺炎组24.3%(1 272/5 227),最低为疱疹性咽峡炎组8.8%(84/956)。结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在14岁以前随年龄增长阳性率会增高,不同年龄段小儿的高发季节会有所不同,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抗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均经过MP—IgM抗体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以及咳嗽,肺部体征与胸部x线检查结果明显不一致。肺外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的多个系统。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痊愈88例,占92.63%;好转7例,占7.37%。结论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探讨不同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病儿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病儿174例进行研究.所有病儿入院后均由同一组护士采用常规咽拭子取样与改良咽拭子取样两种咽拭子采集方式对气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并行支原体DNA检测.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咽拭子取样方式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病儿的诊断效能.结果 174例病儿中37例(21.26%)经金标准诊断确诊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常规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526,P<0.001),常规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38%(29/37)、82.48%(113/137)、81.61%(142/174)、54.72%(29/53)、93.39%(113/121).改良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81,P<0.001),改良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35/37)、91.24%(125/137)、91.95%(160/174)、74.47%(35/47)、98.43%(125/127).改良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咽拭子取样(P<0.05).结论 咽拭子取样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病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采取改良咽拭子取样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季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1-222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7例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的患儿,对87例患儿的采集样本进行检验,对咽喉壁的脱落细胞进行采集,然后进行MP-DNA检验;同时进行抽血,采取ELISA法做抗体检验;采取金标法对患儿血清进行MP-IgM检测。结果 87例患儿当中,有72例患儿发热,占到82.76%,均有咳嗽症状。15例患儿没有明显阳性体征。0~3岁患儿人数与4~8岁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温较低的1~3月份和10~12月份患儿人数与气温较高4~6月份和7~9月份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患儿出现重症肺炎,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干糖浆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应用阿奇霉素干糖浆对1~14岁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54例的治疗效果与同期对照组1~14岁儿童41例应用红霉素治疗作比较,采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阿奇霉素干糖浆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u=2.085,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并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结论:阿奇霉素干糖浆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红霉素,胃肠道反应明显比红霉素小,且服药简单方便。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王治国 《安徽医药》2014,(12):2292-2294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临床特点状况,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53例该院儿科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分析临床特点。结果253例标本中72例MP阳性,阳性率为28.5%;年龄分析3~6岁儿童更容易发生MP感染,6~12岁儿童发生率最低;季节分析发现冬秋季发生率高,但四节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喘息、哮鸣音表现比较三组有差异,分别为1~3岁41例(60.3%)、34(50.0%),3~6岁34例(30.6%)、34例(30.6%),6~12岁15例(20.3%)、12例(16.2%)(P均<0.05);白细胞计数亦有差异(P均<0.05),3~6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主,6~12岁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结论患儿MP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68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的689例MP感染患儿的发病、临床表现、经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1~2003年,每年住院的患病率依次为3.80%,6.45%及13.67%,MP肺炎占住院肺炎患儿的比例依次为6.9%、13.3%及37.2%。男女之比为1.89:1,其中57.3%为3岁以下患儿。(2)首发症状:以咳嗽多见(占48.2%),其他依次为发热(38.6%)、皮疹(5.7%)、哮喘(3.3%)、鼻塞(1.2%)、关节痛(0.9%)、抽搐(0.9%)及肉眼血尿、腹泻、心律失常、胸闷(各0.3%)。(3)主要诊断:表现为肺炎80.83%,其中有肺外表现者30.16%;支气管炎及哮喘各4.06%,上呼吸道感染2.61%,过敏性紫癜2.32%,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心肌炎各1.7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5%,川崎病1.31%,脑炎1.16%,肾炎0.87%。(4)X线改变:支气管肺炎28.9%,局灶片状均一实变影20.9%,弥漫性间质改变16.1%,支气管周围炎9.3%,肺门周围模糊影9.1%,仅为肺纹理增租4.1%,肺部无改变11.6%。(5)实验室检查:ALT升高35.1%,血细胞学检查有30%单核细胞升高。(6)治疗及预后:2~12周不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愈率达95.4%,1例死亡。结论 (1)2001~2003年MP感染住院患病率逐年升高。男性及3岁以下患儿为主。(2)MP感染以肺炎表现为主,有多种肺外表现,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多样,重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及死亡。(3)X线改变多样,可出现血细胞学异常,肝功能多异常。(4)少数患儿难治,可再次感染,易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