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31-134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转归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在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共88例,将病人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A组)和40岁以下(B组),每组人数均为44人。定时定量服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进行治疗。研究者每隔3个月对患者血液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每隔6个月,对患者病毒载量(VL)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的个数与治疗初期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几个月的治疗中,CD4~+T淋巴细胞的个数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与治疗初期的基线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受试者VL水平显著降低(P0.05),12个月后,VL水平下降速度有所放缓,但与治疗初期的基线相比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12个月后,患者转归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VL水平变化情况相反,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D4~+T淋巴细胞与VL水平变化情况相反,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不考虑年龄、性别、传播途径、用药方式等外界因素的条件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转归与CD4~+T细胞水平增加、VL水平降低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艾滋病的1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6±117.9)个/μL,治疗1年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9.8±145.2)个/μL,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在21-40和≥41岁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有差异性(P0.05),药物是否漏服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后,可以增加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HIV的复制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重建,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艾滋病(AIDS)后随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数据库登记的116例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AIDS后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分成3组(<20个/μl,20~99个/μl和100~350个/μl),使用SPSS 14.0软件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约2个月及5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诊后接受治疗的3组患者在治疗约2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前比较都有提高[<20个/μl组:(84.93±64.33)个/μlvs(9.39±5.10)个/μl,P=0.000;20~99个/μl组:(178.71±135.34)个/μlvs(46.62±18.71)个/μl,P=0.001;100~350个/μl组:(316.81±128.81)个/μlvs(197.66±67.59)个/μl,P=0.002],但是在治疗5个月后3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T细胞基线低的组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早发现、早治疗仍应是河南省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及治疗前CD4~+/CD8~+比值对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5年在顺德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及治疗前CD4~+/CD8~+比值与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CD4~+/CD8~+比值表现为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但增幅在减小;初始治疗年龄以及性别不影响CD4~+/CD8~+比值的变化(P0.05);治疗前CD4~+/CD8~+比值0.2与≥0.3的艾滋病患者相比,其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增长更明显。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CD4~+/CD8~+比值,但需保证治疗依从性;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对于治疗前CD4~+/CD8~+比值0.2的艾滋病患者应积极动员其开始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诊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儿童住院部初诊172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105例重症67例;同期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子指标CD3~+、CD4~+、CD8~+、CD4~+/CD8~+,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结果轻症和重症MPP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重症MPP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轻症组[(43.1±16.7)%比(55.3±18.8)%、(16.1±6.8)%比(24.3±8.1)%、0.64±0.28比0.97±0.29](P <0.05),各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和重症MPP组血清IgG、IgM、Ig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初诊重症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健康对照和轻症患儿明显降低,Ig水平升高。初诊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检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LT水平、ALT复常率、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均下降,ALT复常率分别为93.75%、87.5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2.13±0.74)lg IU/mL vs.(3.98±1.61)lg IU/mL,P0.01];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 Ab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92.86%vs.83.65%,32.14%vs.19.23%,30.36%vs.18.27%,P均0.05);治疗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值上升,CD8~+T细胞百分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6±6.32)%vs.(38.59±7.13)%,(0.93±0.32)vs.(1.70±0.36),(28.25±7.48)%vs.(22.47±5.91)%,P均0.01];而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例较对照组升高[(38.59±7.13)%vs.(27.41±6.57)%,(1.70±0.36)vs.(1.02±0.28),P均0.01],而治疗组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下降[(22.47±5.91)%vs.(26.33±5.76)%,P0.01]。结论恩替卡韦与苦参素联合使用能有效增强抗HBV作用,同时能显著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和预测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状况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对衡阳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调查,除去因各种原因无法做调查者外,共调查到223人,均为抗病毒治疗12个月以上且仍在治疗的病人。对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患者开始治疗的年份将患者分为6组(2004-2009年治疗组),比较各组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200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及病毒载量水平(<103拷贝/μl、103~104拷贝/μl、>104拷贝/μl)时的患者比例。结果显示:2004-2009年各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200个/μl的人数比例分别为0、5.9%、10.0%、15.0%、29.9%和28.6%,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水平<200个/μl的患者人数比例越低;但2004-2009年各治疗组患者在不同病毒滴度时人数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载量较低(<103拷贝/μl)的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人数比例较高(104,52.0%),而随着病毒载量水平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加强心理干预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检查依从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血液生化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查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强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检查依从性,亦能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玉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6,(12):1235-123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0月长阳土家族人民医院就诊的19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根据肝功能水平分为肝功能异常组23例和肝功能正常组72例。对照组予2HRZE/4HR+护肝片+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拉米夫定,比较各组乙肝DN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DNA水平(4.12±0.24)×10~6copies/mL低于对照组(6.87±0.56)×10~6copies/mL(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正常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肝功能异常组、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μ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及护肝片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用2-乙酰氨基芴(2-AAF)灌胃7 d后,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40 mg/kg灌胃给药,护肝片组给予900 mg/kg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3~+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CD3~+、CD8~+、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调节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促进CD4~+CD25~+T淋巴细胞的升高,从而维持免疫耐受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88-91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综合性营养干预对晚期肝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门诊就诊晚期肝癌患者76例,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性营养干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综合性营养干预基础上加以艾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及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4~+/CD8~+比值]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b、ALB及MAM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联合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清CD3~+、CD4~+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CD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艾灸联合综合性营养干预用于晚期肝癌患者不仅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而且可以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388-391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PF及C57BL/6小鼠60只,10只制备Lewis瘤细胞悬液,40只Lewis肺癌模型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加味四君子汤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0只,其余10只小鼠为对照组。对比各组之间连续给药14 d后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细胞内CD4+T百分比、CD8+T百分比、B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各组小鼠之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加味四君子汤组、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环磷酰胺组、加味四君子汤组(P<0.01);环磷酰胺组与加味四君子汤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之间胸腺质量、体质量、胸腺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四组(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的胸腺质量与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环磷酰胺组(P<0.05)。各组小鼠之间脾细胞内CD4~+T百分比、CD8~+T百分比、B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脾细胞内CD4~+T百分比、CD8~+T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环磷酰胺组、加味四君子汤组脾细胞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加味四君子汤组脾细胞内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脾细胞内CD8~+T明显高于对照组,B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脾细胞内CD4~+T百分比、CD8~+T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B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治疗组脾细胞内CD4~+T百分比、CD8~+T百分比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在环磷酰胺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四君子汤可以显著抑制Lewis肺癌肿瘤生长,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5-508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PP)治疗对肝衰竭患者循环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水平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12例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HBsAg(-)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在PP治疗前后循环血中CD4~+T、CD8~+T及炎性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IL-10、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采用PP治疗后,TBIL、ALT、PTA、CRP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采用PP治疗前,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表达,CD4~+T/CD8~+T比值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CD4~+T、CD8~+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4~+T/CD8~+T比值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CD4~+T/CD8~+T比值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前,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治疗肝衰竭患者可显著调控循环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调节紊乱的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肝功能复常,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宿迁市新发现艾滋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结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宿迁市新报告的342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采用IBM SPSS 2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2例感染者中,男性占79.24%,明显多于女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体差异较大,最小值为1个/μl、最大值为1 597个/μl,均值为(439.47±265.05)个/μl,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09、4.729、2.746,P0.05),不同性别感染者首次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2,P0.05)。结论宿迁市存在部分晚发现AIDS患者。建议面向基层农村、女性和已婚有配偶者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同时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加大检测力度,及早发现感染者,及时提供CD4~+T淋巴细胞检测,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