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崇左市疟疾基本消除后监测效果,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崇左市1997-2010年疟疾传染源监测、血清学监测数据,分析疟疾流行态势。结果 1997-2010年崇左市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575 438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5例;血检流动人口46 299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390例;2003年后未再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1997-2000年共开展居民疟疾荧光抗体检测38 914人次,阳性率0.04%(17/38 914)。结论崇左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病例主要以输入性为主,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微山县原是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经过大规模的防制,1985年10月经卫生部抽查复核,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为了巩固疟防成果,1992~1994年继续进行疟疾监测措施,现将3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学动物防制》2016,(8)
目的探讨靖西县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监测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蚊媒监测方法对2002-2014年靖西县"三热"病人疟疾血检、农村小学学生疟疾血清抗体检测、蚊笼灯诱通宵捕蚊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4年靖西县"三热"病人常住人口血检104 764人次,镜检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流动人口血检7 253人次,镜检疟原虫阳性27例,均为间日疟。2013年农村小学学生疟疾血清抗体监血检3 048人次,未发现阳性者。2009-2013年5~10月选择10个村屯进行调查,共捕获按蚊32 147只,均为中华按蚊,月密度分别占3.53%、10.39%、63.68%、15.03%、5.44%、1.93%。结论疟疾监测是发现疟疾传染源的手段,应加强"三热"病人疟疾血检、外出回归人员和外来人员疟疾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并根治传染源,做好防蚊灭蚊,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田林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林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之一。 1991年经自治区组织专家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992年起展开了防止疟疾复燃与巩固发展灭疟成果工作。现将 1992年~ 1999年疟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防治内容与方法 1.病例侦察和治疗 加强全县各村屯巡回侦察工作 ,通过主动和被动侦察 ,对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的发热 (四热 )病人取血镜检 ,对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的发热病人取血后即给予假定性治疗 ,即氯喹 0 .6 g ,伯氨喹啉 15mg ;对确诊的现症病人或带虫者均给予氯喹… 相似文献
5.
《医学动物防制》2016,(7)
目的分析柳城县1996-2009年疟疾发病特点,为疟疾控制后期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9年疫情报告,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流行病学分析总结等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1996-2009年14年间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9例,其中外出回归7例,占77.78%;外来人员2例,占22.22%。从海南省输入5例,占55.56%(5/9);贵州省输入l例,占11.11%(1/9);其他省市输入1例,占11.11%(1/9);东南亚国家输入2例,占22.22%(2/9)。在外滞留1个月以上发病8例,占88.89%(8/9)。从事建筑的5例,占55.56%(5/9),种植的1例,占11.11%(1/9)。发病后l周内就诊的占55.56%(5/9)。结论应继续加强对从高疫区外来、回归人员的疟疾管理和监测,加强疟防知识宣传教育,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流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基本消灭疟疾成果提供防控策略。方法对1995-2006年北流市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流市1995-2006年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0·10%,病例散在分布,以3-9月份发病为主;病例主要为青壮年,占72%,男性远多于女性;早期感染来源主要来自海南、云南、广东等省份,2000年后海南、云南省份是感染主要来源。结论应继续开展监测,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该镇的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每年5-10月开展以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制作厚薄血膜血检疟原虫工作,以本镇人口数2‰比例为年监测任务数,对本月疟区的外来人员或从疟区外出回归人员使用荧光抗体筛检或血检疟原虫作为流动人口的监测工作.结果 共监测21年血检2835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县疾控中心累计复检血片697张,结果与该镇检查结果相符.荧光抗体筛检2856人次,阳性35人.进一步血检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直接血检78人,疟原虫阳性的10人,阳性率12.82%,均为间日疟原虫.结论 由于该镇多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已经很淡薄,在10例病人中该医院只查出1例,而其他病例则到县级医院或疾控中心查到.这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只要提高医务人员、学生、乡村医生的防治知识,积极开展临床教育工作,消灭蚊子孳生地,防蚊灭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对疟疾阳性者进行正规的治疗,定期随访,作好次年休止期的抗复发工作对病人真正做到全程按时足量的治疗原则.在县级政府支持下,防保人员积极努力,保证同本县同步在2014年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韶关市直属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状况,加强消毒质量的管理,我们于2004年对市直属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泰州市2008—2016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泰州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发热病人血检、疟疾专报系统中个案调查表、临床医生对疟疾诊治知识掌握水平、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泰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95例,其中间日疟42例,恶性疟214例,三日疟6例,卵形疟32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295例疟疾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72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从2011年起,除1例输血感染外,其余233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泰州市2008—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78 943人次,血检阳性数为272例,血检阳性率为0.098%。泰州市最后1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为2010年。疟疾知识平均分18.7分(15~20分),镜检平均分19.1分(12~20分)。结论 泰州市已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风险主要来自输入性病例,今后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韶关市消除疟疾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为评价和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4年韶关市疟疾监测年报、疟疾疫情、媒介监测、技能培训及宣传教育资料,开展终期评估分析评价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效果.结果 4年完成血检15 704人次,完成率107.97%,复核血片4 254张,复核率27.09%;确诊境外输入疟疾病例7例,均正规治疗和处置;主动病例侦查3 287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2013-2014年人饵诱捕中华按蚊326只,平均叮人率为0.38只/人工小时,诱蚊灯共捕获按蚊213只,平均密度为0.25只/(灯·h);培训疟防人员919人次、临床医生13 576人次、镜检人员852人次及乡村医生4 377人次;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随机抽取曲江区、乐昌市和始兴县3个县(市、区)进行了项目终期评估,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经过4年消除疟疾工作的实施,各项工作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应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加强高疟区务工流动人员的监测管理,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特点,为今后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0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20年张家港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2例,其中恶性疟35例(67.31%)、卵形疟13例(25.00%)、间日疟2例(3.85%)、三日疟2例(3.85%)。除2例间日疟病例来自大洋洲外,其余全部来自非洲国家。经圆形分布分析显示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季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7 8,P>0.05)。地区分布以金港镇为主,共33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女性仅2例;除1例病例为2岁外,其余均为20~57岁;职业发病最多的为木材行业,共36例。发病-初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平均值为2.33 d;初诊-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 d,平均值为0.88 d;出国-回国时间和发病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存在线性递增趋势(χ2=15.257,P<0.05;Z=13.501,P<0.01)。结论 2013—2020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本... 相似文献
12.
百色地区 2 0 0 0年疟疾监测 ,开展以传染源为主的发热病人血检 ,共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 2 614 4 9人 ,疟原虫阳性 17例 ,阳性率为 0 .65 /万 ,其中乐业县 10例 ,占 5 8.82 % ,田林县 4例 ,隆林和德保两县各 1例 ,其余 8个县 (市 )没有检出内源性病例。荧光抗体检测 10 193份 ,阳性 43例 ,阳性率为 0 .42 % ;外来流动人口血检 5 0 12人 ,疟原虫阳性 13例 ,阳性率为0 .2 0 % ,当地人口外出回归人员血检 2 0 68人 ,疟原虫阳性 2 8例 ,原虫阳性率为 13 5 /万。到海南回归人员原虫阳性 16例 ,占 5 7.14 % ,其中恶性疟 1例 ,到广东回归人员原虫阳性 7例 ,占 2 5 .0 % ,媒介监测 7个点 ,捕获中华按蚊 2 0 3只 ,占 65 .0 5 % ,6个点发现微小按蚊共捕获 2 8只 ,占 8.9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2014年云南省消除疟疾指标和工作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消除疟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全省消除疟疾进程.方法 选取云南省玉溪市等10个州(市)并随机抽取所辖1个县(区),参照《云南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2013年版)》开展考核.结果 发病率持续下降,发病率从2010年的4.63/10万下降至2014年的0.95/10万;10州(市)考核平均得分为92.7,最高玉溪市96.8,最低怒江州87.2,其他8州(市)分别为保山市96.6、德宏州94.2、红河州94.0、楚雄州93.4、版纳州92.2、文山州91.4、昆明市和临沧市各90.5;临床医生考试96人,及格86人,合格率89.6%,平均分73.1,最低平均分56,最高平均分83.2;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考核40人,合格38人,合格率95%.结论 2014年消除疟疾工作项措施按要求实施,年度主要指标达到要求,疟疾发病率持续下降,效果显著,有力推进了全省消除疟疾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韶关市2008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韶关市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构成,为今后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8年韶关市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网络直报并已经审核的死亡个案,应用SPSS11.0版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死因顺位中排前六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1797例(占30.34%),肿瘤1375例(占23.21%),呼吸系统疾病907例(占15.31%),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28例(占8.9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63例(占4.44%),消化系统疾病218例(占3.68%)。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前六位死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韶关市血吸虫病区在阻断流行后的疫情动态。方法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组人群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检测2569人,结果为阴性,检查外来人员453人,阳性者19人(占4.2%)、阳性者经粪便检查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结论韶关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特别输入性外来人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3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区2013年广西区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广西区8个市县报告疟疾病例31例,占全广西全年总病例数的2.48%(31/1251);8市县人群发病率为3.7/10万。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48%,其中间日疟4例,恶性疟25例,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各1例;来自非洲感染病例29例,东南亚地区感染病例2例;有67.74%疟疾病例集中出现在6~7月份,2013年8市县报告的31例疟疾病例与2012年报告的16例疟疾病例相比,疟疾病例数上升了93.75%,8市县与全广西一样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3年三省(区)疟疾联防区广西的8个市县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与2013年广西全省疟疾病例急速上升一样,疟疾病例数明显增加,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评估疟疾传染源监测检验方法的诊断效率,探索监测工作中用快速诊断检测(RDT)作为常规检测手段的可能性。方法采集成都市2016年7月-2018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疑似、临床诊断、确诊的疟疾病人的血样。分别采用血涂片显微镜检查、RD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RDT试剂分别采用国产(广东万孚)和进口(Binax Now)进行检测。结果共报告141例病例,确诊13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镜检诊断效率为87.23%,PCR诊断效率为92.91%。进口RDT诊断效率为92.20%;对恶性疟的敏感度为98.85%,恶性疟以外疟疾的敏感度为79.59%。国产RDT诊断效率为95.74%,对恶性疟敏感度为97.72%,恶性疟以外疟疾的敏感度为95.92%。进口RDT分别与镜检及PCR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0,P0.05;χ2=128.77,P0.05)。诊断效率由高到低排位为:RDT、PCR、镜检。国产RDT与进口RD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1,P0.05),国产RDT对卵形疟更灵敏。结论 RDT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可作为常规监测手段。在消除后疟疾监测工作中,应广泛应用于基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