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胸肺型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确诊的12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2例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咳痰和胸腔积液,此外,3例患者出现腹痛,2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1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0例患者肺吸虫IgG抗体呈阳性;10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左侧胸腔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3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胸水均呈渗出液;胸部CT见8例患者表现为索条、实变及磨玻璃密度灶,4例出现肺部多发结节,2例出现胸膜肥厚。12例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系统总结12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D4~+T细胞计数极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CD4~+T细胞计数低于50个/μL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1例给予规律抗结核治疗,适时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收集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及肺外结核和肺部多重感染,影像学表现广泛浸润9例、粟粒样浸润6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1例。结核菌素试验(TST)阳性率14.3%,结核病原学检查阳性8例。及时抗结核、抗病毒及防治其他机会性感染,19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CD4~+T细胞计数极低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CD4~+T细胞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免疫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01.01~2019.09.26间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1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 治疗等。结果 依据2016年国际专家共识中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标准共纳入13例患者,发病年龄是24.46±16.82岁,诊断年龄是32.54±14.86岁,诊断延迟中位数5年(IQR:2~15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 10例 (76.9%),反复腹泻3例(23.1%),3例(23.1%)患者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10例(76.9%)患者并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有患者IgG、IgA、IgM均降低。10例(76.9%)患者CD4+T细胞比例降低,11例(84.6%)CD8+T细胞比例升高,10例(76.9%)CD4/CD8降 低。58.3%(7/12)的患者补体C3降低,33.3%(4/12)的患者补体C4减低。12例(92.3%)患者在院内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1例患者因消化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中IgG降低,常伴IgA、IgM降低。目前临床上以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和对并发疾病的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3例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误诊及治疗情况)。  结果  43例IgG4-RD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1,年龄(51.3±15.9)岁,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乏力等消化道症状者11例(IgG4相关性胆管炎5例,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例),占25.6%;眶周受累患者10例,占23.3%,淋巴结肿大患者9例,占20.9%,发热患者6例,占14.0%;42例患者行免疫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ANA)升高14例;40例患者行免疫球蛋白检查,IgG升高25例,IgA升高12例,IgE升高29例;6例患者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4例为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G4亚型检测显示,35例患者高于1 350 mg/L;影像学检查显示,眶周受累患者CT特征为眼眶内软组织结节;胆道及胰腺受累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特征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管壁增厚强化,管腔变窄,胰腺受累显示胰腺肿大或软组织密度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为IgG4阳性细胞(3~>500个/高倍视野)浸润,淋巴细胞CD20、CD3ε或浆细胞CD138阳性。43例患者中5例因误诊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确诊后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好转。  结论  IgG4-RD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器官,临床上应加强对IgG4-RD的规范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6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71±18.23)个/μL,76例患者中血液IgG抗体阳性18例(23.7%),IgM抗体阳性6例(7.9%),脑脊液中IgG抗体阳性9例(1 1.8%),IgM抗体阳性5例(6.6%).影像学检查示多发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后呈环状或螺旋状增强影像.结论 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下的AIDS患者易发生弓形虫脑病,IgG、IgM检测阳性率较低,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尽早开始HAART以及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AIDS患者中预防性用药可减少弓形虫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为隐球菌病且非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3例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中,肺外常见累及部位包括颅内8例(脑膜7例、脑实质1例)、皮肤8例、血液1例、咽喉1例、肋骨1例、心脏1例、血液+颅内1例、颅内+皮肤1例、腰部+血液1例。累及颅内患者大多以发热伴头痛起病;累及皮肤患者表现为湿疹、游走性皮肤结节等;累及心脏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累及腰部患者以腰痛起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包括脑脊液涂片或培养、血或组织培养)、血或脑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14例病理学检查阳性患者中,微生物学检查阳性11例,血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阳性14例。胸部CT表现为单发结节3例(左肺1例、右肺2例),多发结节7例(双肺均有),团块或斑片影10例(双肺均有)。单用药物治疗10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3例。死亡6例。结论非HIV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病变主要累及颅内、皮肤和血液,因病变累及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2):230-233
目的探讨老年人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提高老年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人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等,统计其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分析各指标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38例患者中男36例,女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促等,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结节样、粟粒状、纤维条索状、空洞及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淋巴结肿大22例(占73.3%),主要以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增大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有28例(占73.7%),所有患者血沉均异常,合并低蛋白血症32例(84.2%),合并贫血24例(63.1%)。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GeneXpertMTB/RIF、痰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1.0%、76.3%、23.7%、7.9%。结论老年人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多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男性HIV/AIDS患者,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且呈多样性。诊断缺乏特异敏感的指标,需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景清   《四川医学》2018,39(1):79-82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112例临床资料。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双眼睑浮肿(33%),肝肿大(12.5%),鼻塞(42%),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疹(3.6%),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变异淋≥10%(30.4%);传单肝功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T细胞亚群检测92.5%表现CD3~+CD8~+明显增高,CD3~+CD4~+、CD3~+CD4~+/CD3~+CD8~+明显减低。EBV-VCA-IgM阳性(92.9%),EBV-DNA阳性(84.8%)。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综合分析临床特点与实验室结果,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王永新 《中外医疗》2014,(27):195-196
目的探究成人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为HIV/AIDS合并肺结核提供诊治基础。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实验室检查、血清抗体测定、CD4细胞计数测定、影像学检查等临床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98例患者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出现率达69.39%,咳嗽、咳痰、咯血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率达94.90%;抵抗力严重下降出现率达100%,在检查方面抗HIV阳性率为100%,但仅有39.8%的患者PPD和痰涂片阳性。还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和CD4淋巴细胞的异常。此外(80.61%)患者X线提示双肺肺肺纹理不清。CT检查提示63.27%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空洞和弥漫浸润性病灶和多发肺内结节,50.00%例患者有淋巴结肿大,12.24%肺空洞,9.18%)患者出现粟粒性阴影,1.02%)患者出现肺门占位性病变。结论大多数该病症患者均会出现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和免疫力下降、肺部影像学异常等特点。所有人抗HIV均为阳性,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和CD4淋巴细胞计数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系统认识。 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例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该患儿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肝脾肿大、肝损害。皮疹呈多形性,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结痂、坏死及凹陷瘢痕,冬轻夏重,主要累及面部和四肢,头皮及躯干也可累及。EB(Epstein-Barr)病毒IgM抗体阴性,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组织病理示皮肤真皮下脂肪小叶内见多量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有血管累及血管炎表现,免疫组化:CD43(++),CD45RO(++),CD3(+),CD4(+),CD5(+),CD8(+),CD56(+),Ki-67(+50~70%),CD20(-),CD30(-),CD68(-),CD79α(-),PAX-5(-),TdT(-)。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皮损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该疾病为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可基本明确。 结论 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的早期皮损表现类似于种痘样水疱病,然而后期常出现发热及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确诊主要靠多次病损部位组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该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16日到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特殊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为COVID-19患者组和阴性为非COVID-19患者组,分析两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就诊前用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VID-19患者组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有基础疾病9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5例、CT影像学异常16例(占94.12%),就诊前使用过抗感染、退烧药10例(占58.83%);两组WBC、NEUT#和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两组实验室检查的不同水平分布比较,两组WBC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史、就诊前用药情况、外周血WBC、NEUT#、LYM#以及影像学特点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依据,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余波  韩丹  马存文  邓成仕  李剑 《右江医学》2008,36(3):332-333
脑弓形虫病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最容易并发的一种机会性感染.通过分析3例经流行病学史、实验室资料及临床表现综合证实为脑弓形虫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前后部分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恢复情况,并分析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非地塞米松组,两组均用包括阿奇霉素等基础治疗方案,其中地塞米松组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2~0.3mg.kg-1.d-1),逐渐减量治疗5 d,设立对照组20例。测定相关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IgG、IgM、IgA、CD8+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组IgG、IgM、IgA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非地塞米松组IgG、IgM、IgA、CD8+T细胞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地塞米松组的发热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肺外症状消失时间均较非地塞米松组短(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均存在紊乱,小剂量地塞米松早期干预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加快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前后部分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恢复情况,并分析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非地塞米松组,两组均用包括阿奇霉素等基础治疗方案,其中地塞米松组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2~0.3mg·kg-1·d-1),逐渐减量治疗5d,设立对照组20例.测定相关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IgG、IgM、IgA、CD8+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组IgG、IgM、IgA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非地塞米松组IgG、IgM、IgA、CD8+T细胞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地塞米松组的发热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肺外症状消失时间均较非地塞米松组短(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均存在紊乱,小剂量地塞米松早期干预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加快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累及胸部的Castleman 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以提高对该 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例累及胸部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 12 例CD患者均经肿块或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确诊。7 例单中 心CD型患者临床无症状或少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孤立、边界清楚的纵隔或肺门软组织肿块影,少见浸润性肿 块,病理组织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6 例行手术切除肿块治疗,1 例因肿块无法完整切除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 疗),7 例患者均预后较好。5 例多中心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纵隔/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多浆膜 腔积液、肝脾肿大并伴全身其他多部位淋巴结肿大;病理组织类型3 例为透明血管型,1 例浆细胞型,1 例混合型;3 例行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2 例未治疗,5 例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累及胸部的单中心型CD以纵隔或肺门软 组织肿块为主要表现,多中心型CD以弥漫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对有纵隔/肺 门肿块或有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表现者的鉴别诊断应将CD考虑在内,早期肿块或淋巴结活检对CD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1例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致支气管扩张、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间断双下肢水肿7年,加重3个月"入院。CT提示支气管扩张、肝硬化、门脉高压。免疫球蛋白提示IgA、IgG显著降低,细胞免疫提示CD4+T细胞计数降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拟诊为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合并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予丙种球蛋白20 g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文献复习共检索到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病例报道288篇,共8 000余例。除国外一篇对上千例患者分析外,其余多为散发报道或小样本报道。结论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大多由于遗传因素引起,属于罕见病。当患者出现常见部位的反复感染或非常见及条件致病菌感染且治疗效果较差时,应提高警惕并及早治疗,有条件时可行家系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早期感染期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永嘉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临床证实的早期感染期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实验室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2例患者中50例首诊主诉有感冒样症状,62例肺吸虫抗体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51±3.06)×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5.6%±19.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2例肺内病变合并胸腔积液,4例单纯性胸腔积液,16例仅有肺内病变。结论:首诊主诉感冒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合肺内病灶,需考虑到并殖吸虫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与IgG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病例共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补液、化痰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奈唑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次/12 h,60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粉针治疗,100 mg/次,采取50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气变化;分析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IgA、IgM与IgG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4.242,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和Pa 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a O2和Sa 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IgA、IgM和IgG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提高APACHEⅡ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IgA、IgM与IgG水平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我国南方城市肺毛霉菌病(P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P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诊断为PM且曾行mNGS检测的病例,共纳入14例,确诊4例,临床诊断10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最常见。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10例)、咳嗽(9例)和气促(9例)。胸部CT形态以实变影最多见,其次为肿块影,多伴空洞。实验室检查方面,CD4+T淋巴细胞下降、CD8+T淋巴细胞升高以及CD4+/CD8+比下降提示预后不良。CT影像学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预后更差。mNGS诊断的阳性率为78.5%,明显高于组织病理(50%)及肺泡灌洗液深部真菌快速荧光染色直接镜检(61.5%)、真菌培养(23.1%)。【结论】肺毛霉菌病好发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较低的CD4/CD8比率及CT影像学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预后更差,mNGS诊断PM快速便捷、敏感性高,在诊断PM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