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C。记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将MVC、VEGF和TGFβ1表达结果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MVC值(55.62±11.07)、VEGF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和56.45%)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2.65±5.73,16.67%,16.67%)(P<0.05);MVC值在有腋淋巴结转组(65.53±20.36)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46.15±1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和TGFβ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75%和78.13%)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VEGF或TGFβ1表达阳性时,MVC值增高(分别为62.82±16.31和59.35±12.76),与VEGF或TGFβ1表达阴性组(分别为51.16±12.53和50.80±15.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TGFβ1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血管生成,MVC、VEGF和TGFβ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诱导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IF,并转化人工程菌B121(DE3)。用Ni-亲合柱分离纯化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MIF。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鉴定复性的重组MIF的活性。分别用0、30、60、120ng/mL的重组MIF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12h,通过Real-time定量PCR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165、FGFR3、MMP9、TGF-α、PDGF-α的mRNA表达。用体外血管生成试验检测重组MIF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管腔作用。[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MIF。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出重组MIF。复性的重组MIF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水平达30%(P<0.05)。重组MIF能特异地诱导HVECs中VEGF165、FGFR3、MMP9、TGF-α、PDGF-α表达,并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MIF,MIF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IF,并转化人工程菌BL21(DE3)。用Ni-亲合柱分离纯化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MIF。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鉴定复性的重组MIF的活性。分别用0、30、60、120ng/mL的重组MIF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12h,通过Real—time定量PCR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165、FGFR3、MMP9、TGF—α、PDGF-α的mRNA表达。用体外血管生成试验检测重组MIF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管腔作用。【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MIF。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出重组MIF。复性的重组MIF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水平达30%(P〈0.05)。重组MIF能特异地诱导HVECs中VEGF165、FGFR3、MMP9、TGF—α、PDGF-α表达,并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MIF,MIF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是维持机体需要的基本生理过程,倘若血管生成过度则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且其机制受体内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Vasohibin、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Ephrin-B2、Netrin-1这4种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之一是参与调节机体的血管生成。最新研究表明,以上4种因子与糖尿病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且参与糖尿病血管生成的交汇点均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糖尿病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张磊  王西岩  潘克俭 《西部医学》2009,21(5):719-721
目的观察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eotr, CT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ibilical vein endotheial cells,HUVECs),分别在含正常葡萄糖(5.5mM)、高糖(25mM葡萄糖)、25mM甘露醇及高糖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frowth factorβ1,TGFβ1)中和抗体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或72小时,并在相应时间点收集细胞总RNA及总蛋白。分别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T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葡萄糖培养及25mM甘露醇对照组相比,高糖刺激24小时后,HUVECs的CT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并且这种作用持续到48小时。TGFβ1的中和抗体能部分阻断高糖的这种刺激作用。结论高糖能诱导HUVECs表达CTGF,而内皮细胞CTGF的表达增加可能是高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组织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笃银  徐明达 《医学争鸣》1998,19(4):470-471
0引言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或称血管通透因子(**F)D」,二者均为强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增殖和血管构建,是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基础[‘j.癫痕疙瘩(keloid)又称瘀痕瘤,发病机理不清,手术极易复发,是外科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关搬痕疙瘩侵袭生长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关系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为此,我们通过上述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免疫组化定位分析,以探讨搬痕疙瘩瘤样增生的发病机理.正方法回.卫标本癫痕疙瘩17(男9,女8)例(K组)均来自我…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因子在脑血管畸形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组 2种不同类型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 (AVMs)及海绵状血管瘤 (CMs)〕标本、对照组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阳性对照组血管网状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2种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AVMs和CMs中的表达 ,按照血管同一部位着色强度将结果分为 3级。结果发现 :4 4例试验标本中VEGF表达均为阳性 ,VEGF在AVMs与CMs中的表达不同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VEGF表达与AVMs经否术前栓塞、有无出血无关 ,与CMs有无出血有关 (P <0 .0 5)。提示血管生成因子在所有类型脑血管畸形都有表达 ,血管发生机制可能是广泛弥散激活 ,而与各种血管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中HIF-1,VEGF的表达,并分析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中HIF-1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66.2%,对照组肾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14.4%,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与VEGF的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T3~4期明显高于PT1~2期(P<0.05),与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F-1与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脉通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促VSMC生长因子的影响,以期探讨温脉通防治早期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兔胸主动脉VSMC,以AngⅡ作为诱导因素,复制VSMC增殖模型,分别用温脉通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进行干预.应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各组VSMC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观察各组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经AngⅡ作用后其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分别加入各组药物血清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与Ang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大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最为明显.血管平滑肌细胞PDGF-BB免疫组化显色,空白组,呈弱阳性表达( /-);AngⅡ组呈强阳性表达( ),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温脉通全方组PDGF-BB表达明显减弱( ),与空白组接近;温经益气拆方组和活血通脉拆方组PDGF-BB呈中度表达( ),其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全方组,低于AngⅡ组.结论温脉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抑制PDGF-BB的蛋白表达,提示温脉通防治ASO可能与抑制VSMC异常增殖及PDGF-BB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R-383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预测,寻找miR-383调控的靶基因,挑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靶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等实验证实miR-383对候选基因表达的靶向调控; 通过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检测miR-383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383靶向多个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383可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基因3''-非翻译区(3''-UTR)而抑制其表达; 过表达miR-383并不影响VEGFA的mRNA转录水平,而只是在蛋白水平下调VEGFA表达; 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miR-383所介导的VEGFA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血管生成。 结论 miR-383可通过靶向结合VEGFA基因的3''-UTR,抑制其翻译效率而下调VEGFA的表达,并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丙戊酸(VP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VPA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生长和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VPA处理后,A2780细胞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生长能力降低,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VEGF和MMP-9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 VPA可以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生长,并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下调VEGF和MMP-9蛋白表达.VEGF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提示VPA可能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一氧化氮合酶2(NOS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GIST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NOS2和VEGF的表达与GIST的NIH分级、肿瘤黏膜受侵及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有侵袭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HIF-1α、NOS2和VEGF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的相关性.HIF-1α与NOS2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IF-1α、NOS2和VEGF表达可能是恶性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 HO-1)在人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肺鳞癌细胞株SK-MES-1为研究对象,以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为对照,采用qRT-PCR法同时检测三个细胞株中HO-1和VEGF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个细胞株中HO-1蛋白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HBE比较,A549和SK-MES-1中的HO-1不管在mRNA水平(P<0.05)还是在蛋白水平上都明显表达增高,A549较SK-MES-1中HO-1 mRNA表达增高(P<0.05);qRT-PCR结果显示,VEGF在两个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两个肺癌细胞株中HO-1和VEGF的表达增高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35和9.80).结论 HO-1在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且对VEGF生成产生影响,由此推测,HO-1通过促进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影响肺癌生长及转移,这可能是HO-1作用于肺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活性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生成活性氧的影响。[方法]HPMCs体外培养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按照不同的实验要求将细胞分组。不同葡萄糖浓度干预组:①空白对照组;②1.5%葡萄糖组;③2.5%葡萄糖组;④4.25%葡萄糖组。不同作用时间组:①空白对照组;②2.5%葡萄糖组。两组细胞分别培养12、24、48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氧化剂敏感的2.7-二氢二氯荧光素(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CFH)发生氧化所产生的荧光量,从而间接的反映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观察随葡萄糖浓度变化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人腹膜间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干预人腹膜间皮细胞后,其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葡萄糖浓度升高而逐渐增高,其中4.25%葡萄糖组最高。(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高糖作用下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培养48h其水平最高。[结论]高糖可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ROS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iR-372(miR-372)对新血管生成因子AGGF1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找到可能靶向调控AGGF1基因的候选miRNA;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等实验证实miR-372对AGGF1基因表达的靶向调控;通过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检测miR-372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372靶向AGGF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372可通过结合AGGF1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ional region,3′-UTR)而抑制其表达;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表明miR-37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AGGF1表达;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miR-372所介导的AGGF1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结论:miR-372可通过靶向结合AGGF1基因的3′-UTR下调其表达,并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类IRRE蛋白1系属(KIRRE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IHC)检测KIRREL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选用人胃癌细胞系SNU-5、AGS,通过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构建KIRREL干扰和过表达稳转细胞株。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空载组、干扰和过表达组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量,并通过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KIRR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 KIRRE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干扰KIRREL后,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UVEC的管长度和节点明显减少;KIRREL过表达则与之相反(P<0.05)。结论 KIRREL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并可能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CC)中具核梭杆菌(Fn)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诱导效应,并探讨3个指标对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ESCC细胞(KYSE30和KYSE150)分为对照组和Fn感染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CCK8法及平板克隆法检测各组细胞的HIF-1α与VEGF表达量、紫杉醇(PTX)与顺铂(CDDP)应答效力及体外增殖能力。采用RNA scope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309例ESCC组织中Fn感染、HIF-1α及VEGF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法分析比较Fn+HIF-1α+VEGF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n感染组细胞的HIF-1α与VEGF表达量、PTX与CDDP半数抑制浓度及体外增殖能力均增高(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率、HIF-1α及VEGF阳性率分别为43.04%、65.37%及60.52%,三者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与Fn+HIF-1α+VEGF低风险组相比,Fn+HIF-1α+VEGF高风险组术后5年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方法:应用乳腺癌MDA231细胞株,经培养传代后,种植给提前血瘀证造模成功的裸鼠,并采用麝香酮灌胃干预,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麝香酮干预的肿瘤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麝香酮可明显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预示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