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2,(33):130-131,133
目的探讨VEGF、E-cadherin、MMP-9、血浆EB病毒游离DNA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鼻咽癌患者200例,检测VEGF、E-cadherin、MMP-9、血浆EB病毒游离DNA,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E-cadherin、VEGF、MMP-9的表达会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P<0.05);EBV-DNA水平在远处转移组中最高,其次为局部复发组,而无瘤生存组最低,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E-cadherin、MMP-9、血浆EB病毒游离DNA在鼻咽癌患者预后检测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EB病毒相关生物学标志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远见  罗志强 《医学综述》2008,14(20):3075-3078
鼻咽癌与EB病毒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EB病毒抗体与EB病毒DNA,为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性指标。不仅如此,还能预测治疗的效果、是否有病灶残留、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小等。特别是EB病毒DNA,在鼻咽癌分期与预后预测方面是更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RIM28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在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下载美国国立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肺癌样本数据集GSE30219,对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TRIM28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高TNM分期肿瘤中高表达(P均<0.01)。在不同性别、AJCC T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的肺癌患者中,TRIM28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TRIM28高表达与肺癌患者(HR=1.49,95%CI=1.31~1.69,P<0.01)、肺腺癌患者(HR=2.12,95%CI=1.66~2.7,P<0.01)、不吸烟患者(HR=3.56,95%CI=1.89~6.72,P<0.01)和吸烟患者(HR=1.26,95%CI=1.02~1.55,P<0.05)的预后不良相关,还可作为临床Ⅰ期(HR=2.4,95%CI=1.81~3.2,P<0.01)、Ⅱ期(HR=1.6,95%CI=1.11~2.32,P<0.05)和化疗(HR=1.66,95%CI=1.11~2.49,P<0.05)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TRIM28高表达与肺癌多个临床病理指标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拷贝数及阳性率与鼻咽癌原发病肿瘤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集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次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722例,根据MRI成像观察鼻咽部肿瘤范围并按鼻咽癌中国2008分期标准对原发病灶进行T分期.同时在病人治疗前进行血浆EB病毒DNA的定量测定,计算其拷贝数及阳性率.结果:血浆EBV-DNA拷贝数及阳性率与鼻咽癌病人的原发肿瘤大小即临床T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1).即鼻咽癌T分期的分期越晚,患者血浆中的EBV-DNA拷贝数越高.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及阳性率与鼻咽癌原发病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鼻咽癌原发病灶大小的一种辅助性分子生物学指标,对病情的判断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的表达及其意义,从而探讨LHBs是否可以用作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方法:对83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ELISA进行LHBs检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析HBV DNA无拷贝数组?低拷贝数组及高拷贝数组中LHBs的检出率以及HBV DNA不同拷贝数组与LHBs的相关性?结果:在HBV DNA无拷贝数组,LHBs的阳性率为6.38%;低拷贝数组,LHBs的阳性率为56.25%,吸光度值与拷贝数对数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 = 0.25,P = 0.36);高拷贝数组,阳性率为95%,吸光度值与拷贝数对数值有良好相关性(r = 0.90,P < 0.0001)?结论:检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HBs,有助于判断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程度,但是否能够作为HBeAg阴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终点的有效判定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EB-VCA-IgA(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EB-EA-IgA(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及血浆中EBV-DNA(EB病毒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预后判断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鼻咽癌患者76例,放疗前检测EB-VCA—IgA,EB-EA-IgA及EBV DNA。放疗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76例中,EB-VCA—IgA放疗前阳性71例,阴性5例;放疗后阳性69例,阴性7例。EB-EA-IgA放疗前阳性68例,阴性8例;放疗后阳性者64例,阴性12例。EBV-DNA放疗前检测阳性60例,阴性16例;放疗后阳性11例,阴性65例。其中,11例检出阳性者中2例证实为远处转移,8例为临床复发,故其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90.9%。在65例阴性患者中,共有3例远处转移,8例复发,故阴性预测值为83.1%。64例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临床结果相符,故准确率为84.2%。结论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而EB-VCA—IgA,EB-EA-IgA尚无法证明其是判断临床分期、疗效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8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经排除后,216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设为乳腺癌组,按1∶2比例匹配年龄、血脂、体质指数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血糖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乳腺癌组血清胰岛素的截断值,按最佳节点值分为高低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有196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确定血清胰岛素为10.3 m U/L作为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最佳截断点;Kaplan-Meier分析10.3 m U/L及<10.3 m U/L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10.3 m U/L组预后差;Cox单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有肿瘤分级(HR=1.43,95%CI 1.05~1.95)、肿瘤分期(HR=1.52,95%CI 1.16~1.98)、空腹胰岛素(HR=1.79,95%CI 1.07~2.98)(P<0.05);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有肿瘤分级(HR=1.38,95%CI 1.03~1.85)、肿瘤分期(HR=1.83,95%CI 1.12~2.98)、空腹胰岛素(HR=2.02,95%CI 1.90~3.78)(P<0.05)。结论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情况、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后的肿瘤体积退缩率以及两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014 年1 月至2016 年6 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诊治的86 例初治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 的表达 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放化疗前及放射治疗后1 个月的肿瘤退缩率;进一步分析PD-L1 的表达、肿瘤 体积退缩率与其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纳入研究的86 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 的阳性高表达患者 为30 例(34.88%),PD-L1 阳性低表达患者为56 例(65.12%)。PD-L1 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性别、年 龄、吸烟史、同步放化疗、病理分型、N分期、肿瘤分期及治疗前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均无关(均P>0.05);但与 肿瘤退缩率和肿瘤T分期有关(均P<0.05)。组织中PD-L1 的表达水平是肿瘤退缩率的危险因素(OR=0.226,P<0.05)。 与PD-L1 阳性低表达患者相比,PD-L1 阳性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且高肿瘤退缩率患者较 低退缩率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PD-L1 高表达、放化疗前后低肿瘤退 缩率预示着有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DNA的分布及其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24例鼻咽癌患者(实验组)及10例头颈部其它部位肿瘤(对照组-1)和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对照组-2)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的DNA.同时采用免疫酶法检测以上各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的效价.结果发现实验组中1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为阳性,阳性率为41.67%(10/24).对照组-1阳性率为10%(1/10),对照组-2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均为阴性.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以上三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DNA均为阴性,三组间无差异.实验组VCA-IgA与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比较阳性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些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可检测出EB病毒DNA.血清中未能检测出EB病毒DNA.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的存在与血清VCA-IgA的效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中EB病毒DNA定量测定及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65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含量,并与6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阳性率为62.4%,中位浓度(四分位数间距范围)为3.21×104(2.13×103~5.06×105)copies/ml;慢性鼻咽炎患者阳性率为8.3%,中位浓度(四分位数间距范围)为0(0~0)copy/ml。两组阳性率和中位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在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中测出EB病毒DNA含量,检测的特异性较高,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用PCR方法从鼻咽癌外周血中检测EB病毒DNA的意义,以及与鼻咽癌组织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58例健康人外周血和50例鼻咽癌病人的外周血及其相应的肿瘤组织活检标本,用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用TUNEL方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的EB病毒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阳性者的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者,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密切的联系。结论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可能为来源于局部肿瘤细胞的分子标记物,本研究为其进一步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人 鼻咽肿瘤 外周血 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EB病毒相关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IL-10作为EB病毒型胃癌筛选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以及p53和β-连环蛋白水平对患者治疗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EB病毒型胃癌患者80例,采集患者血液和少量肿瘤组织;采用Trizol法从新鲜冷冻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检测EBV DNA,扩增EBNA-2基因(巢式PCR)和血清学检测抗体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53蛋白、β-连环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样中的IL-10水平;采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抗EB病毒核抗原(EBNA)、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2.441、11.832,P0.001);p53的阳性表达与低癌细胞分化状态、高T分期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与有淋巴结转移也有密切联系(P0.01);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低癌细胞分化状态、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P0.01);在6~24个月的随访观察期间,p53阳性患者、β-连环蛋白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p53、β-连环蛋白与IL-10联合检测对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预后评估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鼻咽癌(NPC)患者全血中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83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NPC患者为30例,NPC放疗组患者为20例。NPC伴转移组例数为13例,NPC治愈后复查患者为20例,对全血标本进行采集,加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应用,对标本中EBV、DNA含量予以检测,计算各组EBV阳性率、平均拷贝数,并对NPC患病率与EBV感染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各组之间EBV、DNA拷贝数对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初诊NPC组、NPC伴转移组、NPC放疗组、NPC治愈组患者的E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6.67%、100%、61.54%、25%,不同组间EBV、DN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统计学分析样本的PCR结果时,初诊NPC组、NPC伴转移组、NPC放疗组、NPC治愈组患者的EBV、DNA的平均拷贝数的对数值分别为4.56、4.97、2.06、1.35,不同组间患者全血中E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DNA检测可以对NPC予以有效诊断,而且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准确评估,给予预后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EBV 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及监测鼻咽癌患者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 DNA含量,比较治疗前后及缓解组和治疗前组、治后复发或转移组血浆EBV DNA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组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94.73%,中位拷贝数4.13×105拷贝/ml;治疗后缓解组阳性率16.53%,中位拷贝数0拷贝/ml;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阳性率93.90%,中位拷贝数6.17×105拷贝/ml。提示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缓解组、治疗后缓解组相与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EBV DNA定量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的诊断方法之一,亦可作为监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复或转移的标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联系较为密切,是鼻咽癌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对EB病毒进行DNA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转移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针对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99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CD99基因在cc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随访调查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及其危险因素,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获得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CD99基因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占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cRCC组织中CD99基因的高表达[HR=0.14,95%CI(0.01,2.15)]与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生存时间无关;而患者年龄[HR=1.18,95%CI(1.01,1.38)]、TNM分期[HR=51.91,95%CI(4.31,625.87)]、合并糖尿病[HR=59.94,95%CI(2.21,1 627)]和合并高血压[HR=47.72,95%CI(1.37,1 670)]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比较TNMⅠ期和Ⅱ~Ⅳ期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100.0%vs 60.0%,P=0.004;93.8%vs 8.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99的表达可能与ccRCC的预后无关,年龄、TNM分期、合并糖尿病和合并高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结束3~24个月影像学证实有肿瘤残留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为局部残留鼻咽癌患者选择优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使用SPSS 23.0软件,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放疗剂量、化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局部残留情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70.8%、78.5%、77.5%;(2)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鼻咽肿瘤(GTVnx)残留体积、原发鼻咽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x+nd)残留体积、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第7版)及放疗剂量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GTVnx残留体积、GTVnx+nd残留体积还是影响LRFS的重要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AJCC分期(H^R=3.81, 95%CI:0.58~11.76)、放疗剂量(H^R=4.05, 95%CI:1.22~12.25)为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TVnx残留体积(H^R=4.90, 95%CI:1.33~18.13)为影响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原发病灶的总处方剂量可以给临床判断有肿瘤残留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应考虑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体积及残留时间等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并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BV-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6例鼻咽癌患者、60例其它种类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与PBMC EBV-DN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其它种类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和PBMC中EB病毒阳性检出率及EBV-DNA拷贝含量水平的差异,以及鼻咽癌不同分期EBV-DNA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73.2%)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组(23.3%)及健康对照组(11.7%),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P<0.01);鼻咽癌患者PBMC EBV-DNA的阳性率(89.3%)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组(8.3%)及健康对照组(5.0%),其阳性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鼻咽癌组的血浆及PBMC EBV-DN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1);鼻咽癌晚期者血浆及PBMC EBV-DNA拷贝数均明显高于早期组,且以PBMC中EBV-DNA拷贝数增高更为明显.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及PBMC EBV-DNA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对不同部位巨噬细胞对鼻咽癌(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CD68,观察并计数CD68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D68+巨噬细胞在间质中浸润比癌巢中活跃(中位数:4.47/HPF相比1.87/HPF)。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癌巢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与NP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正相关。间质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与NP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亦显著正相关。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癌巢中的CD68~+巨噬细胞浸润较多的患者相比于数量较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HR=0.667,P=0.002)及死亡(HR=0.626,P=0.002)的风险较低。间质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多的患者较数量较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HR=0.664,P=0.005)及死亡(HR=0.66,P=0.008)的风险较低。结论免疫微环境中癌巢和间质中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静脉血、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取400例鼻咽癌患者静脉血、鼻咽分泌物,对EB病毒DNA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400例鼻咽癌患者经静脉血及鼻咽分泌物分别进行EB病毒DNA检测后,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阳性率高达96.75%,显著高于静脉血EB病毒DNA阳性率7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EB病毒相关特征,对疑似患者积极给予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显著提高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