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周围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周围血象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185、301和300名从事介入诊疗(介入放射组)、医用X射线医护人员(普通放射组)和健康从业人员(对照组)的周围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周围血白细胞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BC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普通放射组(P<0.05),2个放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放射组周围血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普通放射组和对照组(P<0.01),其Hb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放射组(P<0.05);血小板数(Plt)和异常栓出率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介入放射组周围血象的异常检出率与工龄无明显关系.结论 电离辐射对放射学工作者的周围血象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对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放射诊疗专业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无锡市53家医疗机构的389名放射诊疗专业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放射技术组、放射诊断组以及放射治疗组,共4组。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工作人员在职业性外照射年个人剂量、异常症状和体征检出率以及血常规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并将不同组别的异常症状和体征检出率、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与年个人剂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006—2010年5年间,无锡市放射诊疗专业外照射年个人剂量均小于年剂量当量限值(20mSv),但不同工种之间的个人剂量有所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治疗组、放射技术组、放射诊断组、放射治疗组。不同组别间异常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是不同的,介入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组别的异常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均与年个人剂量呈低度相关。不同组别间血常规异常的检出率是不同的,介入治疗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总体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组别间血常规异常的检出率均与年个人剂量呈低度相关。[结论]不同放射诊疗专业的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异常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不但与累积剂量的增加有关,还与个体差异、生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症状及体征、外周血象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者。辐射防护应当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保证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天津市红桥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暴露情况,于2010—2012年对13所医疗机构进行614人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 mSv,96.42%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小于1 mSv;其中,临床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39 mSv),其次为放射诊断(0.31 mSv),放射治疗(0.23 mSv)、核医学(0.24 mSv)相对较低。提示该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重视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暴露及防护。  相似文献   

4.
梁纪文  何寿国  陈水江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5-1476
目的分析茂名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受照剂量与机体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提出放射工作场所的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576名茂名市电离辐射工作人员做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受照剂量;选取150名健康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25.52%)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并有随工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除了年接触剂量<1 mSv和工种为普通放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接触剂量≥1mSv的各剂量组和工种为工业探伤组、介入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辐射剂量、工种、工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眼晶状体混浊、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并随着年接触剂量、工龄增加异常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9):833-837
【目的】探讨职业性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237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依照外照射年个人有效剂量均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个人有效剂量为0.357 7~4.704 3 mSv,平均剂量为0.536 8(0.441 2~0.893 8)mSv;对照组年个人有效剂量为0.031 2~0.350 8 mSv,平均剂量为0.199 2(0.143 8~0.252 8)mSv。收集两组2017—2019年2次职业健康检查中外周血象的检查结果,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与首次体检相比,工作人员末次体检血红蛋白异常的风险升高(OR=1.029,95%CI:1.006~1.053),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工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观察组血红蛋白异常的风险比对照组低(OR=0.422,95%CI:0.198~0.898),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的风险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性电离辐射会增加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血红蛋白异常的风险,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未见明显变化,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注重个人防护,做好职业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6.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近十年前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放射工作人员近十年前后的健康监护档案资料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由1995年的2.36mSv降至2001、200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1.50mSv,降低了36.4%。放射工作人员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十年前后在总体上有增高的趋势,而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发生率降低;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均值低于对照组,其异常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随着放射防护管理的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逐渐下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总数、血小板均值随年度增加而增高,异常发生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降低,异常率增高。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现状、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健康状况,识别放射防护薄弱环节,降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2018年,根据国家放射卫生相关标准,开展X射线影像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采用热释光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辐射健康效应监测。结果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92.31%,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0%;41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53 m Sv,从事介入放射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606 mSv);核医学工作人员辐射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情况总体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无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生,但放射工作人员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应重点关注从事介入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及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某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整理及剖析监测结果,对比不同岗位、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结果各个工种均符合,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不同岗位(护师、技师及医师)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最高,应该强化防护工作,并且给予专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而且可通过轮岗、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减少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9.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选取淮安市2014年度从事放射诊断、介入治疗、工业探伤的627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暴露组;305名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整理其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并对各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率、淋巴细胞细胞微核率、晶状体混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以损害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应加强敏感指标监测和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谢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于2003年对全市接触射线和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市各医疗机构、企业中接触电离辐射(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介入治疗、核医学、工业探伤等)满1年以上的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的调查,为维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某市2015、2016年参加体检的医院、企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和岗前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接触放射人员(接触组)共1 612名,其中从事医用诊断的工作人员687名,年剂量当量低于5 mSv的占98.8%,平均小于1.8 mSv;从事工业探伤作业人员925名,年剂量当量均低于5 mSv,平均小于1.2 mSv。接触组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晶状体改变、视力降低、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11.22%、4.47%、8.44%、11.35%、13.03%,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放射作业人员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晶状体改变、视力降低、神经衰弱的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长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能造成机体神经衰弱、血象异常、眼晶状体异常、视力异常,接触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环境中的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宁夏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银川市2014年9家医疗机构96.5%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小于5 mSv,不同放射工种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各工龄组间外照射个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间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各指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间,≥ 20年组工作人员白细胞异常率较其他组高,10年~组ALT和AST异常率较其他组高。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和肝功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汪莹  栾海  阮水富 《职业与健康》2013,29(1):41-42,45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个人剂量监测的新模式,更好地对不同职业类型(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方法 选取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作为调查对象,整理分析了某三甲医院2010-2011年387人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某三甲医院的不同职业类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58 mSv,为放射治疗的8倍之多.介入治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以及核医学工作人员.结论 应针对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介入治疗工作人员提出可行的加强放射防护的对策,为做好该市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者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者职业防护和健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接受健康检查的127名放射工作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及血象分析,将其设为放射组。另外选取133名无射线接触史的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 放射组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7名放射工作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随着接触电离辐射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害工龄大于20年的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低工龄组,不同损害工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与介入治疗工种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其他工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时间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者白细胞总数降低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应加强放射工作者防护措施以备降低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特别要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和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3年~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分析,比较不同工种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差异。结果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6 mSv/a,从2003到2010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2012两年间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升高。在各个工种中,核医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最高,为1.56 mSv/a,其次为介入治疗人员1.39 mSv/a,最低的为放射诊断人员0.26 mSv/a。结论 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处于较低水平,核医学科和介入治疗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2006—2015年)武汉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医院个人剂量水平并发现问题,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方法利用热释光法获得武汉市某医院2006—2015年间从事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医学其他的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 050人次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运用均值、标准差、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工种的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06—2015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1.014±4.208)m Sv。不同年份、不同工种间有效剂量总体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医学其他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0.923±4.434)m Sv、(0.819±1.068)m Sv、(1.014±1.401)m Sv、(1.598±5.091)m Sv和(0.266±0.152)m Sv。除医学其它工种外,每个工种不同年份的有效剂量总体平均水平均有差异(P<0.05)。结论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基本符合国家规定范围,但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应当着重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2006~2009年周口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作好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信息。方法 依据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 4a间共监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2 083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39mSv,集体剂量当量为2891.37人·mSv,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治疗4类工作的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39,1.23,1.77,1.40mSv。结论 周口市绝大多数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对978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408名非接触电离辐射或其他有毒有害作业因素的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人员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作业中介入放射、核医学人员的年人均有效剂量显著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工业探伤人员(P<0.05),女性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高于男性(P<0.05),介入放射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人员(P<0.05),核医学人员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人员(P<0.05);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的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龄>20年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微核率明显高于工龄≤10年、10~<20年人员(P<0.05)。提示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的细胞遗传学损伤仍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了解个人剂量;比较各工龄组间外周血象异常率的差异、比较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中血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异常率各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Х^2检验,P〉0.05);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中自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0.05和P〈0.01)。结论 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异常率与暴露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放射人员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较低,提示仍需加强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目前防护条件下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基层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机体血象的影响,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2010年我市基层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301名和其他健康人员(对照组)298名体检资料中的血象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组血象中白细胞数(WBC)低于对照组(P〈0.05),WBC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含量和血小板(PLT)数及其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血象的异常检出率与工龄无明显关系。结论我市基层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仍有不同程度的WBC减少,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院的放射防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