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和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35名18-24月龄儿童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Ig G抗体。结果免疫前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抗体活性量分别为97.14%、77.14%、2.85%,1979.53m IU/m L、78.69IU/m L、59.94U/m L;免疫后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抗体活性量分别为100%、94.28%、82.85%,2577.67m IU/m L、117.86IU/m L、239.11U/m L;免疫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P0.05;x~2=45.73,P0.05);麻疹和风疹的抗体活性量较免疫前有1倍以上增长(Z=-2.27,P0.05;Z=-2.38,P0.05),腮腺炎有4倍以上增长(Z=-6.67,P0.05),免疫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腮风疫苗作为18-24月龄含麻类加强免疫疫苗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巩固了麻风二联疫苗的免疫屏障作用,还大幅度提高儿童腮腺炎抗体水平,有效保护儿童免受麻疹、风疹、腮腺炎的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海市健康人群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水平状况,评价疫苗接种质量效果,及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为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乌海市367人,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进行脊灰、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肝Ig G抗体和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结果 367人中,抗体总阳性率最高的是脊灰和甲肝,均为98.37%,最低的是百日咳,为56.95%;不同年龄组间HBs Ab、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腮腺炎、白喉和破伤风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22.01,8.63,P0.01);不同地区间HBs Ab、脊灰、麻疹、风疹、腮腺炎、百白破、白喉、破伤风和甲肝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海市健康人群免疫状况良好,脊灰、麻疹、甲肝、风疹、腮腺炎、破伤风和白喉Ig G抗体阳性率均≥80%,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但乙肝、百日咳免疫水平较低,应加强疫苗接种和定期开展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3年银川市健康人群8种疫苗相关疾病进行了抗体水平监测,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银川市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对银川市600名健康人群采微量静脉血,分别用酶标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等7种疾病的Ig G抗体,金标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结果监测600名健康人群中,HBs Ag和HBs Ab阳性率分别为2.33%和80.33%,8种疫苗针对疾病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麻疹,为99.5%,最低的是百日咳,为35.5%;不同年龄组间HBs Ab、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风疹、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性别间,HBs Ab、脊灰、百日咳和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区和乡镇健康人群中HBs Ab、白喉Ig G抗体阳性率,两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健康人群免疫状况良好(HBs Ab、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均达到80%),但部分种类疫苗抗体水平较低(百日咳Ig G抗体阳性率小于60%),存在薄弱地区与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疫苗种类及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技术规范化管理,并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察布查尔县健康人群的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水平,为评价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随机抽取体检的360例察布查尔县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分析,并应用酶联免疫法对腮腺炎、风疹和麻疹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抽取的360例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5.00%,风疹抗体阳性率为62.50%,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56.68%,不同年龄段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男性与女性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患过麻疹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75.22%,而患过麻疹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70.59%。结论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麻疹、风疹与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性较大,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抗体水平均较低,麻腮风联合疫苗(MMR)纳入免疫规划既有助于消除麻疹,也有利于控制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因此需要加强对抗体水平的监测为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抗体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免疫的效果。方法:选择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时接种1剂MMR,无腮腺炎疫苗史与风疹疫苗史儿童100例,行MMR免疫,在免疫前后采集手指末梢血0.2ml,对麻疹IgG抗体、风疹HI抗体、腮腺炎血凝抑制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在行MMR免疫前,麻疹IgG抗体与风疹HI抗体的阳性率达100%,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59%。行MMR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仍然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2653,相较于免疫前,≥4倍增长率为15.4%;风疹HI抗体的阳性率为100%,GMT为1:612.7,相较于免疫前,≥4倍,增长率为51.2%;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97%,GMT为1:33.5,相较于免疫前,≥4倍增长率为71.2%。结论:MMR免疫效果佳,有利于对风疹、麻疹、风疹综合征消除,同时对腮腺炎进行控制,应在接种麻疹疫苗基础上,对免疫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采取MMR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海省湟源县和贵德县健康人群麻疹、风疹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调查全年龄组健康人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 G抗体。结果湟源县和贵德县两县共调查364人,其中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87.36%,保护率为61.81%,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 997.76 m IU/ml;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84.07%,风疹GMC为988.61 m IU/ml;不同年龄组和免疫史不同,抗体水平不同。结论湟源县和贵德县两县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不高;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宁县1~14周岁健康儿童麻疹Ig G抗体水平,评估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预测麻疹高发人群,为完善麻疹控制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4周岁健康儿童作为检测对象,对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的麻疹Ig 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计抽取血液标本10231人,经检测共计筛查出阳性9750人,阳性率为95.30%,各年龄组、不同乡镇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结论:新宁县14周岁以下儿童麻疹Ig G抗体水平相对较高,形成了对麻疹的免疫屏障,但大龄组儿童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大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8.
王选中 《大家健康》2014,(7):169-170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免疫的效果。方法:选择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时接种1剂MMR,无腮腺炎疫苗史与风疹疫苗史儿童100例,行MMR免疫,在免疫前后采集手指末梢血0.2ml,对麻疹IgG抗体、风疹HI抗体、腮腺炎血凝抑制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在行MMR免疫前,麻疹IgG抗体与风疹HI抗体的阳性率达100%,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59%。行MMR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仍然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2653,相较于免疫前,≥4倍增长率为15.4%;风疹HI抗体的阳性率为100%,GMT为1:612.7,相较于免疫前,≥4倍,增长率为51.2%;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97%,GMT为1:33.5,相较于免疫前,≥4倍增长率为71.2%。结论:MMR免疫效果佳,有利于对风疹、麻疹、风疹综合征消除,同时对腮腺炎进行控制,应在接种麻疹疫苗基础上,对免疫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采取MMR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察布查尔县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免疫水平状况,评价预防接种效果,为提高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效率提供帮助。方法:2016年采集察布查尔县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36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结果: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分别检测血清360份。麻疹抗体阳性率75.00%,几何平均滴度(GMT)1:531.01;风疹抗体阳性率62.50%,抗体含量均值为31.13U/ml;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4.49%,抗体含量均值为248.69U/ml。结论:麻疹抗体阳性率8月龄-20岁年龄段显著高于小于8月龄和20岁以上年龄段;风疹抗体阳性率8月龄-20岁年龄段显著高于其他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阳性率1.5岁以下儿童显著低于其他健康人群;应继续加强对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巩固免疫规划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的麻腮风三联疫苗(combined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e,MMR)的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和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68例18~24月龄麻腮风初免儿童的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的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抗体测定。结果: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前麻疹、风疹、腮腺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3%、92.65%、1.47%,抗体活性量水平分别为1100mIU/mL、66IU/mL、13U/mL;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8.53%,抗体活性量分别为1988mIU/mL、105IU/mL、458U/mL;麻疹和风疹的抗体活性量水平较免疫前有1倍以上增长(t=-9.09,P<0.05;t=-3.35,P<0.05),腮腺炎则有35倍以上增长(t=-41.29,P<0.05),免疫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R疫苗作为18~24月龄儿童麻疹加强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明显,不但巩固了麻风二联疫苗的免疫屏障作用,还大幅度提高儿童腮腺炎抗体水平,有效控制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水辖区内高中生麻疹、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免疫效果抗体水平,为全市制定免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所辖3所高中16~18岁组的8 504名高中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脊灰及乙脑Ig G抗体检测。结果广水市16~18岁组的健康高中生麻疹抗体、脊灰抗体、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88.4%、86.1%。3种抗体保护水平均达到了85%以上;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P0.05)、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P0.05),不同年龄组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0.05)、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7,P0.05)。结论广水市16~18岁组健康高中生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达到抵御相应疾病的水平,但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应急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新入伍战士麻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为更好地免疫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广东省内三个基层部队(单位1、单位2、单位3)2015年9月入伍战士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及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新兵麻疹与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85%和84%,单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抗体阳性率在有免疫史组与无免疫史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农村组与城市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兵麻疹与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均超过80%,但尚未达到形成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接种史是两种抗体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武振军  胡皓  李燕  高源 《海南医学》2016,(10):1701-1703
目的:了解银川市0~7岁流动儿童的免疫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银川市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银川市195名0~6岁儿童进行HBsAg、HbsAb、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风疹及腮腺炎IgG抗体8种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5名儿童中,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0和69.7%,8种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脊髓灰质炎,占97.4%,最低为百日咳,占15.4%;不同地区间,0~7岁儿童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0~7岁儿童HbsAb、风疹和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0~7岁流动儿童8种血清学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间0~6岁流动儿童麻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回族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0~7岁流动儿童免疫状况良好,但部分种类疫苗抗体水平较低,存在薄弱地区与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疫苗种类及重点年龄段儿童的预防接种技术规范化管理,并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422名0~30岁健康人员及部分育龄期女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422名健康人员麻疹抗体阳性1071人,抗体阳性率为75.3%;风疹抗体阳性1149人,抗体阳性率为80.8%;流腮抗体阳性1097人,抗体阳性率为77.1%。结论合肥市麻疹有出现散发和小范围流行的可能,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学龄组出现暴发的可能性较高。在认真完成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的前提下,对大年龄组儿童进行MMR疫苗的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是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2014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破伤风、水痘的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制定疫苗实施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被调查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共241份,进行麻疹、风疹、水痘的抗体以及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监测,同时收集个案资料进行4种疾病抗体阳性率的比较。结果纳入调查的241人中,麻疹、风疹、水痘抗体、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分别为95.85%、83.40%、60.17%和50.21%。不同性别间4种疾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风疹:χ2=0.074、水痘:χ2=0.051、破伤风:χ2=0.950,P>0.05)。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风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水痘:χ2=26.74,P<0.01;破伤风:χ2=48.6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除水痘抗体阳性率城区高于乡镇外,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城区均低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风疹:χ2=4.84,P<0.05;水痘:χ2=4.66,P<0.05);破伤风的抗体阳性率城区低于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有免疫史者4种疾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风疹:χ2=14.98,P<0.01;水痘:χ2=4.01,P<0.05;破伤风:χ2=19.37,P<0.01)。结论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好,但水痘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较低,存在薄弱地区与人群。应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免疫水平监测,同时加强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疏附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当地麻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疏附县近5年麻疹发病率高低将10个街镇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无麻疹发病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人群静脉血2~3 ml,离心后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共调查目标人群945人,平均年龄为(15.30±14.06)岁,其中麻疹抗体阳性720人,阳性率为76.19%;男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5.83%(320/422)、女性为76.16%(377/49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15~25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0.50%(194/241),7~15岁组最低,为72.57%(164/226),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5);流动人口抗体阳性率为78.57%(55/70),户籍人口抗体阳性率为75.93%(593/781),不同户籍人口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7,P0.05);木什镇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8.24%,乌帕镇最高,为82.83%,各街镇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5)。结论疏附县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低,应切实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必要时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强化免疫措施,进一步提高疏附县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19年张掖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价实验室的运转情况,为麻疹、风疹的疫情监测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对2019年张掖市6个县区送检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IgM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张掖市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154份,标本采集合格率100.00%。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4份,阳性率2.60%,不同月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60,P0.05);风疹IgM抗体阳性79份,阳性率51.30%,不同月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66,P0.01)。2019年麻疹、风疹的高发病期为4—6月,发病数占疑似病例总数的40.9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3∶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05)。11~20岁人群为风疹的主要发病人群,占阳性病例总数的79.75%。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高台县和临泽县户籍病例,分别占阳性病例总数的56.96%和35.44%;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全部为有免疫史病例。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65.82%。结论 2019年张掖市麻疹主要是散发流行,发热伴出疹病例暴发流行主要为风疹,排除病例71例,发病人群主要为11~20岁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2019年张掖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营山县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相应传染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分<1岁、1岁~、3岁~、5岁~、7岁~、15岁~、≥20岁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30人作为监测对象,共210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麻疹IgG、风疹IgG、腮腺炎IgG。结果:共检测210份血清标本,麻疹IgG阳性率为86.19%,风疹IgG阳性率为80.48%,腮腺炎IgG阳性率为63.81%。结论:营山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1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均达到《预防接种规范》要求的85%免疫成功率指标,建立了有效免疫屏障。风疹IgG抗体和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达到有效免疫屏障,提示我们要加强风疹、腮腺炎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阳江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状况和Ig G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辖区内共抽取20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48个健康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麻疹疫苗免疫率为87.11%,抗体阳性率为80.28%,抗体保护率为39.7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70.72。在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中,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阳性率和保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免疫史的人群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率和G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免疫史与接种3剂次以上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类人群的保护率和GMT各自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江市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应加强复种,倡导接种含麻疹成分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德宏州2011-2014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健康人群分为8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健康人群的麻疹Ig G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监测健康人群6 613人,麻疹Ig G抗体阳性6 291人,年均阳性率95.13%。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德宏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8~17月龄组偏低,应加强对低年龄组儿童的麻疹免疫及时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