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_4~+CD_(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40例(28 d内存活22例,死亡18例)为脓毒症组,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水平,比较2组Treg水平的差异,以及脓毒症组治疗前后Treg水平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reg占CD_4~+T淋巴细胞的(8.26±0.3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4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1周后Treg占CD_4~+T淋巴细胞的(7.65±0.65)%,低于治疗前的(8.2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18)Treg占CD_4~+T淋巴细胞比率分别为(8.23±0.34)%和(8.30±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增高,提示调控Treg水平是治疗脓毒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CD3~+CD4~+T细胞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ICU及呼吸内科住院的111例住院患者。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3例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组(CAP组),入住ICU而未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患者31例为无医院获得性感染组(NNI组),入住ICU并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47例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组(HAP组)。比较三组患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CD3~+CD4~+、CD3~+CD8~+、NK细胞计数等指标,观察CD3~+CD4~+T细胞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作用。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与其他两组比较,HAP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P=0.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预测H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阈值为29.96%,敏感性93.8%特异性40.4%。三组患者T淋巴细胞百分比(P=0.001)、B淋巴细胞计数(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8~+淋巴细胞、NK细胞、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4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3),C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IgG、IgM、IgA、IgE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CD4~+T细胞可以作为一个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抗病毒治疗史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唐山市2015年12月31日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两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的一般特征、首末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首末次检测间隔进行分析,描述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HIV感染者376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M=-3.5(IQR:-10.2~2.2);66.8%(251/376)的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31.4%(118/376)的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性别、首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首末次检测间隔存在关联。结论唐山市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总体平缓,部分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密切监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变化速率,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为3.02±1.8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百分率与FEV1呈显著正相关(r=0.5874,P<0.01)。结论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的疾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肖莉 《疑难病杂志》2008,7(4):204-20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并进行2组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NSCLC组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29±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5)%(P<0.01);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与NSCLC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II期亚组(1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III期亚组(26±6)%、IV期亚组(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67-668
目的:探讨白癜风发病与甲状腺功能及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为白癜风进展期患者80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50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对两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中TPOAb和TGA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病例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白癜风进展期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第4周期结束后第3天采集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分析化疗前与不同化疗周期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外周血液中CD_3~+、CD_4~+、CD_4~+/CD_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_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第2周期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期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2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4周期外周血CD_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BCL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抑制,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DLBCL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较好参数,在临床上可用于免疫功能的监测,为DLBCL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化浊解毒方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计算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CD_4~+、CD_8~+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血清IL-6含量、结肠黏膜中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_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大鼠DAI评分、血清IL-6含量、结肠黏膜中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_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嗪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大鼠结肠黏膜中CD_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6含量,升高血清抑炎因子IL-10含量,调节结肠黏膜T淋巴细胞的表达,从而减轻、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11):826-832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诺环素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以及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8~+比例以及CD_4~+/CD_8~+、外周血CD_4~+、CD_8~+ T淋巴细胞PD-1及PD-L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比例以及CD_4~+/CD_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_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比例以及CD_4~+/CD_8~+均明显降低,CD_8~+比例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或0.001)。结论米诺环素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CD_4~+比例,有效提升CD_8~+比例,并抑制PD-1和PD-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阶段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健康人群56例、52例HIV无症状者、70例HIV有相关症状者和77例艾滋病病人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艾滋病组、HIV有相关症状组和HIV无症状组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0.04±69.41)个/μl、(275.50±43.29)个/μl和(534.85±228.70)个/μl,与正常对照组(694.30±185.09)个/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另外,3组HIV感染者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艾滋病组、HIV有相关症状组和HIV无症状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5.02±0.75)log/ml、(4.37±0.83)log/ml和(4.07±0.83)log/ml,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CD_4~+T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而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因此,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变化可为HIV感染者的的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回生胶囊组、环孢菌素组、联合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化学诱变剂DMBA静脉注射建立MDS大鼠模型,于实验第14天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灌胃30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髓病态造血明显,大鼠外周血中WBC、RBC、PLT计数,Hb含量,以及CD_3~+、CD_4~+、CD_8~+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大鼠骨髓病态造血明显改善,外周血中WBC、RBC、PLT计数,Hb含量,以及CD_3~+、CD_4~+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联合组大鼠外周血中CD_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联合组对外周血中WBC、RBC计数,CD_3~+、CD_4~+水平,以及血清IFN-γ、TNF-α含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回生胶囊组和环孢菌素组(P0.05)。结论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可通过改善病态造血,升高外周血象,调节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血清IFN-γ、TNF-α含量而发挥治疗M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miR-146a、miR-155的表达情况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3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43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患儿外周血中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PP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外周血中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外周血中miR-146a、miR-155与T淋巴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呈负相关(P0.05)。MPP组外周血中miR-146a、miR-155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组外周血中miR-146a、miR-155与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关系密切。推测miR-146a、miR-155可能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进而影响免疫功能,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反应,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06-710
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儿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激活转录因子6(ATF6)及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促凋亡因子DNA损伤诱导转录蛋白3(DDIT3)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确诊脓毒症儿童60例,根据出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30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对60例危重病例进行评分(PCIS);采集三组外周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Bip、ATF6及DDIT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结果:脓毒症存活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乳酸、D-二聚体及脑尿钠肽(BNP)均低于死亡组,PCIS评分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11.40、21.88、5.11、9.53、4.27、2.80,均P<0.01)。三组Bip、ATF6及DDI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49、313.55、764.23,均P<0.01),存活组Bip、ATF6及DDIT3水平高于对照组[(3.01±0.67)与(1.00±0.32)、(2.17±0.37)与(1.00±0.28)、(4.44±0.64)与(1.00±0.20)],而低于死亡组[(3.01±0.67)与(6.63±0.84)、(2.17±0.37)与(3.26±0.39)、(4.44±0.64)与(10.02±1.41)]。存活组确诊时与治疗后Bip、ATF6及DDI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1、19.20、39.10,均P<0.01),存活组治疗后Bip、ATF6及DDI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确诊时水平。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Bip、ATF6及DDIT3表达水平增高,且随病情好转而降低,可通过ERS导致外周血CD_4~+T细胞凋亡,从而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797-80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内皮糖蛋白(CD105)、骨桥蛋白(OPN)、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及免疫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两组均给予治疗3个周期。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105、OPN、SCCAg及CEA水平及外周血CD_3~+、CD_4~+/CD_3~+及CD_8~+细胞所占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D105、OPN、SCCAg及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105、OPN、SCCAg及CE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以上各血清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_3~+、CD_4~+/CD_3~+及CD_8~+细胞所占比值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_3~+、CD_4~+/CD_3~+及CD_8~+细胞所占比值均有所改善,其中CD_3~+、CD_4~+/CD_3~+细胞所占比值升高、CD_8~+细胞所占比值下降,并且治疗组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降低宫颈癌患者血清CD105、OPN、SCCAg及CEA水平,有利于患者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基层医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间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25例,按出院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生存组(10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T细胞亚组)和肺炎严重度(PSI、CURB-65和APACHE Ⅱ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偏低,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及CD8+T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肺炎严重度评分(PSI评分、CURB-65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死亡显著相关(P<0.01),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及CD4+/CD8+与死亡不相关(P>0.05)。老年CAP患者年龄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PSI评分、CURB-65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CD3+T细胞计数和CD4+T细胞计数不相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SI评分、CURB-65评分、APACHE Ⅱ评分显著负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D3+T细胞计数及CD4+T细胞计数显著正相关(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CD3+T细胞计数及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P<0.05)。CD3+T细胞计数和CD4+T细胞计数与PSI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负相关(P<0.01),CD3+T细胞计数与CURB-65评分负相关(P<0.05),CD4+T细胞计数与CURB-65评分不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死亡负相关(P<0.05)。结论  高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肺炎病情重是老年CAP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积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努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调节免疫力等措施对降低老年CAP患者住院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MCP-1、TGF-β_1的水平,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法(APAAP)检测外周血CD_3~+、CD_4~+和CD_8~+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肺结核、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CP-1和TGF-β_1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MCP-1和TGF-β_1含量明显高于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P均<0.01)。肺结核、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CD_3~+、CD_4~+ T细胞降低,而CD_8~+T细胞增高(P<0.05,P<0.01),且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肺结核、糖尿病患者比较,CD_3~+、CD_4~+ T细胞降低,CD_8~+细胞升高(P<0.05,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MCP-1、TGF-β_1和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32例乳腺癌患者和7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率,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CD_3~+T淋巴细胞、CD_4~+Th淋巴细胞、CD_4~+/CD_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Ts)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血小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8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确诊为手足口病且大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V71核糖核酸阳性的患儿77例,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指标分为普通组(不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5例和重症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2例。检测血小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CD_3~+T、CD_4~+T、CD_8~+T、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重症组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普通组[(347±101)×10~9/L比(273±87)×10~9/L;3.6(2.7,4.8)×10~9/L比2.9(1.9,3.5)×10~9/L];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_3~+T细胞、CD_8~+T细胞比例均低于普通组[(47.09±11.06)%比(56.42±11.59)%;22.96(19.77,28.65)%比30.67(22.15,3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B细胞比例高于普通组[41.62(27.27,50.44)%比24.10~(21.17,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NK、CD_4~+T、CD_4~+/CD+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7例手足口病患儿血小板计数与CD_3~+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75,P<0.05),与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s=0.483,P<0.05)。结论血小板影响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血小板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淮安市2013-2014年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_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进行CD_4~+T淋巴细胞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的169例HIV感染者中,CD_4~+T淋巴细胞均值为(304.1±257.3)个/μl,其中≤350个/μl的占60.9%(103/169)。不同年龄组(F=6.861,P0.05)、婚姻状况(F=8.143,P0.05)、文化程度(t=-2.096,P0.05)、感染途径(F=8.683,P0.05)的CD_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淮安市2013-2014年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_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较低,应完善监测体系,扩大检测面,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回生胶囊组、环孢菌素组、联合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化学诱变剂DMBA静脉注射建立MDS大鼠模型,于实验第14天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灌胃30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髓病态造血明显,大鼠外周血中WBC、RBC、PLT计数,Hb含量,以及CD_3~+、CD_4~+、CD_8~+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大鼠骨髓病态造血明显改善,外周血中WBC、RBC、PLT计数,Hb含量,以及CD_3~+、CD_4~+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联合组大鼠外周血中CD_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联合组对外周血中WBC、RBC计数,CD_3~+、CD_4~+水平,以及血清IFN-γ、TNF-α含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回生胶囊组和环孢菌素组(P<0.05)。结论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可通过改善病态造血,升高外周血象,调节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血清IFN-γ、TNF-α含量而发挥治疗M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