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7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血常规、生化等检测指标结果,并与8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对输入性疟疾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作逐步回归分析,并将79例疟疾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病例组的WBC、RBC、HGB、PLT均下降,而ALT、AST和TBIL的水平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怀疑疟疾感染时,AST和TBIL水平越高, HGB和PLT水平越低,患疟疾的可能性越大;与治疗前对比,疟疾组患者治疗后的WBC、PLT的水平升高,RBC、HGB、AST、TBIL、CRP、PCT水平均降低(P<0.05),而两组ALT的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者血液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临床对疟疾感染的及早诊治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肝功能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46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和N%、WBC水平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N%、WBC水平均上升(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其肝功能和N%、WBC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判断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早期方法.方法 分析44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12项指标[服毒量、服毒-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按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毒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ST、ALT、TBiL 、DBiL、Bun、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死亡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存活组.结论 服毒量、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肾功能、肺部CT的早期改变可作为早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 (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 ,将SF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对 7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78例甲型病毒性肝炎 (HA) ,3例药物性肝炎 (DIH)患者用ELISA法定量测定其血清铁蛋白 ,用化学法测定其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 (TB)。结果 :HA ,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 (P <0 .0 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 ,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 (P <0 .0 1)。ALT、TB正常的HB患者有SF增高 (P <0 .0 5 ) ,ALT、TB异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 (P <0 .0 1) ,并与ALT和 /或TB呈正相关。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 ,有SF持续升高。结论 :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的又一实验室指标 ,其比AL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谭妍  许静茹  周杨  蔡娇娇  向尧  罗飞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1):1114-1116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重庆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中4例死亡病例的特征,总结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4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指标、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男性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8.3 d,初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非典型症状牙痛、腹痛腹泻、乏力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总蛋白、白蛋白降低,尿素、肌酐升高;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升高,心肌酶谱指标中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静脉血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密度高,2例患者存在恶性疟原虫配子体。4例患者初诊均误诊,其中2例未进行抗疟治疗,1例在死亡前一天、1例在死亡当天进行静脉滴注青蒿琥酯及对症治疗。4例患者均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皆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恶性疟疾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应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防疟意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同时提高临床医生对疟疾的诊治意识和水平,及早诊断,在血液中的疟原虫密度高时及时给予抗疟原虫治疗以降低原虫密度。对症支持治疗控制并发症,对防止恶性疟病例死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门冬氨酸乌氨酸(国产瑞甘)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既往称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50例肝硬化伴轻微型肝性脑病病人予以瑞甘10g/d,静脉滴注,连续14d。观察治疗前后数字连接实验A、B(NCTA及NCTB)、数字符号实验(DST)、线追踪实验(LTT)、血氨(Bloodammonia)、外周血红细胞(RBC)、血色素(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蛋白(TA)、血清白蛋白(A)、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标变化。结果 所有病人经瑞甘治疗后NTCA、NTCB、DST、LTT、血氨、ALT、AST、PT、Cr、RBC、WBC明显优于治疗前,P值均〈0.05。TB、外周血PLT、HB、A、BUN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瑞甘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确切,且对肝功能有改善作用,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项血液指标联合检测在胆囊结石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连续检测192例无症状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结石、胆汁和血液。以胆囊胆汁和/或结石中发现虫卵为华支睾吸虫病确诊依据,同时分析评价有关血液指标的独立和联合诊断价值,指标包括: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单核细胞百分比(MO%)、华支睾吸虫IgG抗体(C.sinensis Ig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和α-L-岩藻糖苷酶(AFU)。结果所有患者中确诊华支睾吸虫病117例,阳性率为60.9%(117/1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诊断意义(阳性或升高)的单项指标为EO%、C.sinensis IgG、ALT和GGT,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38、0.817、0.514和0.602,以C.sinensis IgG诊断价值最高;4个指标不同组合模式的诊断价值比较:所有组合模式中,以不包含C.sinensis IgG的EO%+ALT+GGT组合诊断价值最差(AUC=0.695);四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76);三联组合中价值最高为C.sinensis IgG+EO%+GGT(AUC=0.869);二联组合最高为GGT+C.sinensis IgG(AUC=0.854)。结论血清华支睾吸虫抗体联合EO%、ALT和GGT检测可提高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化指标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血糖(FP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清蛋白(ALB)、球蛋白(GLB)、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发生率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176例住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分别记录SIRS评分,并检测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Cr)、血钠、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G)、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治疗并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17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早期51例,中期46例,晚期80例;其中早期合并SIRS5例(9.8%),中期6例(13.0%),晚期36例(45.0%)。随访3个月,患者病死率为43.8%(77/176),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因素为性别、年龄、TB、ALA、Cr、血钠、WBC、HBG、PLT、PT及SIRS评分;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B、血钠、PT、SIRS评分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COX生存曲线显示SIRS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SIRS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晚期患者中发生率明显升高,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见血液学指标在评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疾病严重程度和激素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初诊NMOSD患者,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全血细胞计数衍生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E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率(MHR),以及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肌酐(CR)、尿酸(UA)、总胆红素(TB)等指标],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依据EDSS评分将NMOS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RBC、HB、RDW、PLT、PLR、ELR、MHR、TB、CR、UA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WBC、NLR、MLR、CRP、FE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衰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心衰住院患者156例,分析急性心衰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肝功能异常指标与急性心衰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肝功能异常总患病率为61%,其中46%的患者AST升高,31%的ALT升高,33%的胆红素升高,44%白蛋白降低,39%的患者肝功能正常。下列因素分别与肝功能异常独立相关:高HB和BNP与AST升高相关(P0.05);高HB、TB、BNP与ALT升高独立相关(P0.05);高HB、低钠、右室压升高与TB升高相关;BNP升高与白蛋白降低相关(P0.05)。血流动力学监测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与右心房压力升高独立相关(P0.05)。Logistic分析示:低白蛋白和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AST、ALT与患者死亡率独立相关。结论急性心衰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胆红素升高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独立相关。低白蛋白和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AST、ALT与患者死亡率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2.
检测血清铁蛋白在肝损伤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并分析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 方法 对 10 2例HB、86例HA、5例DIH患者用ELISA定量测定其SF ,用化学法测定ALT、TB。 结果 HA、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 (P<0 0 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 ,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LT、TB正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 (P <0 0 1) ,并与ALT和 /或TB呈正相关 ;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 ,有SF持续升高。 结论 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状态的实用指标 ,比ALT更能反映肝损伤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T(体温)R(呼吸)HR(心率)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EEG(脑电图)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Hb(血红蛋白)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胆固醇)SCr(血肌酐)NO(一氧化氮)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BUN(血尿素氮)PLT(血小板)WBC(白细胞)RBC(红细胞)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aO2(动脉血氧分压)Pa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IU或U(酶活力的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14.
张锁才  邵幼林  陈国春 《海南医学》2013,24(8):1159-1161
目的探讨恶性疟患者血清AST/ALT比值特征及其与溶血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疟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总胆红素(TBIL)和血常规,分析AST/ALT比值变化,采用简单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恶性疟患者AST/ALT比值与溶血的关系。结果恶性疟患者的AST、ALT、ADA、LDH、TBIL、Hb、PLT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疟患者AST/ALT为(1.59±0.89),正常对照者为(1.19±0.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值与Hb呈负相关,与LDH呈正相关,与ADA、TBIL、PLT、性别、年龄等无关。结论恶性疟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可作为溶血标志,对恶性疟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复发性恶性梗阻性黄疸(RMOJ)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121例RMOJ患者分为ERCP组(53例)和PTCD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3 d、术后3 d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各指标均低于术前(均P<0.05),计算各指标下降率,以ΔALT、ΔAST及ΔTB表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高位RMOJ患者中,PTCD组ΔAST、ΔTB高于ERCP组(均P <0.05),Δ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位RMOJ患者中,两组ΔALT、ΔAST及ΔT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TCD和ERCP对RMOJ的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3月至 1999年 11月本院住院 40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用BECKMAN 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清晨空腹静脉血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 χ2 检验或t检验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入院前TBA水平是标准值的 (17.6± 10 .5 )倍 ,与TB、DB、ALT及AST相应值比较 ,有显著差别(P <0 .0 5 ) ;住院后TB达高峰时 ,ALT、AST、TBA的倍数值有所下降 ,TB、DB有所升高 ;出院时 ,TBA倍数值为 5 .3± 4.2 ,与其它几个指标相应值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出院时TBA复常较晚 ,用其评价肝细胞损伤恢复比TB、DB、ALT和AS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患者,女,36岁,因厌油、发热及尿黄2d于2013年2月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甲肝Ig M抗体阳性,其他嗜肝病毒(乙肝、丙肝、戊肝)抗体阴性,总胆红素85.8μmol/L,直接胆红素63.6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5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41U/L,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427U/  相似文献   

18.
魏青  宋淑荣  李倪  梁茜 《重庆医学》2017,(34):4799-480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产后HELLP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4例产后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浆置换;同时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产后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PLT、ALT、AST和LDH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LT、AST、ALT、LDH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PLT、ALT、AST和LDH的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置换可以明显改善产后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临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白细 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尿源性 脓毒血症提供临床参考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70 例。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组:A组(脓毒症组)22 例;B组 (低血压+严重脓毒血症组)12 例;C组(感染性休克组)17 例;D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组)19 例;比较患者的WBC、N%、PLT、 FIB、D-Dimer、IL-6、PCT、CRP的差异;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评价炎性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 相关影响。结果(1)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炎性指标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N%、PLT、D-Dimer、PCT在尿脓毒血症严重程 度组别上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提示CRP在脓毒血症不同组别上 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ruskal-Wallis事后检验两两比较:N%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在AC 、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imer在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炎性指标不同组别的中位数结果提示:PLT数量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加重而减少,PCT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 N%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3)炎性指标的有序Logistic回归提示:PCT的P=0.000,回归系数为0.186;N%显著性检验 P=0.035,回归系数为0.047;PLT显著性检验P=0.003,回归系数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血清波动与尿源性脓 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LT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随脓毒血症病情加重而变化,PCT、PLT、N%动态 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蒋雷  费鲜明  苏芳  屠静  周永列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07-307,34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球蛋白百分比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以SEBIA公司HYDRASYS电泳分析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用贝克曼库尔特LX20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汁酸(TBA);将结果按照ALT活度和ALT、AST及TBA组合异常项目数分组,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各种球蛋白百分比变化与ALT活度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球蛋白百分比变化趋势与ALT、AST、TBA组合异常项目数相对一致。结论血清球蛋白电泳结果可以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