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芳辉  刘玲丽  梁锋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424-1425,F0003
目的利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异常散点图信息及检测的数据进行间日疟的初步筛查。方法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WBC、PLT和Hb参数明显减少和出现嗜酸粒细胞异常散点图的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重点观察红细胞形态,查找疟原虫。结果 1名在外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原因不明患者血液标本,仪器检出异常散点图,且WBC、PLT和Hb参数明显减少,血涂片检出间日疟原虫。结论仔细观察和分析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的嗜酸粒细胞异常散点图特征和检测数据,有助于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避免漏检、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肿瘤患者的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赤峰市肿瘤医院送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与60例肿瘤患者血液样本,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5 h、1 h、2 h、4 h、8 h、24 h的血常规参数进行比较。并以0.5 h的检查结果作为基本数值进行参考。结果在20℃的室温下,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经过血常规检查后得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Y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S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数据与0.5 h时间段的血常规数据进行比对,差异较小,P0.05;在20℃的室温下,对照组的血液标本经过血常规检查后得知,WBC、NEYT、LYMPH、MONO、EO、BASO、RBC、HB、PLT等血常规数据与0.5 h时间段的血常规数据进行比对,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常规室温条件下对血液样本进行保存,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与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液样本稳定性相同,但依然需要对部分参数的变化进行考虑,以便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前后血液参数变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前后献血小板者血液参数的变化。方法自愿无偿献血小板者188例,在血小板单采前半小时和单采后半小时分别检测献血小板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定量(Hb)、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单采后PLT有所降低(P〈0.001),MPV变化不显著(P〉0.05),WBC、RBC、Hb和HCT均较单采前有升高,(P〈0.001),MCV在单采前后无变化(P〉0.05);各变化的参数仍然保持在正常值范围。结论机采血小板对于献血小板者外周血液参数的影响是安全和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化疗减毒汤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3年9月2-21日,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化疗减毒汤低剂量组(10 g原生药/kg)、化疗减毒汤中剂量组(20 g原生药/kg)及化疗减毒汤高剂量组(30 g原生药/kg),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饲料;模型组给予低蛋白饲料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G-CSF组给予低蛋白饲料,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皮下注射G-CSF;化疗减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低蛋白饲料,灌胃化疗减毒汤,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各组小鼠IL-1α、IL-6水平、造血干细胞免疫表型(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及外周血细胞数量〔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NEUT分数、淋巴细胞(LYMPH)计数、LYMPH分数、单核细胞(MONO)计数、MONO分数、嗜碱粒细胞(BASO)计数、BASO分数、嗜酸粒细胞(EO)计数、EO分数〕。结果 模型组IL-1α水平、RBC、Hb、WBC、PLT、NEUT、LYMPH、LYMPH分数、EO分数低于对照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G-CSF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NEUT分数、MONO分数高于对照组,RBC、Hb、LYMPH分数、EO分数低于对照组,IL-6水平、LYMPH分数低于模型组,WBC、NEUT分数高于模型组(P<0.05);化疗减毒汤低剂量组IL-1α水平、RBC、Hb、LYMPH分数、EO分数低于对照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IL-6水平低于模型组,LYMPH高于模型组,LYMPH分数高于G-CSF组(P<0.05);化疗减毒汤中剂量组RBC、Hb、LYMPH分数、EO分数低于对照组,WBC、NEUT、NEUT分数高于对照组,IL-1α水平、WBC、PLT、NEUT、NEUT分数、LYMPH高于模型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低于模型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MONO分数低于G-CSF组,WBC、LYMPH分数高于G-CSF组,IL-1α水平高于化疗减毒汤低剂量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低于化疗减毒汤低剂量组(P<0.05);化疗减毒汤高剂量组RBC、Hb、LYMPH分数低于对照组,WBC、NEUT、NEUT分数高于对照组,IL-1α水平、WBC、PLT、NEUT、NEUT分数、LYMPH高于模型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低于模型组,IL-1α水平、WBC、LYMPH、LYMPH分数高于G-CSF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MONO分数低于G-CSF组,IL-1α水平、PLT高于化疗减毒汤低剂量组,IL-6水平、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百分比低于化疗减毒汤低剂量组(P<0.05)。结论 化疗减毒汤中、高剂量具有很好的对抗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作用,在降低环磷酰胺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慢性毒性方面,化疗减毒汤优于G-CSF,其机制可能与调整IL-1α、IL-6水平、降低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的百分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脂肪肝和非脂肪肝患者各55例,其中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嗜酸细胞比率(E0%)、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比率(MONO%)、平均细胞容积(MCV)、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红细胞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但脂肪肝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7.
AC970EO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是瑞典Boule Medical AB公司生产的一款四分类新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能够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计数(需配置嗜酸性粒细胞处理系统).该机同时分析18项参数:RBC、HCT、MCV、RDW、HGB、MCH、MCHC、PLT、MPV、PCT、PDW、WBC、LYM%、LYM、MON、MON %、GRA、GRA %.并给出RBC、WBC、PLT的体积分布直方图.配置EO处理系统后可进行EO计数和给出直方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进行末梢血采集,对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中WBC、RBC、PLT、HCT、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静脉血液采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 对493例HLD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组用sysmex XT-2000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9项血常规项目.结果 HLD组WBC、NEUT%、RBC、HGB、HCT、MCV、MCH、MCHC、PLT、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而LYMPH%、MONO%、EO%、RDW-CV%与正常组相比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PL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HLD患者肝型、脑型、脑内脏型3种临床分型血常规分析:3种临床分型以WBC、RBC、HGB、PLT水平降低比较明显,其中脑内脏型患者WBC、PLT低于标准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HLD患者血细胞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常规中主要指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及中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癌,共315例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 231)和非转移组(n= 84).收集患者术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上述指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非转移组患者比较,转移组患者 WBC、NE、PLT、NLR及 PLR均显著升高(P<0.05).LY、RBC及Hb水平及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前 NLR(P= 0.002, OR=3.681)和PLT计数(P=0.014,OR=0.841)是胃癌患者发生肿瘤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NLR和PL T计数可用于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6例艾滋病患者和316例非艾滋病患者标本的血常规。结果:AIDS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RCL)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红细胞相关参数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临床诊治AIDS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海南省百岁老人静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海南省健康百岁老人354例为观察组,分别选取海南省百岁以下健康人群和全国血常规平均水平作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对三组血常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RBC和Hb数据结果同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同对照组1比较RBC、Hb、Mono%、Eos%、Baso%、Hct、MCH、MCHC、RDW、PCT、PDW、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Neut%、Lymph%、MCV、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RBC、Hb、Hct、MCH、MCHC、PCT和MPV均低于对照组;RBC、Hb、Hct、MCHC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与RDW呈现正相关。观察组与对照组2比较RBC、Hb、WBC、Neut%、Lymph%、Baso%、Hct、MCH、MCH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百岁老人血常规指标与海南省百岁以下健康人群、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明显,有必要使用适合百岁老人的参考区间评价百岁老人血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乙肝所致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将医院2014.06~2015.06间收治的89例乙肝所致肝硬化患者、63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并分析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在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RBC、PLT及PCT水平在对照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中呈依次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MCV、RDW、MPV及PDW水平在对照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中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上升,肝硬化组患者RBC、PLT及PCT水平依次下降,MCV、RDW、MPV及PDW水平依次上升,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RBC、PLT及PCT水平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MCV、RDW、MPV及PDW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在反应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应用于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组,并以同期前来我院检查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设为B组,均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A组相较于B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明显更高,降钙素原(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对于脂肪肝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迈瑞BC-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对83例间日疟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参数及镜检白细胞形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闻日疟患者WBC、HGB、RBC、肿低于对照纽,两纽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其降低程度依次为PLT、WBC、HGB、RBC;多数患者镜检白细胞可见“核左移”及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检测患者血细胞参数特别是血小板计数对间日疟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必须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下保存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参数的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日后标本的复查和校对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选取140例体检健康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2小时内全部测定后分成7个组,每组20份标本,编号为1~7组,全部放入4℃冰箱内保存,分别于第2、3、4、5、6、7、8天,每天检测1组20例标本,将测定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进行比对,血细胞参数包括:WBC、RBC、Hb、PL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嗜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单核细胞比率(M%)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结果 WBC、RBC、Hb、PLT、MCH、RDW,N%、L%、M%及E%经7天4℃冰箱保存后,仍可保持稳定,测定数据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CV及由此MCV与RBC及Hb计算所得的MCHC在标本保存3天后结果出现不稳定,所测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V在保存2天后,所测数据即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冰箱保存1周,血常规主要分析指标结果仍可保持稳定,有利于标本的复查和核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150例血常规检查者作为观察对象,每人抽取外周静脉血,抗凝处理后静置10 min、30 min、1 h、2 h后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不同静置时间的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并对WBC分类指标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的比值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测定,静置30min内的WBC、RBC、Hb及HCT等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LT计数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1 h、2 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留置时间的LYM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NE在30 min内处在最高,之后有所降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血液标本检前静置时间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3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用rHuEPO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变化。结果rHuE-PO治疗后,Hb、RBC计数、MPV显著升高,PLT计数、PDW无显著变化。结论rHuEP0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好,并显著增加MPV,改善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疟疾现症病人的血象及某些血液生化变化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云南西南部恶性疟和间日疟现症病人的血象和某些血液学变化。 方法 以来自陇川县、瑞丽市和部分缅甸北部居民镜检证实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症住院病人 ,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测定。 结果 恶性疟、间日疟血常规各检验 69例和 3 4例 ,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者 ,恶性疟依次为 81 2 %、10 1%、3 4 8%、5 3 6% ,间日疟依次为 69 7%、2 0 6%、2 9 4%、5 0 0 %。恶性疟和间日疟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者分别 3 85 % (2 /5 2 )和 4 5 % (1/2 4) ,χ2 =0 0 0 0 4,P >0 0 5 ;尿素氮高于正常值者各为 2 3 5 3 % (12 /5 1)和2 5 0 % (6/2 4) ,χ2 =0 0 19,P >0 0 5。结论 两种疟疾均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贫血、白细胞总数降低 ,尤其是血小板的减少 ;对肝脏、肾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420例荨麻疹患者分为急性荨麻疹组311例,慢性荨麻疹组109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174例为对照组,用日本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三组的PLT、MPV、PCT、PDW、BAS%和BAS.[结果]①急性荨麻疹组和慢性荨麻疹组PLT、PCT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MPV、PDW、BAS%和BAS值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②急性荨麻疹组MPV、BAS值低于慢性荨麻疹组(P<0.05),急性荨麻疹组和慢性荨麻疹组PLT、PCT、PDW和BAS%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荨麻疹的发病过程;MPV、BAS可作为评价荨麻疹活动度的参考指标,MPV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