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疗系统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河北省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监测90人。结果 201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9 m Sv/年,不同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介入0.80 m Sv/年、核医学0.77 m Sv/年、放射治疗0.62 m Sv/年、放射诊断学0.60 m Sv/年。不同工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P0.05)。结论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石家庄辖区内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河北省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中的方法,对石家庄市内5家三甲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从事不同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范围为0.83~1.50 m Sv/a,其中普通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为0.96 m Sv/a,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为1.50 m Sv/a,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为1.06 m Sv/a,放射治疗工作人员为0.83 m Sv/a。将从事不同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检查结果异常率与年人均有效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检查异常率与相应的年人均有效剂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5家三甲医院的放射防护与卫生监管工作较好,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探讨其变化趋势及放射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对房山区2010-2014年1 63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机构、不同工种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差异,并分析监测结果高值的原因。结果 5年间房山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 m Sv/a,二级医院年均有效剂量为0.38 m Sv/a,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最高,为0.55 m Sv/a。结论房山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年均有效剂量处于国家标准规定限值的较低水平,其中二级医院、介入治疗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同时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2011-2013年天津市7所综合性医院内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状况,为改善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4名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连续监测3年。根据相关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个人剂量随时间和工作地点的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所有工作人员在各年度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 Sv;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421 m Sv、0.528 m Sv和0.602 m Sv。个人剂量1.0 m Sv的人数分别为97、92和84人。结论放射防护措施能够保证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处于正常水平,所有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医院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广西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广西3个地市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Li F(Mg,Cu,P)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的要求,定期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3—2014年监测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总数为1 038人,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5和0.51 m Sv/a,年有效剂量小于5 m Sv/a的人数占监测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8.8%和98.2%,监测结果中未出现超过20 m Sv/a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结论 2013—2014年广西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较低,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管理和改善放射工作环境,可进一步有效降低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以制定有效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案,巩固和促进该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方法使用Li 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建立该区Access个人剂量数据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该区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为0.138(检测下限)、0.138~2.000、0.138~2.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81.4%、18.4%和0.2%;2013年人均年剂量为0.16 m Sv/a;医用辐射人员的集体剂量和人均剂量分别为297.6人·m Sv和0.17 m Sv/a,分别高于非医用辐射人员的131.6人·m Sv和0.14 m Sv/a;医用辐射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的人均年剂量依次降低,分别为0.29、0.21、0.18和0.16 m Sv/a;非医用辐射中,核仪表、防护检测、科研用同位素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22、0.16和0.15 m Sv/a,其余工种人均年剂量为0.13 m Sv/a。结论该区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同时应加强异常剂量的核查与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对丹东市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定期检测。2012—2014年丹东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共监测1 857人次,其中99.8%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在5m Sv以下,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7m Sv,远低于国家剂量限值。介入放射学和非医用辐射是放射防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工作中应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淮安市放射防护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病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开展主动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合格率为95.5%,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受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51 m Sv,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833 m Sv);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显示,辐射相关指标异常率核医学岗位最高(28.6%)。结论各哨点单位放射防护基本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岗位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2006—2015年)武汉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医院个人剂量水平并发现问题,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方法利用热释光法获得武汉市某医院2006—2015年间从事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医学其他的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 050人次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运用均值、标准差、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工种的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06—2015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1.014±4.208)m Sv。不同年份、不同工种间有效剂量总体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医学其他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0.923±4.434)m Sv、(0.819±1.068)m Sv、(1.014±1.401)m Sv、(1.598±5.091)m Sv和(0.266±0.152)m Sv。除医学其它工种外,每个工种不同年份的有效剂量总体平均水平均有差异(P<0.05)。结论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基本符合国家规定范围,但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应当着重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2013年第二炮兵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采用Li F(Mg,Cu,P)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全体人员(589人次)年平均剂量在0.904~1.593 m Sv之间,新增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剂量值明显偏高,其他职业类别人员的年平均剂量则基本处在本底水平。除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绝大多数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都在管理目标值(5 m Sv)以下。结论第二炮兵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应当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防护知识健康教育对促进放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效果。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健康教育并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个人职业外照射剂量,比较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和同期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个人职业外照射剂量情况。结果 2014年经过健康教育培训之后,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升高,其中电离辐射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由54.88%提高至72.25%,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由72.88%提高至91.63%,防护设施用品知识的知晓率由70.75%提高至93.63%,放射应急知识的知晓率由55.25%提高至80.88%,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的知晓率由61.38%提高至72.63%,且均显著高于未参加培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职业外照射剂量较接受健康教育前显著降低,人均年有效剂量由(0.68±0.08)m Sv下降至(0.43±0.09)m Sv,且明显低于同期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防护知识健康教育可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显著提高自我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释光法监测8家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2008—2013年间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状况。结果显示,受检人员的年有效剂量都低于5 m Sv,各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72、0.51、0.45、0.39、0.51和0.57 m Sv。护士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医生和技师,其中,护士1.0 m Sv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个人剂量在各医院不同岗位人员之间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2013年天津市1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 选取1 4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结果,根据相关标准,按照相应的职业分类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 400名放射工作人员全部低于职业照射水平的限值,人均外照射剂量为0.352 m Sv/a;诊断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313 m Sv/a,牙科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245 m Sv/a;核医学人员平均为0.646 m Sv/a,放射治疗人员平均为0.300 m Sv/a,介入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445 m Sv/a;低于5 m Sv/a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9.8%。结论 天津市15家三级综合医院放射防护措施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处于正常水平。在放射防护中应加强对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2013—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河东区3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89人次,3年总的集体剂量当量为288.75人/m Sv,人均剂量当量0.42 m Sv/a,年剂量当量低于1 m Sv的占监测总人次数的95.4%,未发现年剂量当量在15m Sv以上的监测数据。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以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贡献集体剂量当量最多,为171.74人/m Sv;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最高,为1.04 m Sv/a。结论河东区总体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江苏省各地哨点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各监测单位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方法依据哨点监测方案选取放射工作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热释光的方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汇总统计。结果监测的890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1 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的为从事核医学的人员(0.49 m Sv),其次是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0.46 m Sv);50%以上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位于测量系统最低探测水平及1.0 m Sv之间,80%以上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 Sv;不同监测点同一职业类别人员的监测结果可相差超过1个数量级,多数监测点中诊断放射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介入放射学,有的监测点中诊断放射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超过介入放射学。结论该省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条件较好,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低剂量水平。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质控工作及对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某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整理及剖析监测结果,对比不同岗位、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结果各个工种均符合,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不同岗位(护师、技师及医师)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最高,应该强化防护工作,并且给予专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而且可通过轮岗、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减少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军区内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方法,定期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3-2015年间该军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596人次,集体有效剂量为749.23人·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6 m Sv。介入临床医生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48 m Sv。结论该军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剂量限值(20 m Sv),表明该军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条件较好,安全与健康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佛山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分布,查找薄弱环节,为更好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GB 128—2002标准,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对2011年-2013年佛山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3年间共监测1 993人,总集体有效剂量为627.48人·m 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1 m Sv/年,98.29%的人年剂量当量≤2 m Sv/年。不同工种的分析中,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的是牙科放射学,其次是工业辐照和介入放射学。不同单位分析中,一级及以下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其次为工厂企业,最低的是二级与三级医院。总体而言,佛山市个人剂量水平低于同时期其他省市的监测水平。结论佛山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郝欢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42+144-142,144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经验。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低值为1.08mSv/a,最高值为1.4mSv/a;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最高,为0.52mSv/a。但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普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均有效剂量限值。结论从事放射工作的医疗人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照射射线影响,尤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最严重,应重点加强其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