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的影响,来探讨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比较其在治疗前、后t-PA、PAI-1的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PAI-1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PA活性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2.
邵静  张秀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63-63,66
目的:观察消融稳斑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阻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ET、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病例16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3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常规西药加消融稳斑胶囊治疗。评定其临床疗效,检测用药前后ET、N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ET、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融稳斑胶囊能明显改善气虚痰阻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能降低ET,升高NO在血清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彬  胡申江  孙坚 《浙江医学》2002,24(4):203-204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内皮素 (Endothelin,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变化。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正常人21名分别在清晨采血测定ET及vWF值。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T(129.3±26.4) pg/ml及vWF(185.4±32.4) %值明显高于正常人(85.2±39.6)pg/ml及(142.1±42.0) % ,两者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r=0.15,P>0.05)。结论 ET及vWF的改变可能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压氧对缺氧病人血浆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F-1)的影响,对28例急性一氧化碳重度中毒病人,经高压氧治疗前后即刻进行静脉血浆NO和ET-1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后病人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ET-1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病人病情明显好转。提示:高压氧可显著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血缸浆中NO水平,降低ET-1含量,两值经相关性分析,r=-0.435,P<0.01,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ET、CRP水平进行检测和临床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ET、CRP的水平变化说明其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观察这两项指标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口服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变异性或静息型心绞痛患者加用钙通道阻滞剂。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日睡前1次,共12周,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t-PA、PAI-1的活性,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水平检测,观察比较在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PAI-1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PA活性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E1(Lipo-PGE1,凯时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PA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加用凯时治疗,对照组(29例)。两组均常规静滴异舒吉20mg 0.9%NS250ml iv gtt. 维持4min,口服阿斯匹林、钙离子拮抗剂,停服ACEI,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硝酸甘油片,症状改善硝酸酯类用药逐步减量,并记录硝酸酯类药物用量,其它口服药两组相同。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情况,用药前、后各抽静脉血测定ET、NO水平,记录静息心电图变化。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10d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与68.6%(P<0.01),治疗组降低UAP血浆ET水平(P<0.01),升高血浆NO水平(P<0.01)更显,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治疗UAP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降低UAP血浆ET水平,显升高血浆NO水平,因而可以拮抗ET的血管效应,对UAP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ET、CRP水平进行检测和临床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ET、CRP的水平变化说明其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观察这两项指标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以评价TAFI在UA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U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测定U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TXB2和6-K—PGF1α的改变。结果:UA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6-K—PGF1α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对照组,后二者无明显差异。心绞痛终止后,升高的GMP-140全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UA患者体内血小板明显激活。心绞痛发作时可根据GMP-140是否增高以及增高程度来鉴别SA和UA,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ResumeObjectifetmethodedOnmesurei'activitedet--PAetPAl--iavantetaprdsl'dpreuved'el/Ortchez20sujetsnormauxet25maladesavec1'anginedepoitrineinstable.Rdsultatsetconcl"sio"APrds1'exercise1'activitydet--PAetaitbeaucoupplusbasseet1'activityPAl--1beaucoupplushautecheziesmaladesdanginedepoitrinequecheziescontroles.MOtSCIASanginedepoitineinstable,dpreuved'ef/Ort;activetd/ibrinolytiqne;t--PA;PAl--IRecentstudieshaveshownthatinthepathogenesisofUAP,therenotonlyexistedintracoronaryfixedatherosc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舒吉防治心脑血管病机理。方法 观察异舒吉对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影响,并与用硝酸甘油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 异舒吉能增加血清超氧化物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血栓素B2水平,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药理效应优于硝酸甘油。结论 异舒吉有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阿托伐他汀剂量.方法 入选12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 d后检测血脂各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 h炎性因子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 h有明显降低(P<0.01),且B组较A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脂作用,40 mg/d较20 mg/d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NP)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73例UNP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治疗组 ) 37例 ,对照组 36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 2 0mg ,并于当晚睡前再服 2 0mg,以后每晚服 2 0mg ,连服 4周 ;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不加任何调脂药物。于治疗第 4周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内皮功能。③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肱动脉血管内径增加率分别为 10 .99%± 5 .2 2 %和 7.99%± 3.86 % ,差异有显著性 (t=2 .76 ,P <0 .0 1)。治疗组、对照组肱动脉血流量的增加率分别为 10 2 .2 9%±6 5 .0 8%和 73.4 1%± 4 8.79% ,差异亦有显著性 (t=2 .12 ,P <0 .0 5 )。④结论 UNP病人服用辛伐他汀后内皮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UAP组55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2例,均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膜蛋白CD63、CD62P、TsP的表达率。观察行冠脉造影术42例UAP患者,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UAP组中3种膜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支组和3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结论UAP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的UAP患者仍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黏滞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6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血脂、血糖、血压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但在调脂、降糖、降压及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方面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多重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血小板功能变化为指标,评价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我院住院UAP病人,随机分为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25例),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单用阿司匹林组(27例),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入院时、入院治疗7d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GMP-140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其治疗前后及在不同治疗组的变化.另选年龄性别都与UAP病人相当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UAP病人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治疗7d后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UAP病人存在血小板活化高聚集状态,目前对于UAP病人的标准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上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经双联治疗7d,UAP病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虽明显减弱,但仍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0.05),但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85.7%、80.0%,而对照组分别为60.6%、4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小板、PT、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 B(消心痛组38例)。对照组 C(硝苯吡啶+消心痛组47例)比较。结果提示:硝苯吡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 B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x~2=4.06,P<0.05);硝苯吡啶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4.2%,对照组 B 为44.7%,其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4.24,P<0.05);硝苯吡啶组和对照组 C 比较,临床或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未接受介入治疗的不同类型心绞痛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SAP组,3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随访3mo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UAP组入院第1d MMP-9水平高于SAP组(P〉0.05),前者持续在第3d(272.23&#177;20.09 vs 165.57&#177;22.34)ng/mL、第7d继续升高(337.35&#177;53.12 vs 125.22&#177;27.25)ng/mL,后者则持续下降(P〈0.05);TIMP-1表现同样的变化趋势。3mo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33例,无心脏事件49例。有心脏事件入院第1、3、7d血清MMP-9水平高于无心脏事件(P〈0.05)。结论:UAP病人MMP-9、TIMP-1血清水平动态升高,与近期心血管事件有关。MMP-9、TIMP-1可作为不同类型心绞痛病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