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迄今,丹麦在本世纪曾经历三次动物狂犬病流行,都在Jutland南部发生。同时,在德国北部发生狐狸狂犬病,均已被消除。直到最近,欧洲对蝙蝠狂犬病尚不甚关心。1985年以前仅报告8例食虫蝙蝠狂犬病;而美国仅在1985年一年就发生829例蝙蝠狂犬病。由食虫蝙蝠皎伤所致的人狂犬病在北美  相似文献   

2.
欧洲蝙蝠已被证实感染了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属于狂犬病(Lyssa)病毒群,狂犬病毒(rabies)即为该群病毒之一。然而它与迄今已知贮存于狗、狐狸、蝙蝠及其它哺乳类动物的古典狂犬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3.
认识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哺乳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易感,如狼、狐、野犬、鼠、兔、吸血蝙蝠等都是储存宿主;家犬、猫、牛、羊、马、骡、驴可因接触带病毒的动物而被感染。这些感染的  相似文献   

4.
认识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哺乳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易感,如狼、狐、野犬、鼠、兔、吸血蝙蝠等都是储存宿主;家犬、猫、牛、羊、马、骡、驴可因接触带病毒的动物而被感染。这些感染的动物,在其唾液、血液、淋巴、尿、乳汁、鼻分泌物及泪液中都含有狂犬病病毒,尤以唾液中含量最多。所以,染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一旦咬伤人,其唾液污染伤口,人患狂犬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人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狂犬病仍然是不可治的致死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狂犬病的患者约30000~70000,99%的死亡人数发生在热带发展中国家。我国狂犬病发病数已居世界第2位,病死数占各种法定传染病死亡总数的30%。最新发现,狂犬病病毒可通过接触蝙蝠等犬以外的哺乳动物、器官移植而感染;早期进行暴露后治疗,预防死亡可能达到100%有效。本文将就狂犬病的动物宿主和传播方式的变迁、发病机制的进展、临床分型分期、现有的诊断方法、暴露前后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指征及其方法,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防治疗指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狂犬病仍然是不可治的致死性疾病。全球每年死于狂犬病的患者约30000~70000,99%的死亡人数发生在热带发展中国家。我国狂犬病发病数已居世界第2位,病死数占各种法定传染病死亡总数的30%。最新发现,狂犬病病毒可通过接触蝙蝠等犬以外的哺乳动物、器官移植而感染;早期进行暴露后治疗,预防死亡可能达到100%有效。本文将就狂犬病的动物宿主和传播方式的变迁、发病机制的进展、临床分型分期、现有的诊断方法、暴露前后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指征及其方法,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防治疗指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导致的人畜共患疾病.欧美国家的狂犬病流行毒株包括犬株、蝙蝠株和浣熊株等[1].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对宠物犬疫苗接种和野犬等的有效控制,人畜狂犬病的病例数显著下降.1946年,美国报告8384只病犬狂犬病和33例人狂犬病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导致的人畜共患疾病.欧美国家的狂犬病流行毒株包括犬株、蝙蝠株和浣熊株等~([1]).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对宠物犬疫苗接种和野犬等的有效控制,人畜狂犬病的病例数显著下降.1946年,美国报告8384只病犬狂犬病和33例人狂犬病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动物传染病,以许多食肉动物和蝙蝠类作为自然储存宿主。人感染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而经皮肤吸收;动物唾液直接与受害者粘膜或新鲜皮肤损伤接触;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或感染器官移植,但非  相似文献   

10.
1980年6月至10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对141名暴露狂犬病者应用人体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有96名接触了证实为患狂犬病的动物,内9名由咬伤所致。从暴露后至开始处理的时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据世界 卫生组织报道,人类狂犬病90%发生在亚洲,中国发病率极高, 居世界第二位,该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人如果被已感染的动物 抓咬伤就会得狂犬病,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旦发病死亡率达 100%,因此我们开展了对本市犬伤的调查分析。 1 资料来源 阜阳市防疫站自开设门诊后,绝大多数犬伤者均到此就诊, 笔者抽取1992~1996年门诊登记卡和对1997年就诊病人详细 询问,并认真填写病历,资料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 咬伤季节和年龄分布 狂犬病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由 于受动物数量活动度和人与动物接触机会等因素影响,狂犬病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是由犬、猫、蝙蝠、狼等动物咬伤患者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为了解地鼠肾细胞培养后精制疫苗与Vero细胞培养后纯化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我们对2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抗体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在狂犬病街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试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已确认的狂犬病阳性及狂犬病阴性的动物脑组织标本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将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参考中心保存的来自不同国家的 6 2份狂犬病街毒动物脑组织标本以及 2 71份法国境内收集的正常动物脑组织标本 ,用上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并以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参考中心提供的狂犬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组织细胞分离法及直接免疫荧光法等三个试验作确认试验 ,进行比较。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涵盖狂犬病毒 7个基因型在内的所有 6 2份街毒标本 ,对确认为狂犬病阴性的动物脑组织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到 10 0 %。结论 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抗作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的动物中平时就有狂犬病流行,它是一种狂犬病毒引起的,当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人后,就会得狂犬病。据统计,90%的狂犬病是由狗传染的,其他是由狼、猫和蝙蝠传染的。人被疯狗咬伤后,狂犬病毒就随着狗的唾液进入体内,病毒先在伤口周围停留、繁殖,经神经系统传入人体内,越来越多的病毒对人体进行破坏,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狂犬病的死亡率几乎是100%。被疯狗咬伤后的潜  相似文献   

15.
1874例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露后或暴露前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仍是控制狂犬病发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和主要防治手段,而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水平检测是评价该疫苗预防狂犬病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为科学指导狂犬病预防工作,本中心对犬、猫等动物致伤患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以评价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鼠及蝙蝠狂犬病毒的携带情况,分析鼠、蝙蝠作为人类狂犬病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方法于2013—2015年在广州市公园、医院以及农贸市场捕获褐家鼠及蝙蝠,无菌采集其脑组织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法检测狂犬病毒。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159只褐家鼠、66只蝙蝠(57只犬蝠、9只伏翼蝠),共获225份脑组织标本,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法未在采集的脑组织样本中检测出狂犬病毒。结论广州市褐家鼠、犬蝠及伏翼蝠作为狂犬病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全球每年约有3.5~5万人因被患狂犬病的狗咬伤而引起死亡。然而,美国大多数狂犬病患者的死亡是与未知暴露于携带狂犬病毒的蝙蝠有关,尤其要注意的是相对稀少的蝙蝠科伏翼属的食昆虫小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卫生保健》2010,(2):56-56
近日,卫生部下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进行暴露前免疫。 所谓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专家表示,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等人群,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较大,因此,即使未发生暴露,也应进行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9.
我站自1993年开始对接种浓缩狂犬病疫苗者进行接种前、后抗体水平测定,至1997年9月共检测1369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1369例被犬、猫、蝙蝠等咬、抓伤后接种浓缩人用狂犬疫苗者,疫苗为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均在效期内...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只能预防,无法治愈,人类主要因被带毒的犬、猫、狼、蝙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狂犬病及其所导致的死亡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正确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狂犬病的发生,接种狂犬疫苗是最重要的处置措施之一。近年来狂犬疫苗的制备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接种狂犬疫苗后保护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约90%),但仍未能避免狂犬病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狂犬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减少狂犬病的发生,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文献对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综述,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