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D—HDR18后装机治疗结束非正常退出故障的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党  杨海明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126-126
后装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放疗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医院。其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源准确安全地输送到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放射治疗。由于放置位置准确、距病体组织近等优点,在治疗妇科、鼻咽、食道、支气管、直肠、膀胱、乳腺及胰腺等肿瘤中,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有WD-HDR18近距离遥控后装机1台.平均每月治疗宫颈癌、鼻炎癌等患者大约100人次。因为后装机使用率高,故障率也相应增加。下面介绍1例后装机混合型故障的维修过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温气冷堆(HTGCR)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辐射危害特点,并提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的辐射防护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确定生产线各工序辐射源项、职业人员接触情况、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通过现场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得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生产线辐射源项为铀的不同化合物,职业人员接触途径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工作场所γ剂量率处于较低水平(0.11~6.26μSv/h),α表面污染(最高0.02 Bq/cm~2)、空气中铀气溶胶浓度(0.009~0.810μg/m~3)均满足控制值要求,主要岗位个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要求,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合理有效。结论化工转化、核芯制备等工序为该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焙烧、还原、烧结工序应合理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在生产线达到设计指标运行后,需进一步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机 (以下简称后装机 ) ,是一种近距离肿瘤治疗设备 ,多用于食道、鼻咽、直肠、妇科等肿瘤的治疗 ,所用放射源为192 Ir。近年随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重新崛起 ,其放射卫生防护和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受到放射防护界和放射治疗界的高度重视。为促使该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我们对192 Ir后装机的放射防护进行了卫生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仪器 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FD— 71A型γ闪烁辐射仪和西安 2 6 2厂生产的FJ— 347A型γ、χ巡测仪。上述 2台仪器经国家计量单位校正。1.2 监测方法 按照《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军队医院辐射防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辐射防护综合管理水平。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编写客户端脚本程序,使用ORACLE后台数据库技术创建服务器端数据表,系统建成后嵌入"军卫一号"信息系统。结果将传统的纸质记录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结论提高了部队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人体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中,必需微量元素硒是一种关键的辅助因子。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恶性肿瘤的射线增敏,消水肿药效,硒的预测效果,初期和续发癌症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硒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移动式介入治疗辐射防护装置防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应用移动式介入辐射防护装置的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测定防护装置应用前后操作人员的体表剂量水平。结果 在未使用该装置时,介入治疗操作人员体表剂量严重超出国家标准,使用后则显著降低,防护效率在99%以上。结论 移动式介入辐射防护装置能有效降低介入治疗操作人员的剂量负担。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内首台质子重离子一体机运行5年来的辐射防护管理实践,从辐射防护管理架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个人安全防护系统、辐射防护信息平台、在线辐射防护监测以及个人剂量的检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辐射防护中的管理过程,为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辐射防护的探索提供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血管内铱-192后装机与普通铱-192后装机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评述了血管内铱-192后装机的结构特点及安全措施,并对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开展近距离放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保障某核设施安全关闭工程中的辐射安全。方法 在该核设施安全关闭前期,对其放射性源项进行了辐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过程进行辐射风险分析,设计了安全关闭的施工流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辐射防护方案并实施。结果 通过辐射监测结果可知,该核设施主要污染核素为137Cs、90Sr、241Am,建筑物、设备及工器具等的放射性表面污染面积较大且污染严重,人员工作区域存在较高水平的γ辐射及放射性气溶胶;根据监测结果对工程的辐射风险进行了安全分析,采取了合理的施工流程和科学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确保了本工程的辐射安全。结论 本次辐射防护工作满足了本工程的辐射防护要求,为从事核设施退役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宏伟 《职业与健康》2004,20(11):21-22
目的为评价某医院60Co治疗机治疗室的防护安全性,提高辐射防护水平,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方法用美国BiCRON微伦仪,FJ-347A型剂量仪,英国产FARM2570型剂量仪,对该医院60Co治疗室及60Co治疗机进行辐射防护情况测试。结果照射野内有用线束空气比释动能率的不对称性为6%;准直器对有用线束透过率为1.7%;γ源置于贮存位置时机头漏射线量,距源表面5cm处为7.00~36.00μGy/h;60Co治疗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范围最低为0.16~0.22μGy/h;最高为2.10~3.00μGy/h。结论该60Co治疗机及治疗室辐射防护符合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属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干预近距离后装机室设计与运行模式,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射线项目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后装治疗机室设计布局进行干预,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和热释光剂量计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环境辐射监测,对后装机室防护效果进行验证。对后装机项目的运行进行调研和指导。结果该项目经设计干预后防护效果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在放射卫生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设计建设大型医用射线项目的同时,加强设汁干预效果验证与放射防护指导,对于消除项目隐患、节省建设经费,提高放射诊疗质量和保证安全防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距离治疗是肿瘤放射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近距离治疗多采用步进式后装机,使用192Ir放射源,而基本上弃用了早期人工放置放射源的治疗方式,从而使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受电离辐射大大减少。但由于种种原因,步进式后装机也会发生卡源现象,且现代后装机多采用高活...  相似文献   

13.
杨晓霞 《医疗装备》2001,14(5):46-46
后装机放射源到位精度是后装治疗机质量保证内容之一,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介绍WD-HDR18后装机源到位精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医院拟新建192Ir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房辐射防护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辐射安全。方法依据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按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对后装治疗机房辐射防护设计进行剂量估算和评价。结果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房各防护墙厚度均符合要求,防护门设计符合要求。后装治疗机房墙体计算厚度(混凝土)为:北墙595 mm,东墙595 mm,南墙479 mm,西墙595 mm,顶棚主墙2 282 mm,顶棚488 mm;防护门铅板厚度7 mm。结论后装机房各侧墙体、顶棚、防护门的屏蔽防护厚度均能够满足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从事放射性工作中的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现状,增强放射医务人员辐射防护意识,完善其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减少辐射损伤的发生,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方向;通过剖析案例了解辐射防护的现状;分析放射医务人员在辐射防护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国中西部地区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资源匮乏,部分地区对医务人员辐射防护培训不到位,放射防护体系不够完善。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辐射防护意识、改进医务人员辐射防护方法以及完善医院放射防护体制建设,对医院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医用CT装置工程施工除保证工程质量外,还应考虑重点辐射防护设计限值及辐射防护最优化要求。方法 以一例医用CT装置的射线防护工程为参考对象,从工程管理,辐射防护设计、施工技术以及竣工验收结果等综合分析,建立适宜的工作程序。结果 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论 该医用CT射线防护工程的施工建设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辐射防护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从辐射安全与工程设计最优化的角度出发,保证辐射安全并合理控制职业和公众照射的水平。方法 充分考虑国内现行实施辐射防护控制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出辐射防护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 从场所安全连锁系统、设备自身安全连锁系统和辐射防护管理等角度,给出辐射防护系统基本构成单元之间的关系。结论 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基本原则,完善辐射防护设施和工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促进辐射安全,提高防护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确定AP1000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各工序辐射源项、职业人员接触情况、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通过现场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得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该生产线辐射源项为铀的不同化合物,职业人员接触途径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工作场所γ剂量率处于较低水平,α表面污染、空气中铀气溶胶浓度均满足控制值要求,主要岗位个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要求,该生产线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合理有效。干法UO_2粉末制备、制粒成型等8个工序为该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应加强化工部分的现场防护管理,同时进一步优化组件制造部分岗位定员、工作制度及化工部分的密封措施及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广西X,γ辐射防护仪表刻度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X、γ辐射防护仪表刻度及结果分析岑明阳,赵士庵定期检定和校准辐射防护仪表是放射防护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2]。X、γ辐射防护仪表是辐射防护监测的主要工具,辐射防护监测数据是放射工作场所及其环境进行卫生防护评价和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20.
对使用介入放射技术开展近距离放疗进行探讨,与普通铱-192后装机比较,评述血管内铱-192后装机的结构特点、安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