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芜湖市选择1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防治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 试点村人群感染率下降了100.0%,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0.8%和80.8%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658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为475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534元.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降低有螺环境活螺密度所需的费用明显高于控制感染螺密度的费用,提示在目前经济状况下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较好的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在当涂县选择1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平均下降了100.0%,有螺环境钉螺密度下降了94.5%,并保持无感染性钉螺状态;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441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活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23元。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4年,观察血吸虫病预防效果。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8个试点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94.2%,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91.9%和81.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村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村(血防重点村)实施综合治理的效果。方法收集107个血防重点村的基础资料和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方法,每年对血防重点村历史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进行人畜病情调查,分析17个实施血防重点村综合治理县(市、区)螺情指标和人畜病情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结果在全省17个县(市、区)的107个血防重点村共实施“以机代牛”931头,圈养家畜8554头,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75129座,硬化护坡河道217.4km,建造阻螺涵闸144座,切滩清淤土方324万m^3,种植灭螺1521.07hm^2,兴林抑螺1746.01hm^2,蓄水养殖灭螺906.47hm^2,药物灭螺13671.52hm^2,居民查病20.87万人,血防健康教育54.85万人次。实施综合治理后,17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其中1个县恢复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3~2008年17个县(市、区)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钉螺面积分别为7243.06、7625.23、7701.07、5887.96、4487.75hm^2和3775.26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2173.93、2130.53、1767.70、1444.34、802.73hm2和124.19hm^2,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1%、0.16%、0.13%、0.21%、0.09%和0.02%,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57%、0.20%、0.13%、0.03%、0.01%和0.02%,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40%、0.37%、0.10%、0.04%、0.01%和0,分别比实施综合治理前下降了47.88%、94.29%、92.55%、96.94%和100%。结论整合部门资源,实施整村推进,是加快防治工作进程,实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的费用?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病情、 螺情、 防治技术方案、 血防投入经费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芦 山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0.04%下降至0, 现存晚血病人由128例下降至121例, 下降了5.47%, 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 生。钉螺平均密度由0.06只/0.1 m2 下降至0.05只/0.1 m2 , 下降了16.67%, 未查见阳性钉螺, 有螺面积由15.84 hm2 上升至 52.12 hm2 , 上升了229.04%。年人均血防经费投入为200.48元, 居民感染率每下降1%的费用为94.99万元, 钉螺密度每下 降1%的费用为569.82万元。结论 结论 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具有较好的 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湖北省阳新县富水下游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与钉螺消长情况,为考核与评估水利血防工程的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施堤防加固、抬滩降滩、铲草深埋钉螺、涵闸改造、增设拦螺设施以及灌溉区硬化灭螺等措施。结果钉螺面积减少143.40 hm2,下降率为58.1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96.83%,钉螺感染率下降100%,人群感染率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76.79%和90.11%。结论实施富水下游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是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湖沼垸内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湖沼垸内血吸虫病流行区有效且便于推广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张金管理区为纵向观察试点,对1993~2002年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钉螺孳生地以及改水、改厕、建居民新村,同时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健康教育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结果钉螺面积下降87.94%,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20%、82.69%、74.73%和93.63%;人群感染率下降78.48%,其中中小学生下降91.33%,耕牛感染率下降83.71%.结论综合防治措施是目前湖沼垸内型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巩固该地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2005年在西昌市川兴镇新农村设立国家级监测点,连续每年开展血吸虫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监测工作。结果 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血清阳性率从26.35%下降到7.57%,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57%下降到0.71%。2005-2010年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2005-2010年监测点钉螺面积从16 240 m2下降到3 920 m2,活螺密度从1.13只/0.11 m2下降到0.19只/0.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应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9.
鹤庆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鹤庆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方法 收集全县2004-2008年开展血防工作的资料,了解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2008年全县免疫学阳性率为5.51%,人群感染率为0.05%,2006年以来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未发现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008年全县家畜感染率为0.04%,其中牛群感染率为0.06%;全县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明显下降,阳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8年降为零;全县流行区的一、二、三类村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四、五类村逐年增加,疫情显著下降.结论 积极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促进全县防治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钉螺控制对策。方法采取传统防治与环境改造并举的技术措施,把工程灭螺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等综合治理相结合。结果措施实施后荆南四河和四湖流域水系试点钉螺面积平均下降了59.50%和72.40%,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88.80%和83.40%,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至0.72%和1.22%,下降了90.00%以上,耕牛感染率平均下降至2.78%和1.68%,钉螺面积每降1hm2费用平均为10.95万元和10.87万元。结论传统防治与环境改造并举,工程灭螺与生态环境改造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钉螺,适合在血吸虫病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的效果,为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综合治理试点2005~2008年的血吸虫病干预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防治,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均降低并维持在1%以下,2008年试点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2005年下降93.91%(χ^2=162.27,P〈0.01);家畜感染率迅速下降至1%以下,2008年家畜平均感染率较2006年下降94.69%(χ^2=97.95,P〈0.01);有螺面积下降近1/3,活螺密度由2005年的0.42只/0.1m^2下降到2008年的0.09只/0.1m^2;2007年后未再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高山峡谷型流行区实施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迅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流行区推广应用的中期效果。方法 在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 封洲禁牧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连续6年定期监测4个沿湖村人群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结果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2年后, 黄家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为0, 并连续5年保持为0; 丰富村人群感染率下降了77.24%, 后连续3年为0; 繁荣、 曹门村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2.33%和82.53%,后3年均维持在< 1%, 且分别连续2年和1年为0。试点区2块草洲感染性钉螺点数从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前的10处逐年下降到0, 其中黄家牛洲和勾连洲分别于1年和3年后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点数均下降为0, 以后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加强对周边地区牛的管理和草洲资源开发利用, 是巩固与扩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中远期效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探讨兴隆河流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为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方法 调查兴隆河流域 实施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情况及效果。结果 结果 流域内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人、 畜感染率分 别下降53.77%和100%, 钉螺面积下降26.9%, 钉螺密度下降25.5%,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兴隆河流域综合防治措 施取得初步成效, 仍要加强有螺环境治理和钉螺扩散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当涂县2006~2012 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2 年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年报及疫情监测点资料。结果 2006~2012 年人群血检阳性率、急感病例数、耕牛感染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钉螺面积变化不大,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同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螺面积徘徊不降,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洞庭湖区湖沼型疫区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方法 收集、整理汨罗市1996—2011年血吸虫病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前后螺情与病情的变化。 结果 洞庭湖区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实施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措施,垸外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变化不明显,维持在0.29~0.63只/0.1 m2和0.003 4~0.037 9只/0.1m2,人群患病率维持在2.13%~3.68%,耕牛感染率维持在1.10%~4.36%之间;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垸外活螺平均密度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从0.52只/0.1 m2下降至0.18只/0.1 m2,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从0.003 8只/0.1m2下降至0.000 7只/0.1m2,钉螺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第一阶段的0.72%以上下降到0.38%以下,人群患病率从2.86%下降至1.25%,耕牛感染率从2006年的2.87%上升到2008年的5.92%,又下降到2010年的1.70%。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以散发为主,1996—2009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49例,血吸虫病例以7~14岁组为多,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学生多见,因游泳戏水感染最多,多为垸外感染,秋季和夏季为高发期,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的2010—2011年未发生急感病例。 结论 血吸虫病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洞庭湖区湖沼型疫区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加强在易感地带查灭阳性钉螺,减少垸外人畜活动,重视宣教,严防儿童在夏、秋季节发生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适宜开展人畜同步化疗,依然是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法,2008年在监测区内开展螺情、病情等疫情监测。结果2008年共查出有螺面积27 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14hm^2,活螺密度为0.8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2 1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25%。查出间接血凝试验阳性28例(3.10%),粪检阳性9例,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1%,未查见粪检阳性家畜。2008年监测点内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监测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江滩灭螺工作要结合环境改造进行综合治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