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评价了33例肾、肾周及肾旁脓肿经皮引流疗效及方法。首先依照脓肿的位置、包膜完整与否、邻近腔隙的延伸、脓肿分隔、多发的脓腔分类。由CT(30例)或US(3例)导向作脓腔穿刺,随即抽取标术。一般情况下,用18号薄壁穿刺针直接作脓腔穿刺,少数先用22号针抽吸脓液,然后再将18号针穿入同一脓腔,再经18号针送入导丝并在脓腔内盘绕,然后用Teflon扩张器建立通道。大多数病人是用CT导向插入导丝及放置导管,9例病人用透视导向置放导管。病人均取腹膜外进路。根据初始穿刺液的粘滞度选择导管(8、12或14F)。导管数目依脓肿位置、有无间隔及其间交通、单发或多发决定。12/16例肾内局限脓肿可用一根导管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8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胃进路引流的经验。引流由CT导向团注造影剂后行胰腺动态CT扫描,以除外假性动脉瘤,囊肿大小4~25cm。经鼻胃管抽出胃内气体,以5F针鞘或8 F套管导管(Modi-Tech VTC/8/20-TS)经皮经胃前后壁插入胰腺积液处,经抽吸液体及CT作导管定位,如最初选用针鞘,需送患者透视配合行穿刺孔扩张。用8 F Cope肾造瘘引流导管置入胰腺,此管仅辫尾部位有若干孔,穿过胃部无孔,用套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管硬化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液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液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 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管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液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 d)后,胆汁性引流液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管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液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96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结果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肝内不规则的圆形无回声或低回声包块,包膜光滑完整。脓腔的平均直径为(8.12±4.31)cm,其中脓肿直径5cm 51例,脓肿直径≥5cm 45例。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经过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细针抽吸组中治愈21例,治愈率为95.45%;置管引流组中治愈22例,治愈率为95.6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经过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细针抽吸组中治愈22例,治愈率为100.00%;置管引流组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100.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细针抽吸组和置管引流组中脓肿直径5cm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能快速明确肝脓肿诊断,对于直径≥5cm直径5cm的细菌性肝脓肿应分别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细针抽吸术等介入性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导管引流成功的治疗了5例继发于阑尾炎的腹腔脓肿。其中右肝下和膈下1例,肝内1例,肾周围后部一例。右下腹2例。由超声和X线导向进行针吸,由CT确定进针位置和径路。在千叶针穿刺后用Cope针或用18号聚四氟乙烯套鞘针插入以便引导导丝。然后根据脓肿的大小,导入8F Cope肾切割针或Van-Sonnenbery导管施行引流。5例症状均得改善,无并发症。作者认为,阑  相似文献   

6.
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根治的闭塞性黄疸症,应用胆道内涵管作内引流术,与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具有同等效果。使用器械:千叶针(22G.20cm),入肝导管针(5F.40cm),Lundecquist 导线(0.35″.120cm),扩张导管№_1,扩张导管№_2,引流导管(6.5F),内涵管。操作方法:用千叶针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后,用可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两个医院6年间18例肾和肾周脓肿的经皮引流经验。18例中女性16例,年龄20~69岁,均经抗生素治疗无效。10例脓肿在右侧,8例在左侧。9例肾脓肿累及肾周、肾旁间隙或邻近的腰大肌。14例证实有易感因素。采用几种引流导管:自保留和不自保留辫尾型肾盂造口导管和集液槽(Sump)导管。导管大小从8.3F至16F。导管的选择取决于放射医师个人的喜爱、脓液粘稠性以及过去用小号导管是否发生阻塞等因素。脓肿穿刺引流用超声、CT或透视导向。16例脓肿采用Seldinger技术引流,2例用套管针套管方法。辫尾型导管不需冲洗,但sump导管需定期用盐水冲洗。插入导管  相似文献   

8.
尽管介入放射学已广泛应用于腹胸脏器,但因有无法控制的出血危险和损害邻近结构的可能,脾穿刺仍被避免。作者描述了8例脾脓肿治疗性引流的经验。年龄16~92岁,4例为腹部手术后发生了脾脓肿,另4例病因不明。全部患者均出现发热和败血症,经US或CT确诊为脾脓肿。仅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适于做介入治疗。用US或CT测量脾内脓肿的大小,描绘脓腔内液体的性质,设计最佳进针途径(尽可能少穿过脾实质,避开肠和胸膜)。对炎症轻、部位深或没有液体者不考虑导管插入,液体多者用19号针尽量抽吸,当脓肿很大、呈液性及易于进入时则适宜引流。局麻后用19~22号千叶类细针穿刺脾,抽吸脓液后,退出细针,通过一小的皮肤切口,沿同一方向插入12~16F的套针导管,到达细针穿刺的深度,留置导管1~15天,定时冲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成血干细胞移植和长期的静脉内营养及化疗,作者对40例病人进行了46次经腰下腔静脉(IVC)插管。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9岁。共放置单腔可脱落导管(外径14.4F)37支,双腔导管(12F)7支和单腔导管(9.6F)2支。由于下腔静脉置管时导管长度至少要40cm,所以作者特制了长度90cm的14.4F导管。病人俯卧,在髂脊稍上方,中线右侧8—10cm处作暂时入口标记,在右胁部选择永久出口部位并作标记,镇静和局麻后,用22号腰穿针麻醉暂时入口至IVC的通道,随之用18号长15cm Turner针在透视下以椎体前外侧缘为标记穿刺IVC,如回血顺利表示穿刺成功,将针调换成  相似文献   

10.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及引流主要应用于经X线及US导向穿刺有困难的病例。多应用于腹部及腹膜后骨盆部。作者对CT导向经皮活检29例,引流14例作了分析。穿刺体位经CT扫描决定采用俯卧位、仰卧位及侧卧位,依CT图象决定穿刺点及方向,而穿刺部位、病变距离及刺入角度由CT计算程序决定。作细胞学诊断的采用21G PTC针,用于组织诊断采用16G Tru-Cut针。引流时用21G PTC针穿刺,依Seldinger法,用8~16 F各种引流管引流。作为细胞学诊断钳取2~4处标本,组织学诊断钳取1~3处标本。活检29例,肿瘤最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56例(13~94岁)胸部病变做了活检。30例基底位于胸膜的伴有局限性胸膜增厚的肿块或邻近胸膜的实质性结节;3例浸润性及1例空洞性病变;2例胸膜外的胸壁病变;15例纵隔肿块,肿块直径2~19cm。56例都用Tru-Cut针活检,其中42例还用18、20、22号针做了抽吸活检。除2例外,都在抽吸活检后立即行切割针活检,48例用大号针一次穿刺成功,6例穿刺两次,1例穿刺三次,1例穿刺四次。细针穿刺一次成功的有37例。均由CT导向。切割针活检必须满足下列解剖上或凝血方面的条件:(1)病变接近胸膜,所要通过的肺组织不超过1cm厚(作者在检查中规定了这一点,以免伤及更多的肺实质);(2)不介入血管;(3)静脉团注50ml 60%肾影葡胺之后,CT扫描无血管分布增多。及(4)抑制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般认为定向的细针抽吸活检(FNAB)与切削针吸活检为乳癌的两种精确、快速、安全且经济的诊断方法。作者报道1例67岁病人左乳内下象限有一直径18mm病变,细针抽吸活检诊为良性病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定向切削活检,使用14号大针芯活检针,乳腺摄片示针横穿病变,术后有小出血,活检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2周后手术切除病变及活检通道,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边缘清晰,活检出血区含铁血黄素沉着位于肿瘤边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活检针在CT导向下经皮胸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7例肺内直径≤2cm的病灶用22G抽吸活检针行经皮胸肺穿刺活检;对22例直径〉2cm的病灶用18Gmedi—tech同轴切割针行经皮胸肺穿刺活检。结果:22G抽吸活检针活检确诊率为76.5%,并发症发生率为11.7%;18G同轴切割针活检确诊率为91%,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结论:1、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选择不同的穿刺针获取不同大小的组织.提高了穿刺活检确诊率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除不能合作者外,CT导向经皮胸肺穿刺技术可用于几乎所有胸部病灶的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诊断为乳腺脓肿的病人采用经皮穿刺脓肿抽吸法及脓腔置管引流法进行治疗。结果 45例病人共有54个脓肿,22个最大径≤3 cm的脓肿采用脓肿抽吸法治愈21例,1例改行脓腔置管引流后治愈;32个最大径>3 cm的脓肿实施脓腔置管引流法,治愈30例,切开引流2例。随访41例,复发4例,2例再次行脓腔置管引流治愈,另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不超过3 cm的乳腺脓肿与置管引流治疗超过3 cm的乳腺脓肿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63例前列腺病变≤2cm者,用3.5或5MHz实时直肠内线性探头导向活检。对较小病灶(≤1cm)用18G Menghini改良针,对较大病灶则用16F或18F Urocut针,如用前者,反复活检率约10%。作者见到,63例中31例活检为癌,6例非典型增生,5例慢性前列腺炎,21例良性增生。癌表现为低回波22/31,等回波4/31及5例高回波。慢性前列腺炎均为低回波区。非典型增生中5例为低回波,1例高回波。癌、前列腺炎与非典型增生的局部区域常位于腺体周围。所有中央结节均属良性  相似文献   

16.
<正>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用乳腺导管造影导向立体定位的11G针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技术(VABB)评估导管内病变的价值,以及该技术作为一种避免手术切除的治疗工具的可能性。我们对18例有乳头溢液和乳腺导管造影证实为导管内病变的病人(中位年龄64岁,范围37~80岁)行乳腺导管造影导向立体定位的11G针  相似文献   

17.
针吸活检阴性在能手术的可疑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复习了1980~1989年间临床可疑肺癌而行针吸活检的196例肺内孤立性肿块的病人,年龄40~85岁,男性130例。评价了针吸活检(NB)阴性对治疗的影响。NB由透视导向进行,个别由CT导向。使用18G普通抽吸针或20G Westcott活检针。针通常通过2次,取得材料要行细胞学检查。取得小块组织时,要行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活检诊断为肺癌148例,其中仅2例手术证实为良性。48例未发现癌细胞,10例活检诊断为感染,余38例中19例行开胸术,其中13例为恶性,6例为良性;9例行第二次NB,7例发现癌细胞,9例中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淋巴造影和细针针吸活检证实的139例盆腔癌(膀胱癌101例,前列腺癌37例,睾丸肿瘤11例)病人进行了研究。双足淋巴造影几天后在局麻下经皮针吸活检。用18号Teflon针刺入皮肤和肌肉,用22号千叶针刺入病变后在透视监视下抽吸,有次序地穿刺3个不同的淋巴结,每个淋巴结用3个不同的针抽吸3次。以下4个标准证实穿刺入淋巴结内:在前后和斜位观察淋巴结和穿刺针重叠;移动穿刺针时淋巴结同时移动;穿刺后淋巴结内有透射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经阴道超声导向抽吸48例单纯卵巢囊肿和抽吸活检了13例盆腔实质肿块。48例卵巢囊肿中36例抽吸后作治疗性引流,囊肿直径3~15cm。超声检查如囊肿有厚的多发分隔、壁小结节或有实体成分的恶性囊肿病人除外。13例盆腔实质肿块中11例有癌瘤病史,2例无癌瘤病史。包块1.2~14cm,平均4.4cm。3例包块可触及。操作在门诊完成。操作前经静脉给枸橼酸芬太尼和安定。用5~7.5MHz的阴道内超声换能器,用机械扫描器、相控阵换能器或弧控阵换能器。某些病例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导向。病人排尿后,取膀胱取石位,用19~22号、长28cm的针。抽吸标本置于50%乙醇液中固定,用脱落细胞巴氏染色法染色。  相似文献   

20.
16例27个输卵管-卵巢脓肿(TOA)。年龄14~40岁。3例有盆腔炎病史,2例子宫内有避孕器。引流前病人均静脉大剂量三联抗菌素(常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大霉素)治疗平均5天(1~10天),但病人仍腹痛、发烧、白细胞增高。26个TOA用超声确诊,1个用CT确诊。脓肿平均8 cm(3~14cm)。双侧脓肿10例(其中1例为3个脓肿),单侧6例。21个脓肿用CT导向引流,2个经腹超声导向,4个经阴道内超声导向(2个同时用超声和透视导向)。17个TOA用细针定位、前后套管针、导管插入技术,3个用Seldinger技术。导管直径7~12F,根据脓肿大小及抽出液粘滞度而定。6例病人中的7个TOA单独用针抽吸治疗,其中6个脓肿位于子宫直肠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