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随机、开放标记的比较研究结果指出,米替福新(Miltefosine)对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治疗药物。米替福新可以取代两性霉素B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在利什曼病高度流  相似文献   

2.
背景:米替福新(十六烷胆碱磷酸)是一种化疗药物,局部外用于乳腺癌皮肤转移灶时具有疗效。对象:1例79岁女性患者左腿的鳞状细胞癌发生复发性经皮肤转移灶,局部使用米替福新后所有皮损均完全恢复,患者耐受性良好且治疗结束后疗效维持24个月。讨论:在大量常用的治疗方法中米替福新可能是简单而有效的一种,在本病例中保证了远期评估。局部使用米替福新治疗腿部鳞状细胞癌的皮肤转移灶@Mahieu- Renard L. @Richard M.- A.$Service de Dermatologie, H.opital Sainte- Marguerite, 270, boulevard de Sainte- Marguerite, 13009 Marseill…  相似文献   

3.
美国FDA于2014年3月19日批准Impavido(mihefosine,米替福新)用于治疗利什曼病(1eishmaniasis)。 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是一种热带疾病,病原为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经沙蝇叮咬传播,主要影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群。大多数美国人是在海外感染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4.
现行系统治疗由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NewW orld皮肤利什曼病(CL)并不满意。二性霉素B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利什曼病,但很少用于CL,而且没有一个治疗CL的合适方案。作者成功治疗1例在伯利兹城感染的多发CL。该患者作为住院患者治疗7d,每天剂量3m g/kg,之后门诊继续治疗3周,每周2次,剂量3m g/kg,总剂量40m g/kg。二性霉素可作为五价锑剂或脱氧胆酸二性霉素B系统治疗New W orld CL可耐受的替代治疗方法。二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Brown M$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ropical Medicine, Lon…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 38-A方案测定77株常见皮肤癣菌(含三属即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90为1.0 μg/ml,MIC几何均数为0.617 μg/ml,MIC范围0.25~2.0 μg/ml.结论 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各属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设计2种剂量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随机分组对照治疗难治复发MM患者23例,1O例患者应用硼替佐米1.0 mg/m2,第1、4,8、11天给药,地塞米松20 mg/d,第1~4天;标准剂量组(13例):硼替佐米1.3 mg/m2,地塞米松40 mg/d,第1、4、8、11天给药,均21 d为1个疗程.采用欧洲造血干细胞移植合作组织(EBMT)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9.5(3-15)个月.硼替佐米1.0 mg/m2组与1.3 mg/m2组相比:有效率分别为70.O%和61.5%(P>0.05);缓解率分别为20.O%和38.5%(P>0.05).硼替佐米1.0 mg/m2组仅1例CTCAE 3级以上不良反应,硼替佐米1.3 mg/m2组感染性发热发生率38.5%(5/13),治疗相关死亡率15.4%(2/13).结论 硼替佐米1.3 mg/m2与1.0 mg/m2组相比有效率相似,缓解率较高,而毒副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引言:皮肤利什曼病在伊朗,尤其在伊斯法罕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治疗此病的一线药物是复合性锑剂;然而,由于这种疗法周期性失败并有明显副反应,现已提倡替代治疗措施。目的:评价己酮可可碱联合锑酸葡胺在治疗皮肤利什曼病中的疗效。方法:在伊斯法罕主要利什曼病地方性疫源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当连续而非同时给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抑制剂时临床前模型提示协同作用,Ⅰ期研究的目的是对既往治疗过的卵巢或腹腔恶性肿瘤患者确定连续口服托泊替康及依托泊甙的耐受性(极限天数)。方法:托泊替康(0.8m g/m2)每日给药(第1~5天)接着每日给依托泊甙(50m g/m2)持续5d(第8~12天)。维持最初的托泊替康及依托泊甙给药顺序后第15天患者剂量水平达到3和4时开始重复给托泊替康5d,每28d重复一个疗程。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确定为:依托泊甙及托泊替康用药结束前中性粒细胞<1000/μl或血小板<50000/μl;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性发热;血小板<20000/μl;…  相似文献   

9.
背景:皮肤利什曼病局部治疗如果有效,可将患者从长期、昂贵的住院治疗中解脱出来。方法:用液氮做冷冻剂冷冻治疗17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治疗共两个周期,每次冷冻10~30s,隔3周重复1次。结果:所有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且美容效果极好,无1例复发。副作用罕见。结论:皮肤利什曼病可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简介 例1:患者,女,40岁。诊断:浸润型肺结核(上)/(上)进展期。门诊治疗,口服异烟肼片0.4g/d,利福平胶囊0.45g/d、吡嗪酰胺片1.5g/d,用药2个月后复诊,病情好转,诉面部皮肤较用药前颜色加深,无皮肤瘙痒感。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面部及双手皮肤略呈黝黑色,其它部位皮肤颜色正常。无皮疹、无出血点及瘀斑。停服吡嗪酰胺,余药继续服用,观察2个月余,患者面部及双手皮肤色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背景:几乎没有资料能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者的由皮肤病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目的:在法属圭亚那描述9例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并同普通无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作比较。方法:1994-04/2000-12在法国嘎纳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作者比较了9例患有利什曼病的H IV感染者和与之相匹配的27例对照者的相关变量,包括利什曼病的临床类型、皮损数量、淋巴血管炎和腺体疾病的表现、治疗后复发率复发或再感染。结果:8例H IV感染者患有限局性皮肤利什曼病,1例患有皮肤黏膜利什曼病。所有对照者患有皮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首先,介绍脂质体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作为一线药治疗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用法;其次,评估法国南部该病的发病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的图表方法,研究1996—2003年患内脏利什曼病的儿童。结果:32例15岁以下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接受了一线药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治疗。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年龄<5岁,无免疫缺陷,脾大、高热及血细胞减少。在这一人群中,疗效为97%(1例复发)。通过治疗,病情迅速好转。用药量从18到24m g/kg不等(第1至5天和第10天)。另有4例该病患儿没有将脂质体两性霉素B作为一线药治疗。因此,在这一地区每年<15岁儿童…  相似文献   

13.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原虫性疾病,有较强的致病性。关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利什曼病的报道逐渐增多。作者报道2例甲氨蝶呤治疗患者发生皮肤利什曼病,由O ld W orld属引起。作者推测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利什曼感染发生的免疫反应可能被甲氨蝶呤抑制调节,并使免疫抑制个体更易发展为临床疾病。接受低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患者发生不典型皮肤利什曼病2例@Saha M.$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Royal Free Hospital, London,United Kingdom @Shipley D. @McBride S. @冯义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胃灼热缓解的轻度胃食管反流病(G ERD)患者的长期治疗中,对按需服用20m g或40m g泮托拉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安慰剂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共634例内镜证实为G ERD(0/I级)并有胃灼热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急性期,患者口服泮托拉唑20m g/d,共4周。患者胃灼热缓解后即进入长期治疗,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20m g或40m g泮托拉唑治疗组或安慰剂组。在6个月内,患者按需接受该药物治疗(制酸剂作为补救治疗药物),一旦症状减轻即停止用药。结果:在治疗4周后,共87.1%/90.0%(ITT/PP)患者胃灼热消失,进入随后的长期治疗阶段。患者可知的每日一般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茶碱加酮替芬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13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用氨茶碱)40例、B组(单用酮替芬)40例、C组(氨茶碱加酮替芬)50例,剂量:氨茶碱:口服3次/d,每次3mg/kg;酮替芬:口服2次/d,<1岁每次0.33mg,~3岁每次0.5mg,~6岁每次0.66mg,~9岁每次0.75mg,>9岁每次1.0mg.疗效标准:显效:用药1周内咳嗽消失;有效:用药2周内咳嗽消失;无效:用药2周以上仍有咳嗽.结果 A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10例;B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C组:显效3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C组与A组、B组疗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氨茶碱加酮替芬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尽快消除咳嗽症状,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患者是一位80岁男性,患有阴囊和阴茎部位的乳房外Paget病及前列腺癌。两种病均为晚期。乳房外Paget病的肿瘤细胞强烈表达α-雌激素受体。同时给予患者两种激素治疗:抗雌激素他莫昔芬(20m g/d,口服)治疗乳房外Paget病,抗雄激素比卡鲁胺(80m g/d,口服)治疗前列腺癌。治疗的毒性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托泊替康及卡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有一定疗效,但两药的联用因为骨髓毒性较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卡铂治疗潜伏性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或腹膜癌(PS-O VCa/PCa)患者,每周联合托泊替康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比5d标准用药法的骨髓抑制性小。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PS-OV Ca/PCa的患者,体力状态为0~2,骨髓,肾脏及肝功能正常。在周期为21d的第1天,患者接受卡铂治疗犤曲线下面积(A UC)5犦,随后应用托泊替康2.0m g/m2,两药均经静脉输注30m in。第8天及第15天也给予托泊替康2.0kg/m2。若第8天及第15天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较少,则中止用药。计…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拉米夫定耐药性乙型肝炎病毒(H BV)复制。该项随机性、剂量范围内的第2阶段研究是为了在拉米夫丁耐药的患者中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乙型肝炎e抗原(H BeAg)阳性和阴性(n=182)患者,且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仍处于病毒血症期,或有证据显示为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直接改变为恩替卡韦(1.0m g/d,0.5m g/d或0.1m g/d)或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 g/d)至76周。结果:第24周,与拉米夫定组相比(13%;P<0.0001),更多服用1.0m g(79%)或0.5m g(51%)恩替卡韦患者通过支链DNA测定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高血压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难治性高血压的标准,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岁.高血压病史2~15年,均为清晨收缩压≥170mmHg,舒张压≥100mmHg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治疗所有患者在禁烟、酒及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75m g/d口服起始治疗,逐渐增量至300m g/d,同时加用小剂量氢氯噻嗪12.5~25m g/d口服,持续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20.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急性口腔粘膜病常见于婴幼儿以往常规应用B 族维生素及抗病毒药治疗疗效不满意1997 年以来根据诊断标准门诊收治疱疹性口腔炎患儿45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 例治疗组采用潘生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潘生丁片每日3 ~6 m g /kg 分3 次口服用药7 ~1 5d 对照组用吗啉呱片剂每日10 ~1 5 m g /kg 分3 次口服用药7 1 5d 两组均同时口服维生素B 2 1 0 mg 次3 次d 口服2 治疗结果以溃疡愈合饮食正常颌下淋巴结肿大消失为治愈两组病例均治愈但2 天退热例数治疗组20 例对照组10 例平均退热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