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增殖细胞核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民政部及其与肝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61.0%的HCC癌组织和57.5%的癌旁肝组织表达TGFα;100%的癌组织和97.5%的癌旁肝组织可观察到PCNA阳性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肝硬变化与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7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癌产社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肝组织,而后两者间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增和一结节与肝硬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胞群体。肝硬变仍为成熟的细胞,而增生结节可以持续增殖,甚至转变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PCNA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PCNA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可行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可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肝癌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5%、77.77%、81.82%。PCNA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明显相关,但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性别、年龄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NA有望成为预测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增生结节、肝硬变与肝癌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7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③结果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6.69,P<0.05);在癌旁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肝组织(χ2=8.45,P<0.05),而后两者间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05)。④结论增生结节与肝硬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胞群体。肝硬变仍为成熟的细胞,而增生结节可以持续增殖,甚至转变为癌。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P1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怕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1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怕的表达。结果:P1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怕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7%、56.67%、83.33%,且与肝细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肿瘤包膜受侵有关。P16蛋民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怕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而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肝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肝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制备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模型 ,应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 HGF的分子形式及 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 :HGF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含量在 12 h显著增加 ,是正常的 14倍。增加的水平维持到 2 4h。但 HGF的重链带低于检测水平。PCNA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 ,于术后 2 4h达高峰。阳性细胞高达 5 4%。提示 HGF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而 PCNA可以作为一种肝细胞增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0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2例)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TGF-α蛋白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CNA-LI),并随访比较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1 a的生存率.结果:10例正常脑组织中TGF-α、PCNA-LI蛋白无表达;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TGF-α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0.0%(30/50),总PCNA-LI为(67.86±28.6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TGF-α蛋白表达和PCNA-LI也显著增高,各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α蛋白表达和PCNA-LI呈正相关(r=0.864,P<0.01),TGF-α蛋白表达强弱和PCNA-LI高低反映患者预后(P<0.01).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存在TGF-α和PCNA蛋白高表达,联合检测TGF-α蛋白和PCNA-LI对评估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切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HGF的分子形式及PCNA的表达.结果 HGF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含量在12 h显著增加,是正常的14倍.增加的水平维持到24 h.但HGF的重链带低于检测水平.PCNA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于术后24 h达高峰.阳性细胞高达54%.结论 HGF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而PCNA可以作为一种肝细胞增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肾癌组织PCNA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PCAN增殖指数与周围组织有无侵袭有显著性差异,且随肿瘤级的增高,其PCNA增殖指数亦相应增高,结论:PCNA的表达肾癌的恶性表型,对评估肾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 (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2)不同分类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垂体腺瘤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生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肿瘤标本65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TG、PCNA、bFGF 3者mRNA表达水平,3者间两两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PTTG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的表达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38)。结论 PTTG和PCNA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标志物;PTTG和bFGF的互相诱导表达可能促进了人垂体腺瘤的形成、发展,并参与侵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喉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CD4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喉癌,28例非喉癌病变,51例癌旁或癌周对侧喉组织标本进行PCNA,CD44表达情况检测。结果:(1)PCNA,CD4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4/96)和70.8%(68/96),均显著高于非喉癌病变喉组织,癌旁及癌周喉组织(P<0.01)。(2)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中PCNA,CD4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3)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4)PCNA与CD4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CNA,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3例脑膜瘤标本 ,常规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及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PCNA标记指数的差异。结果 43例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8.2± 5 .4) %、(15 .6± 9.8) %和 (2 7.6± 10 .6 ) % ,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初发组与复发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15 .2± 5 .8) %和 (2 1.4± 7.6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其高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大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47士17.83)%。PCNA标记指数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结论 PCNA可能成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中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p53表达率(53.3%)及PCNA增殖指数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5),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P<0.05~P<0.005).p53、PCNA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阳性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IMP-1与PDGF、MMP-1、PCNA及PDGF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及PCNA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怕(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一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例管鳞癌,33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和PCNA检测。结果:82例食管鳞癌中57例阳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正常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4例慢性宫颈炎和50例宫颈癌组织中c-met及PCNA的表达率。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met表达阳性率为14.3%(2/14),而在宫颈癌组织,其表达阳性率为62.0%(31/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分化程度低组c-met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高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c-me t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c-met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Ⅰ期和Ⅱ期组c-met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PCNA指数为24.79%±5.1%,在宫颈癌组织中,PCNA指数为39.9%±15.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晚PCNA的表达量越高(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的PC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met阳性表达组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c-met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c-met的表达与PCNA密切关联,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MKN-45裸鼠移植瘤生长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腺癌MKN-45裸鼠原位种植模型,将45只模型鼠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中药组及化疗组,接种后次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中药灌胃及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腹腔注射,6周实验结束后,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连接法检测胃癌组织PCNA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同时观察各组瘤组织的重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裸鼠MKN-45胃腺癌移植瘤生长,下调裸鼠胃癌组织中PCNA和EGFR表达(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核中PCNA表达,干扰DNA合成并影响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